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汉语中含有动补动结构的句子,其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的语法关系、语义关系复杂多样,补语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各不相同;汉语的动补结构除了自动和使动两种句式的遗留和变异之外,还有一类是由动词虚化形成.  相似文献   

2.
学界普遍关注的现代汉语“X的”结构语义构建概念转喻认知识解属于指类思维。该思维主要依赖缺省推理和模糊推理,因此,“X的”结构的语义构建是一个基于指类思维对其蕴含的中心语“Y”相关事物的类别进行的模糊认知识解过程,结果构建的该结构4种主要语义类型及众多次语义类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性。其4种主要语义类型形成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虚化的语义连续统:更具体类→具体类→抽象类→虚化类。指类思维是该结构语义模糊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丰富,表现在三大类九小类。三大类为他指、自指和兼指,其中,以他指的情况最为常见。他指包括了七个小类,即补语指向主语、动词、动核结构、受事宾语、工具宾语、伴随宾语和旁及宾语;自指包括一个小类,即补语自身;兼指包括一个小类,指补语既指向主语,也指向前一个动核结构。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表现为多样性、层级性和宾语成分突出性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4.
文章讨论的是动·补·宾结构。通过句法分析、变换句式等方法,深入剖析动·补·宾结构中的粘合性补语的语义指向。根据补语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分为三类进行句法、语义的综合分析,探讨了动·补·宾结构复杂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话"赶紧"类副词主要包括"赶紧""赶快""赶忙"等三个。它们产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清中期分别由各自的动补短语虚化而来。其中,"赶紧"还有可能来自于"紧赶紧X"结构的演变。从古至今,"赶紧"类副词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者之间也产生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6.
徽语祁门方言"得"字句用以表达能性范畴,在句法格式上有多种语序选择,不同格式所包含的"能性"范畴语义次类不尽相同,对动词或宾语、补语也有不同的选择要求。可能式动补结构中的"得"由表"可能"义的动词"得"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7.
徽语祁门方言"得"字句用以表达能性范畴,在句法格式上有多种语序选择,不同格式所包含的"能性"范畴语义次类不尽相同,对动词或宾语、补语也有不同的选择要求.可能式动补结构中的"得"由表"可能"义的动词"得"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管"字各语义、词性之间存在引申发展关系,其语法化用法源于动词,句法条件是"管+NP1+V2+NP2",语义上经历了"表掌管→引进对象→处置""表掌管→引进对象→方向"的过程。"管"字自身动词性很强,也有虚化用法,经过词汇化过程构成"副词语素+管(动语素)"形式。"只管"作副词,"尽管"作副词、连词,"不管"作连词,"别管"作连词。  相似文献   

9.
"被"字连动句的尾项动词有共同的语义特征,都是转态处置动词,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尾项动词短语一般是动补式结构,不同的动词小类带的补语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起"的虚化过程历来争议很大。历时考察"起"的演变过程发现,"起"从上古动词谓语发展到中古作动词趋向补语,"V+起"结构由连动结构重新分析为述补结构;唐五代初期,"起"放在"V得"、"V不"之后,无明确语义指向,而表示结果,语法地位发生重大变化;宋代"起"可用来表示前一"V"的状态将持续进行,甚至高度虚化为话题标记。研究推测"起"的语法化途径是:趋向义→结果体→始续体,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均可证明其发展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汉语中特有的复合词结构类型,动补式复合词最能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表层形式上,它们和其他类型的复合词一样体现为简单的双音节形式,但是它们所能表达的语义内容却十分复杂,体现了动补式复合词的独特表达效果。将乔姆斯基"深层结构"学说与汉语复合词结构研究结合起来,以动补式复合词内补语性成分的语义指向、语义类型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动补式复合词"动+补"的表层形式下所隐藏的深层结构进行挖掘,可以揭示出动补式复合词内"动"和"补"之间的致使性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方言中,"贼"是典型的程度副词,和"很"一样,主要修饰形容词,表"程度加深、增量"。"焦、稀、恶、齁"也有着和"贼"一样的语义和句法功能,但有些学者把他们归为东北方言中形容词的前缀。本文主要从句法功能角度出发,提出"焦、稀、恶、齁"类是程度副词,而非形容词词缀的假设,从"程度副词+形容词"充任谓语、补语及程度副词不受否定副词"不"修饰这三个角度论证该假设。本文的方言词以吉沈片通溪小片方言为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察了云南方言里"掉"的用法,认为它的语法化程度比汉语普通话中的"掉"高,并依据形式标准判定云南方言"形+掉+(了)"、"形/动+补+掉+(了)"、"动词+掉+宾"格式中的"掉"已经不再是动相补语,而是一个体标记.在云南方言里"掉"正处在虚化的过程中,它的体标记的用法和做补语的用法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关汉卿八种杂剧对白不带“得 (的 )”的结果补语中 ,动词作补语比起变文时期有了十分迅速的发展 ,且V、C结合得更紧密 ,V与C中间很少插入宾语 ,到现代汉语中很多都凝固成动结式合成词或短语。语义指向方面 ,结果补语的语义联接对象可以是语句中的诸多成分 ,这较接近现代汉语。动补结构演变为合成词是汉语构词法的一条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16.
补语是汉语十分重要的句法成分之一,汉语句法关系的许多特点,在动补结构中都有反映。汉语和越南语都属SVO型语言,但两种语言的动补结构有同有异。通过运用对比研究原理,从句法和语义层面对比汉语和越南语结果补语的异同,从而进一步发掘汉语独特的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潮汕方言中存在着"动词重叠+补"结构。这种结构在语音上存在重叠音变的现象;在语法意义上,可以分为"增量"和"减量"两种。表示"平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古汉语在潮汕方言中的保留,表示"减量"的"动词重叠+补"结构是后期由于搭配的补语的虚化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语义韵视角下虚化程度副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及工具,从词语搭配的重要维度——语义韵视角,以五个英语虚化程度副词为例,对中国学习者虚化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学习者虚化程度副词的语义韵运用总体偏离目标语使用范式较远,学习者尚未掌握虚化副词的全面、地道用法.通过考察目标虚化副词的语义韵在六部词典中的释义及标注表现,从词典学角度对上述问题的可能成因予以剖析,该研究对二语词汇教学以及词典编撰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州方言的语法特点:有丰富的词尾.大量使用量词“个”和部分特殊量词及特殊重叠形式.语类活用较为丰富.使用特殊的程度表示法:用“BABA”式表示程度极高;以“大AA”和“精AA”式加深反义形容词的程度;用“着”表示高级的程度.“着”作结果补语.“了”连接处所补语.“动+补+了”和“动+补+了啊吧”表可能补语.使用多种形式的比较句.以“A啊吧”表示反复问.  相似文献   

20.
“说不定”经历了由动补结构到语气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由表实在的意义逐步演变到表情态的认知意义,意义逐步虚化,表示说话人对事件的主观认识、评价和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