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自然游戏群体是指由儿童因为游戏的关系组成的群体,儿童在这个群体中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玩游戏、和谁玩游戏。自然群体游戏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自然游戏群体形成需要的条件自然游戏群体由于是儿童自发组织的,进行游戏的活动,因此它具有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儿童在自然群体游戏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玩的游戏,同时儿童可以自由组成游戏的群体进行游戏。自然游戏群体的发展形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儿童的活动方式,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虽然在游戏中有个人单独的游戏、平行游戏等诸多形式,然而团体性游戏在整个游戏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在感叹传统的自然游戏群体衰落的同时,应该看到新形式的儿童游戏群体正在悄然而生,自然游戏群体的衰落并不代表游戏群体本身的衰落。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乐观、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当代的儿童游戏群体。一、自然游戏群体衰落和新型游戏群体产生的必然性本文的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活动的需要自愿结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3.
苗雪红 《学前教育》2004,(11):14-16
人类个体发育有着漫长的不成熟期,通常称之为儿童期。在这一时期,游戏是最适合儿童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基于活动需要儿童之间自主交往结成了游戏群体,即自然游戏群体。作为儿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儿童游戏活动实现了对儿童与儿童自然游戏群体的双向建构:既建构群体交往关系结构,整合多极主体的交往共同体,又建构参与游戏交往活动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中的游戏交往实践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而言,都具有生产性,它生成儿童的交往理性和主体意识,以及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笔者通过人种志考察和控制比较后发现有二:一是造成儿童传统自然游戏群体失落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人类生存实践的交往实践的变化;二是我们需从历史生态的视角审视传统自然游戏群体的时代局限性,教育中致力于培育丰富而和谐的交往生活,创设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儿童游戏场所,合理利用新旧游戏资源,给儿童适度的自主和支持,重建儿童的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失落与当代的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中的游戏交往实践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社会而言,都具有生产性,它生成儿童的交往理性和主体意识,以及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笔者通过人种志考察和控制比较后发现有二:一是造成儿童传统自然游戏群体失落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人类生存实践的交往实践的变化;二是我们需从历史生态的视角审视传统自然游戏群体的时代局限性,教育中致力于培育丰富而和谐的交往生活.创设自然与人造环境相宜的儿童游戏场所,合理利用新旧游戏资源.给儿童适度的自主和支持.重建儿童的交往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王欣 《早期教育》2001,(11):6-7
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游戏关系而结成的群体。自然游戏群体,则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居民住宅区空地上成群游戏的孩子就属于这样的群体。年龄的差异性,往往是这种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即这种群体中通常会有年龄大小不同的孩子。埃利斯等人(Ellis et al,1981)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持续减少,而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则持续增加,且儿童与年龄有差异的同伴交往比与同龄人交往更频繁。因此,自然游戏群体的形成是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7.
二、在自然游戏群体中,儿童与不同年龄同伴的自由交往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这可以很好地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异龄同伴交往环境的缺陷,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自然游戏群体有助于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实验证明,在混合年龄的活动中,儿童间的相互作用能促成各自认识上的提高:年龄小的,能力低的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年龄大的、能力强的儿童,学习并建构自己新的认知结构。当彼此  相似文献   

8.
孙宇芳 《山东教育》2011,(30):34-35
儿童自然游戏群体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父母长期缺位、家庭结构断层或缺失,致使亲子游戏缺失。监护人对儿童游戏价值认同的匮乏,对待儿童游戏以及与儿童游戏的互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封闭性。网络游戏渗透到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剥夺了儿童亲近自然和参与群体活动的机会。农村留守儿童游戏阙失现象亟待解决,需要重视调节父母行为,促进亲子亲合;调节监护理念,呵护童心世界;调节环境变量,赋予灵性生活。  相似文献   

10.
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游戏关系而结成的群体。自然游戏群体,则是指非成人组织或参加的,由在同一游戏空间范围内活动的数个孩子,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出发,自发聚集起来形成的游戏群体。居民住宅区空地上成群游戏的孩子就属于这样的群体。年龄的差异性,往往是这种群体的一个普遍特征,即这种群体中通常会有年龄大小不同的孩子。埃利斯等人(Ellis et al,1981)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课改在实际教学环节遇到了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寻求一种合适的道德教育方式:游戏。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游戏精神与道德教育实质有着惊人的统一。作为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与完善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然而,在儿童道德教育实践中,游戏却被冷落或被异化着,这严重削减了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因此,游戏必然也必须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2.
儿童经验与游戏是紧密联系的。经验是儿童游戏的基点,它为儿童游戏提供了原材料,并提升了儿童的游戏质量。游戏是儿童经验的生长点,儿童发展的生长点。构建丰富儿童经验的通道,基于儿童经验精心设计游戏.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童谣作为幼儿娱乐的活动之一,和体育游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将童谣融入幼儿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而且可以将体育活动趣味化,使得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相应技能。文章将探讨如何将童谣与幼儿体育游戏进行更好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在组织与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势条件,挖掘现有的资源,拓展游戏内容,扩大游戏领域,形成多种游戏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组织游戏活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原因在于对幼儿游戏特性的模糊认识和指导方法的不足。通过研究提出自发自主、自由自在、自娱自乐、自觉自愿、自信自豪是幼儿成长进程中显现出的特有的游戏的自主性质。基于这一认识,幼儿园游戏活动应为幼儿游戏提供更有效的指导策略,促进教师、幼儿、游戏内容、游戏环境材料等要素之间交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真正实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奚钰池 《成才之路》2022,(9):102-104
幼儿思想意识单纯,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善于模仿,热衷于与同龄人一起做游戏.幼儿园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新时期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的融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区建设在进一步提高,社区资源的教育功能也越加体现。幼儿园通过挖掘社区中的资源,利用社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发展智力和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8.
儿童游戏的本质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儿童自愿参加并能从中获得愉快体验是儿童游戏的主要属性。儿童游戏能够提高儿童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教师采取合适养护儿童游戏的策略,有利于发挥儿童游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阙华萍 《天津教育》2021,(9):175-176
目前,幼儿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开展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选择将“比手影”“捉迷藏”和“过家家”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通过将游戏与绘画相融合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游戏活动形式各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体现出自由游戏自由度高、区域游戏选择性大、主题游戏综合性强;活动结构具有由低到高发展、活动层次具有逐级递进、活动内容具有交叉互补的鲜明特征;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意识地整合各种游戏活动,形成游戏形式自然地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基本结构,实现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