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乾嘉时期考据学的兴盛与学术自身的发展和政治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而就在其兴盛之际,姚鼐却走上与考据学相背离的道路,这既有表层的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内涵:一方面考据学自身存在一定的弊端,另一方面清代学者不断调整学术理路。更重要的是,姚鼐的学术观点并非与考据派水火不相容,他是主张汉宋兼容的。这说明了清代学术自觉地完成了对前代学术的继承和发展,不断地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考据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学术史上是起过重大影响的.为了说明章学诚的史学以及他是怎样对待考据学的,且先说说考据学是在清代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而考据学本身又是有它一定的政治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清代考据学发展到了乾嘉时期,过于偏重对经典作客现实证的研究,而缺乏对其思想意义的关怀,与清初的经世学风相比,考据学形式下的经学实为一套知识体系而非价值体系.乾嘉学者中的一些精英人物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对考据学作了程度不同的自我批判.而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判与这些人基本相类,甚至在学术路向上与汪中、凌廷堪等考据大家也有趋近之处.这反映出,清代中期的考据学自身在发生着某种内在转向,章学诚对考据学的批评与这一"转向"遥相呼应,他的思想是清代考据学思想的"综合"和"会通".  相似文献   

4.
在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清代学术,其命名一般有"汉学"、"朴学"和"考据学"三种说法。比较而言,"考据学"的说法更合适一些。因为,"汉学"会引起歧义,而且因学者们对其所指范围的看法不同,往往会遗漏重要学者和学术成果;"朴学"之名又难于体现清代学术特性。所以,既能较好反映学者治学特点,又能对清代学术兼容并包的"考据学"之名似乎更准确一些。  相似文献   

5.
考据学为清代学者戴震的学术重心,戴震考据学成就的光彩熠熠,蒙惠于考据方法的科学性.戴震治诗时主要采用的以经考字与以字考经、以及小学求证和归纳法与演绎法等考据方法,在清代乾嘉考据学中具有普遍性.当时诸多学者都以这些科学方法作为解籍津筏使得乾嘉考据学在中国学术画卷上留下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6.
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明代考据著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著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胡适等学者在总结清代学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引入了自西方而来的科学视角看待考据学,特别是戴震为代表的皖派考据学,力图在中国学术传统里发掘出西方式的科学精神或科学方法,以利于正处西学冲击下的中国学术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王应麟是南宋时期一位博学贯通、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师.他在考据学上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博采众长,发扬浙东学派务实的学风,使注释更为科学完整;还搜编散佚的古书,开启补志先河;又敢于大胆质疑前人的失误,小心求证,不妄下结论.清代的考据学派吸收了王应麟的考据学理论并将其补充完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正>汪中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身贫苦,通过自学成才,成为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都卓有成就的一代名家,其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他的骈文在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他二十多岁即写出技惊四座的《哀盐船文》,一举成名。在为生计而四处奔走的一生中,汪中坚持学术研究,于经学、史学、诸子、训诂、音韵等方面都有所开创,被称为一代“通儒”,对清代重要的学术流派——扬州学派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清代是一个学术名家云集的时代,他们共同塑造了被称为“乾嘉考据学”的学术风格,而汪中在其中尤为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1.
朱筠是清代著名考据学家,他的奏折不但直接导致了《四库全书》的纂修,还大体上规定了纂修的方法和步骤。在安徽学政任上,他大力搜书、献书,此后本人又直接参与了纂修《四库全书》。深受他学术影响的众多门生弟子,有许多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纂修。因此,朱筠对《四库全书》作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明末徐渤的学术笔记《笔精》为考据学前驱的一部学术笔记,本文通过分析《笔精》崇祯本与四库本的结构区别,指出受清代目录学发展的影响与清代目录学对杂家的认知缺陷,四库本《笔精》既对原书类目的琐碎繁杂有所改进也造成了新的问题。另外,《笔精》的考据水平虽较之乾嘉考据学有差距,但易学、诗学方面成果斐然,《四库全书总目》对《笔精》的评价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3.
清代庄学非常繁荣,研究《庄子》的学者众多,优秀作品层出不穷;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义理、文章、考据等多个方面.清代《庄子》学的发生和繁荣,从学理上看是前代庄学在清代的继续发展,是学术自然发展的结果;从学术环境看是清代考据学影响下的产物;从社会环境、政治形势看则受明清易代和晚清内忧外患的情势影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清代庄学出现了全面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4.
钱大昕是我国清代乾嘉时期三大著名的历史考据学家之一,不仅精通史学,而且在金石学、算学、音韵学、诗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系统地评介了钱大昕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并对他的史学思想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乾嘉考据学派治学的特点、方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5.
薛丽霞 《快乐阅读》2011,(13):10-11
考据,也就是"考证"、"考核"作为一门科学的考据学到清代最终发展成熟。考据学亦称"朴学"、"汉学"清代考据学,又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上承明末顾炎武、阎若璩、胡渑,下启孙诒让、俞樾。乾嘉学派主要分为吴  相似文献   

16.
清代考据学是有清一代居于支配地位的学术流派,它的形成是当时错综复杂的多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总而言之,应从明末清初儒学内部的矛盾运动、清初统治阶级的提倡、“江南”的学术地位和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影响等方面去考究。  相似文献   

17.
会稽章学城字实斋,休宁戴震字东原,都是清代中期著名的学者。章氏是杰出的史学评论家,戴氏是著名的思想家。由于章学诚在做学问上强调“经世致用”,反对为学术而学术,对脱离当时现实生活的考据学(亦称汉学)笼罩整个学术界的不正之风,抱着“持世而救偏”的宗旨,因而对这种处于官学地位的考据学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批判。在批判中间,势必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乾隆、嘉庆两朝,考据学全盛,形成了乾嘉学派。乾嘉学派的出现及乾嘉汉学的繁荣,一方面受政治、社会、文化等外缘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学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合力促成了乾嘉汉学的特盛。  相似文献   

19.
钱穆先生将清代理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认为清代理学无标志性人物,也无清晰脉络可寻,但并非"竭而无余华"。他提出"每转益进"说,指出清代理学承袭晚明儒学而来,在乾嘉时期经戴震、章学诚等人发扬光大。钱穆治清代理学的特别之处在于认为考据学是理学的一个环节,高扬理学而贬低考据学,甚至将清学史写成理学史。钱穆看重学人的立身处世之操守,在民族危机深重之时,以理学济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是清学史经典著述之一,该书的写作恰逢五四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将以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引入《清代学术概论》的写作背景之中,揭示梁启超写作此书的缘由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呼应与引导,以此结论,该书不仅是论列清代考据学的学术史著述,更是一部反映五四思潮的思想史著述。探寻梁启超将一篇序言写成一部专著的缘由,应不失为我们解读该书隐于学术背后思想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