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浅议发挥广播优势 增强广播新闻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红 《今传媒》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快"、"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史静 《大观周刊》2011,(34):14-14,6
在当今信息媒体多样化的趋势下,广播消息如何吸引听众?如何唤起听众共鸣?实践证明,在广播新闻中充分运用丰富多彩的音响,发挥广播媒体的独特优势,能让听众身临其境,进而赢得听众。下面就结合本人采写的获得山西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一诺千金》谈谈广播消息写作中音响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林岳忠 《中国广播》2005,(5):60-61,56
当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广播新闻报道必须善于策划,才能让听众“入耳、入脑、入心”,才能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广播新闻策划的内涵广播新闻策划“是广播新闻采编人员对新闻业务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与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广播特色,取得最佳效益。”简单说,就是对一档  相似文献   

4.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新信息的要求。我们的广播新闻,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现场同步报道形式,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让听众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5.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直接向听众口头报道(也可以配置音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具有自身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现场报道,以其直击性、生动性和权威性越来越受到听众的欢迎。本文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题材、记者素质、现场报道注意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广播新闻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6.
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张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注意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补自身之短处。也就是说,如果在我们的广播新闻报道中也能做到电视新闻的既见“人”又见“物”,让新闻中的人、物更加形象、更加立体,使广播新闻尽量符合听众的收听要求和审美情趣,才能吸引更多的听众,  相似文献   

7.
李大勇 《新闻传播》2009,(12):37-37
同其他媒体相比.广播新闻是以声音直接把信息诉诸听众的,如何发挥广播新闻的这一传播优势?笔者认为,捕捉和运用好细节是提高广播新闻收听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郑颖 《中国广播》2009,(7):57-59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为范本,对广播新闻频率如何在媒体竞争中发展壮大进行简要分析。文章认为,广播新闻频率要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强化新闻报道的整体运作;让新闻传播过程蕴含情感,传递让听众听得懂、想听的新闻;广播新闻频率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要传递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胡先富 《新闻世界》2011,(12):54-55
广播媒体如何走出困境?一方面通过改进工作性报道,寻找听众感兴趣的切入点,建成随时收听的新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发挥广播互动、交流便捷的优势,搭建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交流平台,开拓新的黄金时段。同时还可以整合广播电视资源,走同兄弟台联办联合,与省台乃至中央台联盟之路。  相似文献   

10.
陈娜 《视听纵横》2007,(3):82-83
广播新闻的现场访谈是广播主持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边观察、边采访、边口述、边录音而制成的一种广播新闻报道形式。它与其他新闻报道形式相比,更具有真实感、现场感和时效性,最能发挥广播的特长。当主持人从现场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播报出去时,听众立刻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各种媒体呈现了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构成了四大主流媒体,在这四大主流媒体中,广播新闻的作用也日趋被人们认可。在许多地方,广播的作用日益明显,也体现了其特有的功效和不能被人轻视的地位。因此,广播新闻如何办得更好,使听众通过广播来获取各种资讯,使广播新闻达到“必听”的程度,是摆在广播新闻工作者面前一道难题,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而要确保广播新闻具有可听性,达到“必听”的程度,需要广播新闻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新闻的形式,通过多种方式把更多的资讯传递给听众。一、广…  相似文献   

12.
显而易见,过去二十多年以来,新技术对媒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论文旨在研究新媒体对广播的影响,并解决如下两个问题:广播是否能生存下去?如果可以的话,广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为了弄清“技术如何改变广播”的问题,我们首先要考虑广播的最初形式,然后再观察广播今天的现状。广播始于直播媒体,也就是说,广播中的内容并不是事先录制好的,听众可以在内容产生的那一刻同步进行收听。其次,广播是没有网景的。  相似文献   

13.
广播现场连线报道是以记者现场口头播报的形式出现,它时效性强,能迅速鲜活地展现新闻现场的特点,备受广大听众的青睐。独具优势的广播媒体现场连线报道实现了“第一时间”再现新闻现场,听众也从广播媒体的工作中感受到了新闻报道的提速。连线报道看似简单但要出彩,避免平庸却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是广播电台的骨干支架,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新闻竞争。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广播新闻如何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其先声夺人,进而赢得听众。  相似文献   

15.
一、“现场同步报道”:让听众身临其境 新闻现场有着丰富的同期声或环境声等音响资源.加上现场报道的过程与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具有同步性,所以,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观察、描述、评论.以及生动的现场音响采访,更能体现广播“音响”的自然性、传真性.更能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和可听性。在现场同步报道中.也更能将广播“快”的优势发挥到极至.以比其它媒体更快的速度满足人们获得最瓶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进入网络时代,广播与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一样,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如何使广播走出低谷,发挥好自身优势,吸引更多的听众呢?笔者认为,广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老牌新闻媒体,只有发挥出广播特有的快捷优势,才能由“弱”变“强”,更好地为广大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7.
版面是报纸等文字载体的形式概念,排版是为了体现编辑部的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读者。广播新闻是新闻以声音的形式在某个节目时间段的集合,节目的编排也是为了体现编辑部意图和对新闻价值的评判,让新闻更容易抓住听众。因而,广播新闻节目可以借鉴报纸的版面意识,同时更要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形成广播新闻特有的"版面风格"。一、避开劣势,让广播新闻"版面"重点突出、"一听了然"毋庸讳言,广播媒体的劣势在于"转瞬即逝"。那么,怎样才能让它抓住听众,吸引听众一路听下去,并且能在其记忆中留下印记呢?笔者提出广播新闻节目要有版面意识,就是要借鉴报纸的长处,避开自身的劣势,使得一档广播新闻节目重点突出、"一听了然"。先说记者。广播记者报道新  相似文献   

18.
李利峰 《大观周刊》2011,(28):118-118
每一次突发事件发生的同时也是各家媒体之间的赛跑。如何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发挥好作用.是各家媒体不断自我要求、自我提升的方向。在近年来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始终能在一场场的新闻竞技中凸显其优势,发挥其他媒体难以替代的功能。本文从广播的发展历程、广播在突发新闻报道中的优势以及广播应该如何优化突发事件报道等方面入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就常常要介绍它的背景。”(陈克寒《新闻要有背景》)广播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它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除了这“共性”上要求外,广播新闻要注意背景材料的运用也是由广播“个性”所决定的。广播新闻是通过电子音频技术,运用听觉符号有序组合向特定范围的听众传播新近发生或还在发生的事实报道,由电波携带的声音,虽然可以穿越千山万水不受空间和其它传递条件的限制,把信息送到听众的耳际,但广播传播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广播这种诉诸于声音的…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消费时代,大众正在从被动走向主动”,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下,传者和受者之间的互动要求更加突出,过去单纯由媒体向受众传播信息的模式受到空前的挑战,电视等各媒体都在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吸引受众,由于广播声音的即时同步效应,广播与听众可以实现即时参与,传者和受者之间得以近距离的沟通,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听众的心理需求,互动让广播更生动,为广播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一、互动,带来了更多的听众过去我们办广播的形式主要是“我播你听”,这样的结果我们离听众越来越远,渐渐的失去了听众,尤其是面对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竞争,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