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积极的角度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情绪问题,保持良好的心态。【活动目标】1.掌握情绪ABC理论的基本含义,理解认知对情绪产生的重要影响。2.学会用情绪ABC理论调节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问题。3.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从积极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
ABC理论是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基于合理情绪疗法提出的核心理论,A代表客观发生的事件,B代表人认知行为的思维模式,C代表事件在认知模式下产生的结果。文章以埃利斯ABC认知模型为理论基础,以构建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框架和教学设计为目标,从学校“立德树人”的角度促进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对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改革建议,旨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财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情绪调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改变、管理自身情绪的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情绪调适可以提升心理健康、优化人际关系、增强情绪稳定性、提高学业成绩和塑造积极人生观。根据初中生的情绪和认知特点,心理教师设计一系列活动,运用情绪的ABC理论,帮助学生了解情绪的分类,学会合理地宣泄和调控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创建的“ABC”理论.论理论表明了认知观念与情绪、行为、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六大非理性观念即错误的认知,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心理健康,为此必须彻底消除这些非理性观念,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美好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首先分析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概念繁多、头绪杂乱、记忆困难、学习方法单一等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教学策略的科学内涵,最后从巧用化学实验策略建构化学物质类别的认知模型、巧用物质类别的性质比较策略建构元素周期律的认知模型、巧用结构决定性质规律建构有机物学习的认知模型、巧用理论联系实际规律构建动态平衡模型四个方面重点论述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教学策略,如此能使学生科学、系统、全面地掌握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实验与探究,还能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相似文献   

6.
王辉 《时代教育》2014,(7):94-95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应当在享用正常情绪积极作用的同时,学会管理自己的不良情绪,才能够使自己的身心趋于健康全面的发展。而通常被大家所熟知的情绪调控的很多方式,如宣泄、转移注意力、倾诉、放松等诸多方式方法,往往起到治标而非治本的效果。要真正地做到治本,需要从情绪产生原理,即情绪的ABC理论入手,了解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个体的心态,即对情境事件的认知评价。因此改变自己的心态方是管理情绪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后经过不断完善,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以往对ABC理论的研究大多限于社会和高校中的一对一及团体的心理咨询活动,没有过多地涉及大学生个体怎样运用诸如此类的心理学知识来对自身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辅导和调控。不良情绪事件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使得构建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成为了必然。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的构建也为ABC理论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ABC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后经不断完善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过去,对ABC理论的研究大多限于社会和高校中的一对一及团体的心理咨询活动,没有过多地涉及大学生个体怎样运用诸如此类的心理学知识来对自身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辅导和调控。不良情绪事件的偶然性和突发性使得构建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成为必然。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大学生个体情绪调控系统的构建也为ABC理论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促进和提高大学生耐挫能力,增强大学生的挫折应对效能。方法:以电影文本为媒介,整合心理治疗理论"再决定说"、"归因理论"、"情绪ABC"理论引导学生对脚本进行分析和分享,并在课前与课后施测《应对效能问卷》并对施测结果做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借助电影文本的形式开展大学生挫折应对效能的干预是有效的,主要通过对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时的胜任力和认知水平起作用的。电影可以作为提高大学生挫折应对效能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幼儿学习具有"出声数数"、"扳着手指数数"等认知特点.幼儿计算教学要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数"、"和"、"相邻数"等基本概念的学习,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DISC理论源于威廉·莫尔顿·马斯顿1928年的著作《正常人的情绪》。马斯顿在研究情绪的时候提出过一个假设,即外界刺激在经过大脑思维的处理后,人对这个刺激的认知如果是敌意、挑战性的,可能产生两种反应:战斗或逃跑,这就是DISC中的D和C,D代表Dominance,说明这时人的情绪是"支配性"的;C代表Compliance,说明这时人的情绪是"遵从性"的。支配性情绪是当人认为挑战没什么大不了,从我行我素中感受到愉快。遵从性情绪是当人认为挑战是无法抗衡的,从而正确地作出改变,来适应挑战并从中感受到愉快。另两种情况是人的意识对这个刺激的认知是友善性的,人们可能会进行沟通,这就是DISC的I,代表Inducement,这时人的情绪是"诱导性"的;还有一种是DISC的S,代表Submission,这时人的情绪是"顺从性"的。  相似文献   

12.
学业情绪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课后学习、考试等学习情境中所体验到的各种复杂多样的情绪,学业情绪通过认知和动机的中介机制影响学业成就,学业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认知资源及自我监控,从而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对于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根据"控制-价值"理论模型,环境、认知评价、情绪、学习与学业成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因果循环系统,其中认知评价"控制-价值"是一个关键的中介变量。学业情绪理论对"愉快教育"实践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5):9-10
本研究基于情绪ABC理论,针对兰州市某中学一位物理学困生的学困原因进行转化。帮助该生改变不良认知,引导他积极面对挫折。  相似文献   

14.
第二代认知科学"认知的情境性"理论认为,情境具有支持认知、参与认知的功能,借助情境的"给予性"可以促进认知发展.基于该理论,结合课例,提取时事评论的三个写作学习元素——还原情境、细化情境、有"我"认知,凝练出三个教学策略,即紧扣"情境",增强与学习元素和主体经验的关联;重视"唤醒",充分调动写作主体经验;使用"表格",...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介绍了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颇具影响力的由Pienemarul提出的"多元发展模型",以及基于此理论Pienemann后来又提出的"可教性假设".并结合"多元发展模型"与"可教性假设"探讨了这两个理论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启发与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大学生在经历了某些特定的挫折体验以后往往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行为,他们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心理状态,并最终导致其努力避免失败,力求避免无法实现的目标,情绪抑郁、焦虑并以自暴自弃、堕落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习得性无助"的表现、成因,并从认知评价方式、认知归因方式的改变、行为的强化训练及目标激励训练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品德的形成"一章既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课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学好这一章能使师范生掌握品德、道德等基本概念,理解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为今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力的心理依据.在这一章中,有许多内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道德与品德的关系、品德形成的理论等,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呢?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根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内容 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称合理情绪疗法(或称情绪ABC理论)。此法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Ellis)所创。由艾利斯创建的理性情绪法(RET理论)科学地解释了人对客观事件的看法和其行为之间的必然因果关系,由此提出了解决心理困惑的关键是改变看法,即把不合理的、造成心理困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从"云监工"命名的语言现象出发,结合认知语言学理想认知模型(ICM)、认知参照点、转喻功能"突显性"等理论对2020年初武汉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病人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命名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疫情期间出现这一网络现象的精神生理本质与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习情绪与网络学习情绪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网络学习情绪增加了复杂性。为了清楚地认识网络学习情绪的诱发与测量,本吏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视角出发,系统地介绍了认知失调理论、情绪一认知模型、成功一失败操作范式、情绪设计以发虚假生物反馈五种网络学习情绪的诱发方法,以及自我报告法、生理指标和行为指标的情绪测量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并对目前网络学习情绪诱发和测量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期望以此清晰网络学习情绪诱发的本质,并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