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理解坚硬物体受力形变的关键一环,高中物理课本中介绍的装置效果不明显,可见度太小。,笔者作了如下的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演示实验效果。1.器材及制作取一只中号烧瓶及一个能塞紧烧瓶的橡皮塞子,一枚医用针头;用针头反穿过橡皮塞子的中心轴线,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新教材(试验用)第一册第一章中,新增加了一个显示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书中介绍的实验方法是让一束光通过一组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来放大桌面受压所产生的形变,但对所用仪器并未作具体说明,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演示微小形变的装置。1实验装置这套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中对桌面形变较难演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现介绍一种制作简单、效果较,好的装置以供参考.该装置的原理很简单.即采用了 二级杠杆对采集到的微小形变进行机械放大.如图,若一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5.
一、仪器用途: 1.演示空吸式喷雾器的原理;2.演示无塔供水装置的原理;3.演示大气压的存在;4.演示说明玻意耳定律;5.演示气体的热胀冷缩;6.演示固体的微小形变。二、制作材料: 平底烧瓶,瓶身横截面为椭圆的玻璃瓶,双孔橡皮塞,单孔橡皮塞,直玻璃管,垂直玻璃弯管,尖嘴直玻璃  相似文献   

6.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水的对流演示实验,按照课本的实验装置,演示效果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高锰酸钾晶体进入水中溶解得较快,使整个烧瓶里的水很快就变为紫红色,学生几乎观察不清楚水的对流路径。为此笔者对这个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图),现介绍如下。 器材:锥形烧瓶一只,去掉瓶底的透明普通瓶子  相似文献   

8.
焦耳定律实验是初中物理教材中1个非常重要的验证性演示实验,该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主要部分是在2个密闭的烧瓶中放置了2个不同阻值的电阻。将2个电阻串联通电一段时间后,空气吸收  相似文献   

9.
一、实验及现象首先做下面实验 ,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装置三个连通的烧瓶里盛有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 ,把左边的烧瓶放在热水里 ,把右边的烧瓶放在冰水 (冷水 )里 ,把中间的烧瓶放在室温水里 ,观察混合气体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到左边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变深 ,右边混合气体遇冷颜色变浅 ,中间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图 2 盐的溶解热效应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然后依照上面的实验操作继续实验 ,装置如图 2所示。先将三个烧瓶分别放入盛有室温水的烧杯里 ,可以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无变化 ,接…  相似文献   

10.
理化实验     
在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物体微小形变的实验,通常都用较长较细的木条或铁条,在其中央加一砝码,物体出现弯曲形变.这固然也能说明问题,但对于较厚,较坚硬,较短的物体的弯曲形变,就很难演示.我们改用氦氖激光器和小平面镜作该实验,收到较好效果.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1.
最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P166关于“沸点随气压改变”的演示 ,若能测定某些特定气压下的沸点值 ,定量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因此 ,本人在教学中对这个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图 11 所需器材烧瓶 ,双孔橡皮塞 ,一孔插入温度计(最大量程在 1 1 0℃左右 ) ,一孔插带有支管的玻璃管 ,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热水、乳胶管、无液气压计、两用打气筒。仪器装置如图 1所示。2 实验步骤2 1 在烧瓶中注入半瓶 80℃左右的热水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2 2 在玻璃管中接入打气筒和气压计 ,当水温达到 90℃时…  相似文献   

12.
把一个锥形烧瓶和一个微小压强计用皮塞、玻璃管和皮管连结成如图的装置,再把一块浸透酒精的纱布复盖在烧瓶外壁,则瓶外酒精蒸发吸热使瓶内空气降温降压,压强计左管水面上升,右管水面下降。这个实验简单明白地显示液体蒸发致冷的效应,为人们所熟知。利用同样的装置,如果让酒精在瓶内蒸发,结果将怎样呢? 取一块纱布卷叠三四层,成为灯芯样的疏松细长条,用胶布固定在皮塞下底面玻璃管口旁;浸透酒精后,迅速把它悬入烧瓶并塞  相似文献   

