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树立新观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给予学生充分的期望和关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宽容不等于默认,认可不等于赞同。课既要上得有激情、有风格,又要有满腔热情接纳个性差异、基础不同的学生,  相似文献   

2.
曾汝弟 《云南教育》2001,(22):14-15
学生观,是对学生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教师的学生观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正确学生观的核心是学生是人,是有灵有肉的正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这样的人,既需要努力学习,也需要休息、娱乐、交往、玩耍;既需要听从老师、家长及其他成年人的教导,也需要发展自律、自强、自护、自尊及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既有进步和优点,也会退步,会有缺点,会犯错误。教师如果能这样看待学生,就不会苛求学生,就不会见不得学生有缺点、有退步和犯错误;就能既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又允许学生有必要的休息、娱乐、交往、玩耍和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我在指导观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有生命、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他们渴望获得自由、获得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有思想、有活力、有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于高峰 《广西教育》2013,(45):50-50
目前,大多数学生解题能力强,提问能力差,缺乏问题意识。据我国中小学学生学习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如何促使学生提问呢?笔者认为,关键还是教师会不会引导的问题。引得好,导得妙,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否则不然。  相似文献   

7.
李娟 《安徽教育论坛》2004,(1):54-54,4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质疑的方式有:向书本问、向老师问、向学生问。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文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屏 《现代语文》2006,(4):57-57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地、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有主动求知的欲望,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有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1、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要想了解学生,教师就要对学生体察入微,炼就一副“火眼金睛”,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摸到学生情感的脉搏,通过多种渠道、心心相印,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特别是要把握住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因人施教,把学生当成知心朋友。这样,学生就信任你、亲近你,有苦恼向你倾诉,有疑惑找你解答,有喜悦同你分享。  相似文献   

10.
张容真 《教学与管理》2007,(11):141-142
学习外语,重要的是“知”和“行”,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持久的恒心,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教师、学生、教具、学习方法和手段等诸多因素,而其中关键是学生,学生是主体。因此,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身上,重要的是要解决动机问题。那么,如何使学生有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呢?首要的是启发学生有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写话不仅要借情境中的情之感人、声之动人、色之迷人,激发学生描述场景的强烈欲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说话、写话的氛围,激发学生抒发美的情怀,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说话、写话中发展语言,而且教学要做到有次序,有方法,有科学性,有艺术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倾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时间的积极探索并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培养。这样,学生们才会逐步形成有意识倾听、理解性倾听、辨析性倾听、批判性倾听、欣赏性倾听等倾听技能,从而为学生语言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洁 《教育论坛》2006,(6):46-47
一、尊重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人的教育。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教育教学观念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做到心中装着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我们都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  相似文献   

14.
王磊 《广东教育》2009,(11):67-67
巧妙地运用学生的双手这一学具,让学生手、脑并用,既符合低年级学生注意时间短、爱说好动的年龄特点,又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单调的数学练习为有说有动的表演,拓宽学生的动手范围,使学生更近距离地感知数学。  相似文献   

15.
谢艳军 《学苑教育》2012,(17):34-35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职化学教学反馈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见解、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要倍加关爱。当教师将知识信息、方法技能有计划地传输给学生的同时,还要随时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  相似文献   

17.
唐致香 《甘肃教育》2013,(22):25-25
一、尊重学生学校是允许犯错的地方。作为班主任,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有“说理”的机会,说出他们的想法,对学生所具有的观念给予暴露的机会,以便教师从中趋利避害,正面引导,同时引发学生反省,让学生有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董明伟 《教师》2010,(35):78-7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要让学生学得好,创设情境有奇效。在新课改之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是按题型归类编排。而新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实际,丰富有趣,散发着生活的气息,呈现形式活泼有趣,有人物对话、情境主题图、表格、童话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问题来自于熟悉的生活,学生容易身临其境进入角色。符合信息时代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营造爱的氛围,让学生在爱的土壤中健康成长 1.构建民主、平等的和谐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经常蹲下身子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需求,那么学生接受你、喜欢你,我们的教育已成功了一半。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学生肯定能够畅所欲言,对学生一定有了浓厚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比较容易了。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所谓合格人才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德”育位于五育之首,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塑造学生良好德性,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德性关键在于创新德育模式,激活德育主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