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红灯亮“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三个小伙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可是不一会就吵起来了。明明要看奥特曼,聪聪和强强却都要看机器猫。明明说:“这是在我家,要听我的。”正说着,妈妈出来了,问清了缘由之后,对明明说:“明明,他们俩是小客人,而且他们两个人都要看机器猫,2比1,你应该让给他们。”明明一脸的不高兴:“为什么两个人比一个人重要?我要看奥特曼!”“拔萝卜”老师正在教“拔萝卜”的儿歌,解释过歌词之后,老师说:“萝卜需要小朋友齐心协力才能拔起来。”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自己就能拔起来,不需要其他人。”另一个孩子坐…  相似文献   

2.
刘小阳 《湖南教育》2002,(10):52-52
我班有个学生,每次作文课上总是长吁短叹,抓耳挠腮,一副失神落魄的样子。下课铃声一响,他便猴精似的蹿到会写作文的同学面前,抢过作文,嘴里说:“欣赏,欣赏。”“借鉴,借鉴。”然后面露喜色,七拼八凑,草草完成任务。有一天,他主动送日记给我检查(我要求学生写日记,送不送给老师检查由学生自己决定),我一看,日记内容还比较丰富,也有些深度。我当即在文后批阅:“你的日记写得这么棒,老师在内心深处为你高兴。此篇日记颇有深度,祝贺你成了生活的有心人。老师期待你下一次佳作的出现。”接连几天,他都主动送日记给我看,但…  相似文献   

3.
曾听一位幼儿家长谈及他小时候撒谎的事情:六岁那年,乡下的爷爷来了,晚饭后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抽烟,他看到从爷爷嘴里吐出来的烟雾很好玩,就趁妈妈在厨房洗碗、爷爷看电视不注意时,偷偷地划着了火柴,也想学着爷爷抽烟,可一不小心,燃着的火柴掉到了沙发上,他急得赶紧用拖鞋扑灭了火,火是灭了,.但沙发上却留下了难看的破洞。妈妈打扫客厅时,发现了破洞,厉声地问他:“是不是你干的?”  相似文献   

4.
被魏书生称作“道德长跑”的学生日记,是我这些年赴盘锦考察学习最感兴趣、印象也最深的内容之一。每次到盘锦实验中学,总要借一些学生的日记来看。第一次去盘锦,同行的一位老师借了一个学生的日记看,很快传开,并引起了考察组同志们浓厚的兴趣。晚上,我借过来一看,这不是周××的日记吗?他在第一节语文课上的表现,家长的诉说,魏书生给家长的回答,都历历在目。这使我对他的日记多了一层亲切感。于是,一口气读完了他入学以来的50多篇日记,并把每篇日记的题目都抄了下来。这50多篇日记,篇篇都充满童真童趣,令人过目难忘。其…  相似文献   

5.
那是我初教小学,接的是一个三年级班。有一次,我在学生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我一点儿也不快乐,看着美术兴趣班的同学们自由地学画。我多么羡慕他们。可我却不能去……”我不禁有些迷惑不解,这黄叶是学校公认的绘画天才,为什么不能去兴趣班呢?美术老师也问过我,但我一直没放在心上。下课后,我对黄叶说:“最近有作品吗?给老师看看。”黄叶高兴地拿出她画的画,我边看边问:“怎么不去兴趣班?”“爸爸不准我去……”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像决了堤的河。“别哭了。放学后老师去你家。”我赶紧说。  相似文献   

6.
那天下午,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忽然发现班长刘锐的日记后面附有一个问题:徐老师,你说日记是什么?请您告诉我。“日记”是什么?这个小滑头,想考考老师呢,我心里笑了。为了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我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查出了“日记”的答案: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我把它工工整整地写在了刘锐的日记本上。第二天,我首先打开刘锐的日记本,想看一下他的反应,谁料打开一看,却令我大吃一惊:“徐老师,每天您都让我们写日记,我知道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实际上,我们的写作水平比…  相似文献   

7.
《广东第二课堂》2006,(7):37-37
可能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有过被老师批改日记的经历,皮皮鲁也是。但他有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写两个版本的日记,一本是交给老师看的“假账”,一本是给自己看的“真货”。两个版本的日记对照着看,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8.
理解     
“明晚要是这封条断了,我一定跟他们大吵一架。”我愤愤地想。我把一张小封条贴在自己那上了锁的箱子上,然后躺在床上想着早晨上学时好友对我说的事——“这些家长,哼!我妈妈说,给我一个空间,还说我已经长大了可以锁自己的心事了……于是给了我一只带锁的小箱子……可是那天我回到家却看见我妈妈正打开箱子看我的日记——原来,她手上也有一  相似文献   

9.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午点又是苹果。 上一次吃苹果,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的苹果没有吃完。让他们扔掉,他们却又显出一副舍不得的模祥来。等到家长来接孩子时,我特地问了那几位幼儿的家长,问他们的孩子爱不爱吃苹果,答案几乎都一样:“他可爱吃苹果啦!”“他在家一口气能吃完一个大苹果!” 问题在哪里呢?那天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块儿看电视。妈妈突然说:“谁愿意削个苹果给我吃?”我拿着苹果,又  相似文献   

