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情真挚是优秀作文的基本要求。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作文应当是学生表达自我的载体,彰显个性的平台.而感情匮乏、语言苍白、内容假大空却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笔者常常感到,明明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他们却总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表述。  相似文献   

2.
为推进素质教育,近年来中考中,话题作文已取代其他几种作文命题.占据了主导地位,话题作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飙升为“绩优股”,被众多“股民”看好,究其原因是因为话题作文以他的开放性赢得了命题者的青睐。只要与“话题”有关。写作材料、观点感情、文章体裁、语言风格都由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这无疑是给考场作文“减压”“松绑”。  相似文献   

3.
小学作文“双轨”教学初探□孔凡升刘世茂孙肇明(一)从1979年开始,我区就开始了作文教学的改革。10多年来,在作文教学“四步走”、作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学生作文语言贫、内容空、感情薄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时时...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最显见的,从高考作文情况可看出,中学生经过了六年的学习,最后的结果是写出来的东西内容空洞、感情虚假,语言苍白,思想贫乏,无论内容、结构、语言、思维都呈现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雷同。在他们的作文中,看不到青少年应有的质朴纯真的感情,鲜活丰满的个性,细腻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及生机勃勃的创造力。有人把这种情况叫作  相似文献   

5.
何谓“创新作文”?笔者将其定义为:创新作文是指打破传统作文模式,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作文内容上的虚假空泛、情感上的为文造情、结构上的程式化套式化、语言上的苍白乏味、自由自在地抒写,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作文。那些取材鲜活、感情真挚、视角独特、见解深刻,写法新颖、语言别具一格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6.
(一)初中作文语言的要求 对作文语言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是这样表述的:感情要真挚,做到能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按照中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即语言要通顺、连贯、得体、生动。“通顺”即做到文从字顺,“连贯”指能够强调语句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语气通畅顺达.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一个人人文素养的体现;作文,是一个人文化功底的表现;作文,是一个人思想底蕴的流露;作文,是一个人语言库存的展示。文笔呆板者,读之索然;语言贫乏者,念之平庸;没有真情者,死板僵硬;冷漠旁观者,平淡无味。要想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要想写出让人刮目相看的文章,要想在作文的挑战中有不俗的表现,要想让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充沛的感情“感乎人心者莫先乎其情”,文章贵有真情,贵有激情,才能生动,才能打动人。怎样才能使文章有充沛的感情呢?“文者,气之所形”,孟子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首要的是修炼自己,打…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打破这个“瓶颈”单靠教材中安排、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形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其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在作丈中袒露童心、回归童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丰富的感情是作文的基础,有“爱心”的学生更能激发出丰富的情感和写作的灵感,这样写出作文才饱含真情,感动读者;一个感情非常平淡,缺乏“爱心”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素有“半壁江山”之称,而近年不少地区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里出现了“用语准确、生动形象”的要求,目的是考查学生驾驭书面语言的基本能力。其实,“用语准确”,简单的说,就是把每一个句子写得基本符合语言的要求,围绕中心说通顺,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就是语言形象化,要求学生能把客观事物(人、事、景)的特征描写出来,给人如见其人、其景,如闻其声的感觉。可是目前中学生作文存在语言干瘪空洞,不形象生动,缺乏感染力的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写出“文采飞扬”的作文呢?我认…  相似文献   

10.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往往第一眼看的就是评语,看看教师对自己的作文评价如何.我刚开始教语文时,深感作文的担子太重,在批改作文时,往往图省事,写了一些抽象的、概括性很强的评语。如:“语言欠生动”、“内容单薄”、“感情平淡”、“平铺直叙,不吸引人”等.这些话,学生是最头痛的.他们写了很多作文,老师年年换,但评语却极相似.看了这些  相似文献   

11.
[解读考纲]《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语言有明确要求,“基础等级”提出文章要“感情真挚,语言通顺”;“发展等级”则强调,要“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个性特征”。[常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感情的凭借,一切文章都要靠语言来实现。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文章要有文采,要有趣味、要耐读,所以考场作文语言也要有文采,才能让阅卷老师耳目一新,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作文训练全程指导是由作文本身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文章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作者通过大脑这个加工厂,依据作文的目的,对摄入的客观事物,进行思想感情的加工,进行遣词造句的连缀,从而生产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一定感情色彩的语言流畅的作文。欲达比目的,作文就要经过两个思维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物”到“意”的飞跃(信息的输入、加工、产生认识),第二个飞跃是从“意”到“文”的  相似文献   

14.
我常想,学生作文和作家创作,二者虽不能等同,但就本质上来看还是“相通”的。首先,学习作文也是以文字、语言为建筑材料,来反映和表现一定思想内容、一定感情倾向的,是“为情而造文”的。其次,学生作文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创造,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生作文事实上就是学生自己将先前所学得的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为了倡导作文个性化,体现自由作文的精神,高考采用了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开放式话题作文形式,并在实际操作中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评分细则。这些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了作文个性化的要求,是顺应时代、顺应人才培养趋势、顺应高考体制改革的举措。如,基础等级中的“感情真挚”,发展等级中的“深刻”、“有创新”等指标都负载了引导学生自由作文、自主作文,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作文的使命。“感情真挚”是作文个性化的必备前提和条件要达到“感情真挚”,学生就必须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真…  相似文献   

16.
一篇考场作文怎么样才能吸引阅卷老师?我想,除了新颖的立意和优美的语言外,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真情实感。没有真情,再高明的写作技巧也只是无水之舟。现在的考场作文要求“感情真挚”,却有不少考生还在那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没有感情的文章就如同一具僵尸,有形而无神,是难以打动读者的。那么,应当如何在考场作文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姓啥     
作文姓啥 ?作文啥都姓。作文姓“美”。作文要有优美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 ,读起来才使人赏心悦目。作文姓“真”。作文要有真实的感情 ,真实的语言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自我。作文要真实 ,不能弄虚作假。要用你的真情实感去融入写作 ,融入生活 ,融入这令人好奇的大千世界。作文姓“情”。有情才有文 ,好作文更注重情感。用心去写 ,用情去创造 ,百态人生 ,尽在有情的文章中。作文姓“笑”。笑看人生 ,笑出自我。当你看到一篇语言幽默风趣 ,真实反映生活百态的文章 ,或用讽刺的笔法反映人生丑态时 ,你肯定会笑得合不拢嘴。作文姓“异”。现代人…  相似文献   

18.
【解读考纲】 《高考考试大纲》对作文语言有明确要求,“基础等级”提出文章要“感情真挚,语言通顺”;“发展等级”则强调,要“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有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何上好作文课,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老师十分纠结的问题。在理论学习中,参照“快速作文”和“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进行了一次作文课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作文训练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如何指导好写作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一、培养和激发学生感情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文以情动人”,“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感情真挚”等等。文章的思想是灵魂,感情可谓之为“灵气”。没有感情的文章不能称之为好文章。因而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