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谓是人们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英汉称谓在言语交流中差异较大。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就英汉称谓的类型及异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成因,指出能否正确使用称谓语是汉英跨文化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英汉称谓用语涉及诸多方面,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其中, 面子理论已融入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称谓用语中, 该理论在英汉称谓用语中的实现问题值得探讨。根据Scollon 的划分, 可以分别从权力、距离、强加程度这三个构成面子理论(或礼貌体系) 的要素来分析英汉称谓用语在实现面子理论中的相似之处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3.
称谓语作为语言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文章对英汉两套称谓系统从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三大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其折射出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4.
英汉称谓语在姓名称谓、亲属称谓、职业称谓和称谓语序中广泛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文化、社会地位、社会化偏见和传统观念、社会心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对英汉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的产生有深刻的影响。消除语言性别歧视现象是必须的,但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董星华 《培训与研究》2007,24(1):121-122
了解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是保证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反映了英汉民族文化对它们的影响,只有了解了文化差异,才能从根本上了解英汉亲属标准称谓词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译者在翻译配偶间称谓时无法避免"对等空缺"的尴尬.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探究英汉配偶称谓的深层文化蕴涵,对某些配偶称谓及其英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翻译方法,并指出用语用原则来指导英汉配偶称谓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铮 《考试周刊》2011,(71):31-33
英汉称谓用语大致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类。它们在区分血亲与姻亲,宗族与外族,以及亲属称谓泛化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来探讨英汉称谓的差异,进而从家庭结构和血统观念、宗法观念与法制思想、等级制度与宗教影响和社会制度和价值取向等方面来分析产生中西方称谓语差别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言语禁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称谓禁忌是言语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有着不同的称谓禁忌。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的称谓禁忌对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英汉称谓禁忌的不同及其内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称谓系统,错综复杂的称谓语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称谓习俗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汉语称谓系统中宗法观念和等级观念较为浓厚,英语称谓中人文和民主的成分较为突出。在称谓语的翻译过程中,要从文化层面作出等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英汉称谓语及其文化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称谓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本文从物质文化、关系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深入地探讨了英汉称谓语存在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这一对比分析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文化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存在一种“生动的循环”关系,文化对于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以文化人”,即引导主体获得人类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发展人的文化素养,建立主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人的文化本质。知识的文化属性和教学的文化品格决定课堂教学是文化育人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育人,本质上是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实践过程,其基本方式是文化理解与认同、文化反思与批判、文化觉醒与自信。挖掘课程知识的文化元素,增强课堂教学的文化敏感性;促进学生与文化的相遇,引导文化回应性学习;聚焦于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课堂文化实践,是课堂教学中文化育人的根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及其文化转型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热点。在哲学视域中,文化有三重维度:从广义分析,文化即"人化";从狭义分析,文化即社会意识形式;从生产力分析,即"文化生产力"。中国的现代文化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它是一种科学、理性精神和民主精神引领下,汲取现代工业文化精髓,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的综合文化系统。当代新疆民族文化要向现代文化转型,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型是新疆文化转型的物质基础;其次,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是新疆文化转型的关键,最后,文化产业是文化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众文化心理是伴随大众文化的兴起而产生的文化心理反应。一方面,在现代大众文化语境中,表面上看大众成为文化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呈现出大众追求文化的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自身的特性:资本的运作、商品化和现代技术的力量,使得大众文化心理在不断地重复和规范之中形成了渐趋相同的单一化模式,最终形成了现代大众文化心理领域的"二律背反"。这种现象从实质来看是现代大众文化心理中个体自由导向和社会强制之间的结构性冲突,是不同"场域"的争夺。  相似文献   

15.
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发挥文化这一软实力优势,提高和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措施,在新时期应该突出文化自觉的价值,从突破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障碍和限制出发,形成文化建设的新方式.以对文化自觉这一概念的探讨为出发点,对高职院校进行文化建设时的主要冲突和限制展开研讨,以文化自觉为出发点,提出了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襄阳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襄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为更好盘活文化旅游资源,彰显襄阳的文化魅力,构建真正的旅游目的地,襄阳应力创"襄阳文化"旅游品牌,做强"三国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旅游拳头产品;做大"楚汉文化"、"诗词文化"、"战争文化"、"汉水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都市文化"等七大文化旅游支撑产品;做实"民俗风情"、"风味小吃"、"文娱汇演"、"历史街区"、"会展活动"、"旅游商品"、"康体休闲"、"都市购物"、"主题雕塑"、"标示解说"等十大文化旅游辅助产品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7.
楚汉文化是体现徐州城市文化品格的核心内容,其品牌内涵为“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建议徐州城市文化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是:文化资源的整理与评估-文化产品的创意与开发-城市文化品牌的培育与营销-文化产业的整合与升级-文化战略的确定与实施;可供讨论的徐州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思路是:“明确一个文化品牌,启动两大文化项目,建设三条文化产业带、确定四大文化发展基地、推进五大文化产业园区(城)、扶持六大文化产业、培育七大文化市场、八大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18.
吴秀群 《海外英语》2012,(4):161-163
文化缺省指的是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旅游与文化紧密相连,很多旅游文本都负载着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而这部分文化信息往往作为中国人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而省略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缺省的存在是妨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的一大障碍。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对这部分缺省文化进行补偿,以达到语篇的连贯,从而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对译者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文章针对旅游文本的文化缺省现象提出了六大文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西部有深厚绵长的历史文化,鲜明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灿烂的革命文化。加强文化建设和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关系密切,意义深远。从总体战略的角度出发,西部文化建设首先应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以现代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开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实施以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地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应当发挥自身文化职能,主动服务于区域文化建设。地方大学可以通过发挥文化传承功能,培养区域文化传承人才;通过发挥文化创造功能,开展区域文化研究与交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示范与辐射功能,多层面地推动区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