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莉 《今传媒》2016,(1):68-69
如今的大众传媒报道自觉或不自觉地贬抑女性形象、对女性性别定型等,以致男权主导的社会文化和性别秩序依旧存在,这对大众心理和社会造成了一定影响.而从社会性别视角和女性立场出发的女性主义媒介批评,辨析媒介内容中的性别歧视因素,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和自由发展,蕴涵着妇女解放的深层诉求.本文以媒体对最美乡村女教师郜艳敏的相关报道为例,从女性主义媒介批评的角度分析传媒报道应该从传播性别平等的文化理念、注重对女性的人文关怀、建立相关监测机构、为歧视女性形象的行为作斗争、提高女性自身的主权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2.
余晓艳 《今传媒》2023,(3):129-132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形象传播的意义重大。本文立足女性主义视角,以女性主义媒介批评为突破点,对媒介传播女性领导干部形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提出了媒介在构建女性领导干部形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即通过加强对媒介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媒介工作者的性别平等意识;建立媒介监管体系,为女性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建构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激励女性领导干部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媒介素养,多角度地重构女性领导干部多元化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3.
张涵 《今传媒》2016,(1):72-7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在社会性别的束缚下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本文以女性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从传播学的维度出发对当今社会媒介对女性形象的误读进行批判,剖析了新环境中女性媒介形象传播的困境,包括媒体结构:父权话语环境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传播内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受众:集体无意识.针对上述问题进而从大众媒介导向的转变、女性自我社会地位的谋求、新媒体与另类媒介的利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环境下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问题和出路:传媒与女性关系的本土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敞开和遮蔽的特性在中国语境下,表现尤为明显.女性被传媒严重遮蔽,表现为:女性传媒人、女性主体形象、女性受众三重缺失.加强媒体人性别意识培训、建立官方和民间的传媒监督机构、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两性平等知识,是解决传媒中女性三重缺失的出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半边天>为例,运用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当今主流媒体在报道女性时所持的社会性别观念和媒体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性别内涵.  相似文献   

6.
女性与传媒这一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非常热门的话题之一,这说明学术界已经对媒体促进性别平等、妇女发展以及建立先进性别观念所发挥的重要意义有充分认识,也说明人们的女性意识有一定的增强。随着社会及媒介性别意识的逐渐提高,也随着商品化时代的来临,近年来,我国冠以“女性”名称的媒介数量大增,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杂志等,纷纷推出女性版面、栏目、频道、专刊等。关于女性媒介的概念,当然不是因为其冠名为“女性”,就是女性媒介。女性媒介是指传播者拥有较高的社会性别意识水平,主要以女性议题为内容,以服务于各阶层女性、传播先进…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以往的传播方式与媒介格局,深刻影响了媒体中的性别权利关系,为女性主义与传播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话语空间.本文选取1998年至2020年国内核心刊物中涉及新媒体与女性的257篇文献,借助科学计量工具CiteSpace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研究发现:该领域主要聚焦于女性形象、女性书写、媒体赋权与...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民国时期妇女离婚风潮和《玩偶之家》之间的关系,分析媒体对社会性别意识的建构作用.通过分析“出走的娜拉”形象,揭示该媒介符号如何推动民国女性达成性别平等的共识.从女权主义斗争的角度分析,这是一次女性对于男权社会话语权的颠覆,是在“文化霸权”中取得的有价值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贺南 《现代传播》2004,(3):99-100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针对辅助教学片《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进行了特定情境下的受众研究.发现被访的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变形"与"定格",认为媒体中的女性美是对女性的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文中揭示了媒体与女性群体的矛盾关系作为媒体形象的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又是被驱逐的客体.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网易网站携手多家媒体举办的最受欢迎女性电视广告获奖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破除了传媒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误导、超越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折射出媒介性别观念的嬗变.本文还就广电传媒应如何塑造现代女性形象.突破社会性别"刻板成见".实现当代女性职业多样化、形象立体化、定位丰富化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凯 《今传媒》2017,25(11)
《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办的我国唯一向全世界发行的国家级英文女性月刊,自1952年创办以来一直承担着向海外传播中国妇女真实形象的任务.其封面呈现的中国妇女形象作为海外受众首先接触到的杂志内容,对他们形成中国妇女印象有较大影响.本文选取2012至2016年《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封面女性人物肖像为研究对象,分析她们具有的社会特征和视觉形象特征,并指出当前《中国妇女》英文月刊在构建中国妇女形象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提升传播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媒体和社会的关系时,一个主要的问题在于媒体究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还是社会现状的维护者。本文拟在传播社会学视阈下,考察女性媒介与中国妇女发展、社会发展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现实社会意义。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  相似文献   

13.
崔淑慧  余云艳 《青年记者》2017,(30):100-101
早期对中国女性的研究集中于民族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推进,女性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此背景下,媒介与女性的研究也逐渐深入.2016年11月,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下的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新发展理念下的妇女权益和女性地位逐渐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国外媒体如何认知中国女性?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为例,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郭海英 《出版广角》2016,(23):86-88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男性与女性的境遇和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大众传媒对男性形象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体与男性认同:男性特质的营造和重构》一书深度剖析了西方媒介传播下的男性特质,探析了媒介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营造与重构,尤其是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该书对中国男性媒介形象的探讨和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浅析当代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丹丹 《新闻界》2003,(5):15-16
西蒙·波娃曾说:“社会女性的外在形象也不是‘天然’的,是被塑造出来的。”①大众传媒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极大地影响着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男女平等以及两性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本文以有关女性形象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框架,以抽样调查为依据,探讨当代大学生如何认知媒体中的女性形象。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大学本科学生,主要包含学生对女性在媒体中的社会形象与地位,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角色的定位以及对媒体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些看法等内容。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范围为重庆市4所有代表性的高校,发放问卷共200份…  相似文献   

16.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7.
苏瑶  贾广惠 《东南传播》2016,(7):103-105
本文以"绿茶婊"及其衍生的女性污名的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体及受众在女性污名传播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力图为媒体摆脱"厌女症",塑造良好的女性形象与媒介环境提供参照,从而更加称职地履行其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8.
廖颂举 《青年记者》2016,(14):18-19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传播语境中女性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男权中心主义思想一直是“缺席的在场”,女性在大众传播叙事中的边缘化表征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大众传播中女性称谓的变迁,恰恰折射了媒体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的身份建构.而大众传播性别叙事对传统观念与心态的制度化抵制,男性霸权叙事的自觉纠正,女性自我命名权与自主叙事权的最终确立,应是改变女性身份建构现状、重塑女性形象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主义意识逐步觉醒的年代,我国“她综艺”的热度随之水涨船高,女性追求性别平等、寻求自我表达的欲望愈加强烈,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正在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听姐说》作为我国首档以女性主义为批判视角的网络脱口秀,为“她综艺”的女性主义话语表达带来新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听姐说》节目女性话语传播内容,探究女性在家庭和职场的生存状态;通过分析《听姐说》的女性话语传播方式,建构新时代女性多元化形象。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她综艺”的女性话语传播困境,包括平民女性的缺席、女性成长的忽视、母职惩罚的掩盖等,并提出解决脱口秀女性话语传播困境的解决方法,即重构平民意见领袖、拓宽节目话题范围、引导观众展开母职讨论等。  相似文献   

20.
大众传媒业的日益繁荣带来了信息量急速膨胀的当下,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媒体话语权的控制,完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媒体传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设计的审美客体,并最终通过男性叙事来传达给受众。我们通过分析媒体传播中女性形象呈现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