13.
1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166页演示沸点随气压改变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烧瓶中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推注射器活塞,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叙:"实验表明,气压减少时水的沸点降低."(装置如图1、2)  相似文献   

14.
高一化学教材中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实验4-3]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一个反应两次操作较麻烦。特别是钠和水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教师用双手同时在烧杯内外操作,很不方便,学生也不易观察。②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需要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操作复杂,不符合改进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作了以下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 向平底烧瓶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用滤纸把煤油吸干)投入烧瓶内塞入单孔塞,即可观察到钠在水中剧烈反应的现象,又可看到气球逐渐…  相似文献   

15.
初二物理四章热现象的第七节《升华凝华》一节的实验教学 ,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 ,加之农村中学实验室里缺碘 ,实验往往难于开展 ,既使有条件做这个实验 ,效果也不很明显 ,可见度低 ,不便于学生观察 ,更不便于碘的回收和对烧瓶的清洗。对此 ,本人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仅供同行们参考。图 11 演示实验 1  在烧杯的底部均匀的放层较薄较细的碘粒 ,并按如图 1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器材 ,烧瓶里装的冰水混合物 ,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对烧瓶的底部微微加热 ,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师问 :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答 :有紫红色的碘蒸气产生。…  相似文献   

16.
现行上教版八年级物理关于气体热膨胀的演示仪器如图1所示,这个实验是用手捂住烧瓶,观察水流的移动。笔者在实验时感觉在气温较低时所需时间较长,效果也不太明显。为此,笔者自制了两个实验装置。一、巧用注射器(图2)1.材料准备:250mL普通烧瓶1个,10mL注射器1支,活塞1个,橡皮塞1个,凡士林,细线。2.制作方法:将橡皮塞塞紧烧瓶,在橡皮塞中心打好直径为2.5mm的圆孔,孔中图1图2图3细线注射器气球涂抹凡士林,以防漏气,将注射器插入圆孔。为防止活塞受热冲出,在活塞和注射器的玻璃外管连接一根细线。在活塞上涂上鲜艳的颜色,使观察更加明显。3.操…  相似文献   

17.
一、仪器装置图及用途图1所示是本实验的装置图,其主要装置是两个直立的、可灵活转动的线圈。该装置可用于演示高中物理“磁场”一章中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现象。二、制作背景及仪器特点通电平行直导线间的相互作用是高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个传统内容,从恢复高考至今,各个版本的高中物理课本中均有此演示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在现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此实验规定为必做的演示实验。教材是按图2所示装置来做此实验的,我们需要在直导线上通100A以上的强电流,才有可能使直导线在发生相互吸引或排斥时产生一定的形变,这在一般的普…  相似文献   

18.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1册(必修)中氯化氢喷泉实验的装置如甲图,在此实验装置中,利用胶管向内挤压水,使一部分氯化氢气体溶解于少量水中,烧瓶中形成负压,此时松开十字夹,使烧杯中的溶液即由玻璃管喷入烧瓶,形成喷泉。如果用此法做喷泉实验,失败的概率很大,因为压缩滴管中的水进入烧瓶很难成功,现提出两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通过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演示实验需要创造性地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示实验的改进工作.如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图11-4,“鸡蛋将怎样?为什么?”的演示实验可以改进为:把广口瓶换成150ml平底烧瓶,把去壳的熟鸡蛋换成去壳的熟鹌鹑蛋,演示时把一端浸过酒精棉的铁丝点燃后迅速插入烧瓶中,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选修)第三册第12~13页[实验1-6]是验证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该实验存在如下缺陷:准备实验时很难保证连通着的两个烧瓶中气体的量与常温放置的烧瓶中气体的量完全相等,只能通过观察颜色是否相同来作大致的判定,准确度不高,失去了对比的可靠性。现将实验装置改进如下:如图1所示,用"T"形管连接三个烧瓶。将三个烧瓶各放入一个洁净的烧杯内,烧瓶内均存在下列平衡:2NO2N2O4+热,从而得到常温下平衡的混合气体。演示时,将三个夹子同时夹住橡皮管,A烧杯中放入热水,C烧杯中放入冰水(或冷水),B烧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