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感觉教育是学前教育最基础的概念,幼儿必须经由感觉学习,大脑才能有效地发展思考能力,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效果,可以说,它是所有素质的基础。幼儿时期,是感知活动占主要地位的时期,幼儿园应该把握机会,开展系统的感觉教育,为幼儿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感觉教育的意义和现状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许多研究证明,儿童出生后即有感知觉(那是身体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物理能量所引起的感觉器官的反应),记忆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随后出现与记忆相联系的表像,进一步发展成…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角度看,感知是人们认识过程中的前导,是思维活动的源泉。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从感知开始而后转化成思维的。由此可以看出,感知是学习心理活动的基础。感知包括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整体以及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认识整体必先以认识个体或局部的属性为基础。一、男女生感知差异及其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科学家发现,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功能有差异,大脑左半球主管高级、抽象的言语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空间和图像感知能力等非言语思维。男女两性的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的反应部…  相似文献   

3.
集合是现代数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幼儿学习计数的基础。幼儿认数是从感知和比较集合开始的。所谓集合,就是“具有某种特征(条件)的单个事物所组成的整体”或“具有一定特征的单独物体所组成的整体”。苏联幼儿教育家列乌申娜在《学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一书中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了这样的描述:“我们将不同分析器感受的同类对象(物体或现象、声音、运动等等)的总体叫做集合。”从以上观点归纳起米看,集合有两个特点:一是,一类事物的全体,而不是个别;二是,集合所包括的事物是确定的,以某些共同特征为条件。  相似文献   

4.
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掌握幼儿认识能力发展的特点,有助于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指导各科教学,为人小学做好智力准备。一、幼儿感知发展特点感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然而是一切智力活动和知识的起源,是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没有感知,便无法记忆、想象和思考,更无法发明创造。感知的事物越丰富,认识能力发展越快。因此,幼儿时期,应设法发展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不少教师认为小班数学没什么可教的,且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偏重发展幼儿的计算技巧,而忽视最基本的数概念教学和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下面就我们在实践中的一点体会,谈谈小班数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一、关于集合集合是计数的前提。小班幼儿空口数数或顺口溜数数,有的能数到5、10,甚至更多,但要问他某个数的实际意义,他们并不知道。幼儿只有把某些事物看成一个整体,更精确地说是看成一个集合,才能开始计数或按物点数。集合又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幼儿数概念主要是通过对集合的认识和对集合大小(包括元素的多少)的比较形成的。因此,在小班数学教育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有关集合知识的渗透,如分类、排序、比较等。分类有利于幼儿把相同的物体作为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6.
肖圆 《家庭教育》2007,(7X):34-36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感觉是由感觉器官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主观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知觉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个体从外界刺激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幼儿感知发展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幼儿感知觉发展的阶段和顺序,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和谐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8.
学前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来自其看、听、闻、触摸等,并以固有知觉的形式形成习惯思维。鉴于此,本研究提倡基于感知与表达的美术学习,由教师引导幼儿观看,使幼儿从生活的“肉眼”转向特殊美感经验的眼光。同时倡导“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活动,以“视觉、听觉(兴趣点)→认知(意识形成)→技法、方法(选择行为方式)→表达(创作空间)→愉悦...  相似文献   

9.
一、艺术与幼儿 艺术领域包括音乐、美术两个部分。艺术与幼儿有着奇妙的“缘分”,这种“缘分”来自艺术与幼儿有着某些共同特征。 (一)艺术活动促进幼儿视听感官发展。 音乐是听觉感知的艺术,美术是视觉感知的艺术,舞蹈是视觉、听觉、动觉共同感知的艺术。而感知觉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观察能力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级的知觉形态;是人的智力发展、学业进步、工作有成的重要认识前提;也是形成良好性洛品德不可缺少的认识基础。幼儿时期是观察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利用自然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更是幼教工作者应当认真研究和积极实践的新课题。 一、发挥集体教育主渠道作用,运用自然条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根据幼儿认知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幼儿需要认识世界,但由于心理水平和能力所限,他们还不能独立地了解周围世界,不能独立地形成正确的认识。引导幼儿正确地认识周围生活是启蒙教育的关键和基础。如何引导呢?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是通过直观和实践获得逻辑概念——原因、结果、目的、用途、结论、推理的。”这说明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的根本途径是直观即感知和观察以及实践活动。所以教育幼儿认识世界,必须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训练幼儿的感知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知觉是智力活动的重要前提,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列宁说:“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对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它是幼儿感知集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班学数前教育的内容之一。如何使这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更容易掌握呢?本活动是通过郊游──进餐──分食物──收拾娃娃家这一线索,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分类的。 一、活动目标 (一)初步能按物体名称进行归类。 (二)在游戏中理解“都是”“放在一起”词语。 (三)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发展(过小桥)。 重点:能对一堆物体按名称进行分类。 难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影响进行分类。 二、活动准备 (一)篮子三…  相似文献   

