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 ,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态势 ,尤其是历史教科书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从历史教科书内容入手 ,着重探讨了历史教科书的内容范围、呈现方式以及选择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标准等问题 ,希望能给历史教科书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我国四套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借助《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美国ML版历史教科书为参照系,利用教科书设计相关理论对这些教科书中重要历史知识主题——“启蒙运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反思历史教科书设计变革范式和今后进一步修订与使用新历史教科书提出建议性注意路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多套新历史教科书的出版使用,我国历史教育界掀起了介绍和分析历史教科书的热潮。通过对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评介、其他历史教科书评介、大陆历史教科书之间的比较研究三方面评介研究的全面梳理,我们可以找出从中找出以往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反思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学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特点以及“教本”与“学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同时结合海外尤其是台港地区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实践,分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到“学本”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科书是重要的课程资源。2016年起,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和原有教科书相比,统编版教科书的编写更符合初中学生实际,"相关史事"等辅助栏目的设计也是新教科书"教本"与"学本"相结合的体现。如何开发运用新教科书资源,使历史教学更有趣味和深度,笔者试以"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学新历史教科书编写特点以及"教本"与"学本"问题的历史考察,同时结合海外尤其是台港地区新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实践,分析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由"教本"到"学本"的改革趋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教科书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为适应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人教社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了实验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科书)。本文拟从历史新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与人教版现行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以下简称旧教科书)两者对比的角度,论述新教科书的变革之处。  相似文献   

8.
刘超 《课程.教材.教法》2018,(12):133-138,99
1922年新学制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具有民主主义与世界主义色彩:注重社会文化史,发挥平民教育精神与倡导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采用白话文、中外历史混编等形式。1927年,国民党南京政府建立后,新学制形存神消。新学制历史教科书突出历史教育的主体价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认识中国教育与教科书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苏菲 《教学与管理》2007,(6):106-108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高中历史新教科书今年秋季就要全面推广使用了。根据人教版高中新教科书编写体例特点,单元备课成为使用新课本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下面以高中《历史3》第四单元为例,谈谈单元备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以单元主题的方式体现历史的发展和变化。面对新教科书,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敢打破教科书内容结构的编排顺序,按部就班,机械利用教科书资源,没有充分认识教科书的工具性和教科书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对教科书资源进行科学整合并加以利用,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教学时可以适当打破单元和模块的限制,建构知识,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科书是年青一代认识其他国家的主要渠道和载体之一。考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的变化,既能显现一国国民历史观的变化,也能管窥到人们的历史观的变迁对教科书编写的深刻影响。笔者详尽考察了新中国各时期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陈述后认为: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嬗变,与思想解放同步,表现出中国人在不断修正自身对日的认识,使之科学化、符合历史事实;中国人在教科书中修正对日认识和历史记述的过程,可以为日本人思考教科书问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二战以后,日本的教科书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但也留下了严重的缺陷。日本右翼势力正是利用了教科书制度上的种种漏洞对战后日本的和平历史教科书发起了多次攻击,引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历史教科书事件。  相似文献   

13.
罗斯福新政是初中阶段历史教科书、历史与社会教科书中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在以罗斯福新政为个案的研究中,通过梳理新政在百年历史教科书中的变迁、比较中美教科书对同一主题描述的异同以及展示历史与社会教科书的探索性成果三个方面,对新政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期对教科书中世界历史内容的编写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科书编制是历史教科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学者们主要从历史教科书编写思想、历史教科书内容、历史教科书呈现方式三方面对历史教科书编制展开了较为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的研究应去除研究的"书斋化",着力于历史教科书的实证调查研究;消除研究的"孤立化",加强各阶段历史教科书的衔接研究;摆脱研究的"统一化",注重历史教科书的地方特色研究。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科书的体裁主要有章节体、课题体和主题体,历史教科书的体例主要有通史体例、断代史体例和专题史体例。厘清历史教科书体裁、体例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丰富历史教科书的理论研究,创新历史教科书体裁和体例。  相似文献   

16.
《复兴历史教科书》(共四册)是民国中等教育研究专家徐映川于1933年依据新《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供高小学生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无论是在民国时期,还是今天,在笔者看来。这都是一本在“作业设计”方面有着鲜明特色的历史教科书,体现了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可实践性,值得今天的历史教科书编写者学习借鉴。《复兴历史教科书》的作业设计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文之前有“问题设计”,课文之后有“习题设计”,而尤为可圈可点的则是课文之后的“习题设计”。下面笔者拟对这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作业设计”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做一简单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清末“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是中国近代最早编辑出版教科书的专门机构。本文对该委员会的产生、组织机构、人员构成、经费来源、编写原则、实施步骤、特点和历史意义作了初步的探讨。本文认为,从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该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科书的产生。它编写出版的中小学教科书,对中国教科书的近代化,对传播西方科学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1年4月3日,日本部科学省宣布审查通过了2002年开始使用的8种中学历史教科书.其中包括日本右翼学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主导编写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教科书。这一结果,再次激起了日本国内舆论及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阶段新课程使用的教科书具有体例新、容量大、学术性强、难度高、逻辑严密等特点,是课程标准内容的具体化。要使用好新历史教科书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认真研读教科书.把握教科书结构和体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教科书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初中历史新课程新教科书的使用引起了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很多变化,既有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借以指导今后的历史新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