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彦辉  吴俏 《新闻窗》2007,(5):102-103
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商业宣传,一种文化传播,它影响与引导着人们的消费,潜移默化中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风气和社会文明。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传统古朴型、现代浪漫型和职场干练型三种,这些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具有不容忽视的促销价值、创牌价值与审美价值。但也毋庸讳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电视广告影射并左右着大众的价值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依男性话语而塑造,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份构建的缔造,她是一种被电视机前观众观看的主体.对于电视媒介而言,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广告影像的清晰度;二是广告所带给观众的美感.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浪潮.既造就了电视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机遇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要求尽快提升广告创作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从当前状况看.很多电视广告没能突破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体现成功的广告运作,本文从文化学的研究角度切人.探讨电视广告跨文化传播障碍的症结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人际传播就像一个"强磁体",对处于其中的电视广告会产生"磁场效应".本文通过描述人际传播影响电视广告制作、电视广告效果和电视广告受众的表现,分析了人际传播对电视广告具有强大、无形的影响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电视广告是电视媒体信息传播的一种独特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制作质量的优劣是电视广告人学养的体现.笔者认为,电视广告人应具备以下几点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受众的注意和理解两方面的心理机制出发,探讨受众面对电视广告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电视广告互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分析电视广告传播端(包括电视广告客户、电视广告策划、制作及其承接电视广告播出的机构)应该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中心,增强电视广告在传播中的互动意识,以求的受众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的接受,从而实现电视广告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原型理论引入到电视广告中感情女性这一类典型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来,讨论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的感情女性形象,这些形象是如何植根在古代并延续到现代,中西的神话原型是如何同时作用在今天中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上。并进一步地研究探索这些女性形象如何塑造着我们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它反映了当代人怎样的审美特点与要求。  相似文献   

9.
电视广告具有传播迅速、形象生动、观赏性强、经济效益较高、受众面较大等特点。在此,笔者试图就电视广告艺术片中画面与声音元素的艺术魅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马持节 《新闻界》2007,(6):153-154
本文从受众的注意和理解两方面的心理机制出发,探讨受众面对电视广告时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电视广告互动的心理需求,进而分析电视广告传播端(包括电视广告客户、电视广告策划、制作及其承接电视广告播出的机构)应该以受众的心理需求为中心,增强电视广告在传播中的互动意识,以求的受众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的接受,从而实现电视广告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电视广告艺术化的倾向,欲从“和谐”的角度来讨论在电视广告的配音员声音选择上如何体现美,以达到对于潜在客户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冯月 《新闻世界》2011,(6):152-153
本文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定位进行分析,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有巨大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手段,电视广告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女性形象作为最常见的性别符号,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广告中,在关注广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模式化与类型化时,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符号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梳理电视媒介特点和电视广告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符号学的分类运用,从类像符号、索引符号和象征符号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剖析女性形象与电视广告成功联姻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接触频度、认知熟悉度、对公交广告的态度及行为为主对公交广告传播效果的进行分析,提出了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效果的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与相关、偏相关分析的方法,验证了假设,并揭示了各变量对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效果的影响及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公交移动电视广告的传播效果的实证结果也是RAY提出的传播效果模式的再次运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丁琳 《新闻界》2012,(1):65-68
相对沉稳阳刚的传统电视广告男性形象,柔化的男性形象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本文从我国电视广告中男性形象的柔化表现入手,分析了广告中男性形象柔化的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近年来电视业的发展,电视广告也因而发展得有声有色。广告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意在向大众传播某种产品或思想,其本质是传播,灵魂在于创意。电视广告作为20世纪以来的新兴产物,在中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本文就电视广告中的创意因素来着重分析中西方电视广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广告的目的是要树立形象,推荐商品,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电视广告以简明易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高科技的三维动画设计,高度概括的文字表达最大的信息量,使人容易记住其中的“精华”,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来引导消费.电视广告的宣传,速度快,影响大,声画并茂,富有直观性、可视性、形象性,这是报纸广播等媒体无法比拟的,在传播信息,促进生产,沟通产销,活跃经济,指导消费,发展经济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那么,什么样的电视广告可算作是一条成功的广告作品呢?成功的广告就象一只聚光镜,将所有的要…  相似文献   

18.
<正>大众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对各种歧视女性的现象和心理存在着"无意识、不作为甚至推波助澜的态度"。"贤妻良母"论、"唯审美对象"论充的泛滥,导致男权本位思想或直接或间接的在电视广告中显现出来。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小见大的认识大众媒介在传播活动中对女性形象塑造和产生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红红 《东南传播》2016,(10):124-126
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中提到,电视的普及使得所有的信息都能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共同传播,"电视侵蚀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线","童年"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电视广告作为电视媒介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其生动的形象、动听的音乐、精美的制作吸引着儿童的目光,同时,电视广告也将商业、消费、交易这些属于成人世界的概念过早地渗透到儿童的世界,儿童被迫提早进入成人的世界,"童年"逐渐消逝。本文通过分析电视广告对"童年"的消解,就当代电视广告对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璇 《视听界》2012,(6):62-66
由于受两干爹年封建观念的影南,藐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犏重于对女性形象的片面解释,缺乏完整公正的认识。随蓄女权主义的发展,女牲形象需要突磺,改善与提升。本文以女权主义视角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不仅是为了改变电视广告中被目化的女性形象,更是为了找寻列男女两性自由、平等韵乐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