11.
买棒冰记     
<正>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晴今天气温实在是太高了,于是我打开了家里的空调。我躺在沙发上边吹空调边看电视。“胡立昕,今天太热了,你赶紧给我去买几根棒冰解解暑!”姐姐发话了。纵使我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我也得去执行,谁叫她是我的老姐、我的“老大”呢!唉,我这个做小弟的就是命苦,好像生来就是给她使唤的。我一边叹气一边接过零钱无奈地出门了。  相似文献   

12.
教师撕看并曝光学生日记被判侵权2001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在某中学就读的余刚(化名)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同班女生王某上前用纸为他擦汗。这个动作刚好被他们的班主任汪老师看见,她认为两个学生“恋”上了,当即将王某喊到办公室。她给王看了两页日记(是其私下从余刚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着会刚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汪老师还告诉王某余刚对其不是真心的,他脚踏两只船。第二天,汪老师不让余刚进教室上课。余刚的家长多次到学校,恳求让孩子上课,都被汪拒绝。几天后,汪老师又将余刚的日记拿给班上其他几个学生看。  相似文献   

13.
刘航,我班一位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可自从他当了一周的轮任“小老师”后,居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不搞小动作了,不随便说话了。回想起他的转变过程,还得从一篇日记谈起。那天,我批阅日记时,发现了刘航的一篇题为《今天我当“小老师”》的日记,日记中写道:“盼啊,盼啊,终于轮上我当‘小老师’了。我既高兴,又有点紧张,站在讲台上,像老师一样,真威风。可叫我头痛的是,预备铃已经响了,仍有四五个同学没准备好,仍在大声吵闹,桌子也弄得乱七八糟,怎么说他们也不听,气得我都快哭了。此时,我想到,当老师管学生也真不容易啊…  相似文献   

14.
没有水,哪儿来的龙王晓春症状:一位小学生家长正在和老师说话:“您说我这儿子,看电视没够,他可就是不爱看书,家里一摞摞给他买的书。没少花钱,他就是不看,什么都爱,就是不爱学习,您说我望子成龙,不是要落空了吗?”老师:“冒昧地问一句,您自己是否爱看书?您...  相似文献   

15.
陈昶宇 《新作文》2014,(3):17-17
当我来到客厅时,老爸早已在看他喜欢的战争片了。于是我不由分说拿起遥控器就调到少儿频道,呀,我想看的动画片正好开始了,我高兴极了!谁知老爸却不乐意了,他还想看他的战争片,于是我和老爸抢起遥控器来。这时,老爸正躺在沙发上,我一下子扑过去压住他,他随即来了一个东北虎翻身,差点把我掀到九万八千里外去。他正想摆一个胜利的姿势,又被我的“泰山压顶”给镇住了。  相似文献   

16.
徐方忠 《幼儿教育》2001,(12):34-34
编辑同志:这是一个家长的困惑,作为教师的我也无法解答,请你给予帮助。五岁的刚刚是个活泼健康的小男孩。有一天,他的妈妈看一部外国电视连续剧,屏幕上时不时有两个穿着都比较性感的男女亲昵镜头。刚刚也在边玩边看,过了一阵,他突然满脸通红地对他妈妈说:“妈妈,把电视机关掉好吗?”妈妈不解地问:“为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一看这个电视,我的小鸡鸡就胀  相似文献   

17.
批阅学生的日记时,学生日记中这样一段文字让我陷人了沉思:今天,看电视时,电视上介绍什么“热岛效应”。说城市的平均气温要比周围的乡村高,形成一个高温中心,就像一个个“热岛”分布在乡村之中。这种冷热现象让我联想到昨天我们班的语文公开课,我觉得这堂课就是我们班的“总导演”(语文老师)和“四大天王”与“五朵金花”的一场“超级表演秀”。  相似文献   

18.
许多父母都懂得给孩子立规矩,但做起来却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难题:说好一天只能吃一包零食,可是不给孩子就哭,—哭我就拿他“没辙”“孩子看电视太痴迷,不让他看就对我拳打脚踢,然后场面就失控了”“孩子不守规矩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吼他,现在他都‘免疫’了”……家长们经常发些规矩立了却不管用的抱怨,可能是以下这三个方面出现了纰漏。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生,鼓励一句比批评十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哪怕就是作业本上的一个"优"字,都能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过去,我曾为学生不遵守纪律、不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完成得不认真等事情"大发雷霆",甚至打电话请家长到学校来,但取得的效果都不太明显,直到有一件事开始让我反省自己。那是我的第一批六年级学生要毕业时,我决定再给他们批改最后一次日记。那些日记是我认为学生写得最真实感人也最让我难忘的,日记里真正写出了他们的心声:内容有自我批评的;有感谢老师的;有对老师不理解的;有对老师提建议的……只有徐景超同学的日记是最让我这个当老师的感到愧疚的一篇,他在日记中说:"我写  相似文献   

20.
一个星期天,我接到某位家长打来的电话,说是在检查孩子作业时不经意间看了女儿的心理日记,上二年级的女儿哭得止不住了。因为女儿说“心理日记”是她和老师的秘密,只有老师才能看。这位家长拗不过女儿,只好打电话来向我求援。我在电话里向家长说明了情况,并劝服了孩子。放下电话,我不禁暗自高兴,想不到孩子对心理日记这么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