13.
人类认识事物有一个心理过程,它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这一过程不可颠倒,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必须建立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之上,没有感觉和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都将是空中楼阁。整体感知实际上就是阅读者对作品的感觉和知觉,是阅读欣赏的基础。目前语文教学在繁重的教学任务的驱使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录音、录像、幻灯投影、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以使幼儿教育整体最优化,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一、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感觉是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事物直接影响下,人脑对事物各种属性或部分属性的综合反映。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是很迅速的。幼儿园教育的各种信息的提供,能促进感知觉和发展。如大班的“认识维吾尔族”的常识课中,老师先播放维吾尔族音乐,再让一位扮成维吾尔族的小朋友跳着优美的维吾尔族舞蹈出场,幼儿的视觉、听…  相似文献   

15.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在思维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数概念的形成是幼儿期概念形成中较为抽象和困难的部分,需要教师运用各种形象、生动、活泼的方式去进行启发引导。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幼儿感知集合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  相似文献   

16.
一、通过直观感知,培养幼儿数感幼儿园的数学认知跟小学大不相同,丰富的数学环境是幼儿的主要认知渠道。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事物都以不同的数量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直观感知数与量的数学知识。所以,我们在每个班级设计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内容。如,制作温度计、星期(一周七天)或日期表(几月几  相似文献   

17.
对小班幼儿进行比较物体量的教学,是幼儿计数前的准备,是形成幼儿数概念的基础之一。量的比较,有连续量的比较和不连续量的比较。幼儿对量的比较,分为数前比较和用数进行比较两个阶段。数前比较物体的量,在三岁左右进行。三岁左右的幼儿,一般能听懂大小、长短等词意,能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他们通过连续量的比较活动,可以感知同类物之间量的相对差异,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为排序打基础。三岁左右的幼儿,对物体集合的感知是模糊的。他们通过不连续量的比较活  相似文献   

18.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性偏低以及感知学习能力不足,成为阻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突出问题。感知是基于感觉与知觉对客观事物进行特征识别、功能指认与属性分析,从而获得关于外界事物与现实世界的整体表象及其特征,并为理性活动获得概念性和意义性基础的认知活动。感知学习作为一种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变化与经验积累活动,强调个体与知觉场之间的联通,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意义性与生命性,旨在消除感觉经验与理性思维之间的二元割裂。感知学习是基于感性和理性融通的知觉表征及其推论过程,其内在过程是以环境中的可感物刺激作为起点,从表象识别走向精细识别,经过感性活动向理性活动进阶的表征推论过程,最后指向于学生认识信念的确立。课堂教学需要重视感知学习,在关切学生的感知活动中促成认知进阶,引导学生建立能动的感知意识,为学生提供多形态的可感物和可感情境,在意义探源中丰富学生与知识的感性联系,推进感性学习向理性学习的逻辑进阶。  相似文献   

19.
英语对幼儿来说是一门新的语言,孩子要从零开始学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兴趣是最重要的,不仅要让孩子把单词和句子记住,还要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感知觉在他们的认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充分利用幼儿感知觉的主导地位,使幼儿可以更好、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并能掌握得更加牢固。电子信息技术恰能让幼儿在感知觉方面得到很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20.
运动体验是指幼儿从身体运动过程所提供的刺激中获得的感受。运动体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运动体验有助于幼儿多种感知觉尤其是本体运动感知觉的发展。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学习。动作能力获得的基础。例如,幼儿想轻松自如地上下斜坡,要学会感知斜坡在空间方位上的特点,学会感知在上下坡时身体重心的变化以及腿部的用力情况等。而这都与本体运动感知觉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何才能获得本体运动感知觉呢?很简单,就是亲自去运动,获得运动体验。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体验、练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地获得对身体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