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阐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讨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并介绍了清华大学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类型,往往处于弱势,需要重点和持续关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比较独立学院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重点了解部分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感强、人际关系敏感、感恩意识缺失等特点,将扶“志”和扶“智”有机结合,提出“物质资助”与“精神激励”并举、创造和谐友善的外部环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调适等改善意见和有效措施,以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改善独立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家庭因素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学生家庭结构对其心理健康影响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探讨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对随机抽取的赣州市765名城乡的中学生进行测量,同时对家庭经济水平感知、其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结构进行调查,以便深入提示心理问题的根源。用SPSS11.5软件进行处理。结果家庭经济水平感知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P<.001),家庭结构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关较父亲的要大(其中母亲的为P<.000,父亲P>.05)。结论家庭经济水平及教养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了解独立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采用SCL-90对2577名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该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常模:家庭经济困难生和单亲家庭学生的得分明显高于普通学生;有宗教信仰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无宗教信仰的学生:这说明目前该院新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但要关注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不同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了解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采用SCL-90自评量表及自编学生现状调查表对2007级1294名新生进行测试。结果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30%;家庭有重大意外事件的学生的敌对因子分明显高于家庭无重大意外事件发生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校风班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学校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个人违纪情况、自我控制能力、对未来期望、学校管理、专业爱好及月经周期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正相关;有精神创伤史的学生总均分明显高于无精神创伤史的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民族研究条件.采用点面结合,调研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结果发现:边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形势较为严峻;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与内地及沿海学生有显差异,也明显不及当地汉族学生;来自少、边、穷地区的民族学生,心理问题尤为严重。研究认为:要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应重视贫困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多渠道“扶贫帮困”,减少因经济压力过大造成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轨道;关注亲子教育,改善家庭因素;重视化变迁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影响等,并有针对性地从上述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 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较明显的因素有 :家庭结构、家长期望、亲子关系等家庭因素 ,师生关系等学校因素 ,学习问题和与异性交往状况等自身因素。根据研究结果 ,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1)发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3)营造有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戴萍  陈羿江 《文教资料》2013,(18):144-14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能以单一的家庭经济状况标准衡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包含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三个维度,只有综合这三个维度才能够更好地衡量家庭的状况。较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显著低于拥有较高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因此,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工作中,国家、学校除了要给予学生经济资助之外,更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扶助。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事件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的家庭因素单独进行,应采取一定策略与家庭形成合力,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本文主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体系中家庭作用缺失的原因以及构建家校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主要探讨了构建家校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系的具体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佘毅敏 《考试周刊》2014,(23):154-155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突出问题,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帮扶家庭困难学生,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一大重点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并就如何帮扶家庭困难学生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事务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数据化手段来测量和评估高职院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时心理健康的影响:高职贫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贫困生;高职贫困生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恐怖等3个方面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男生.进行高职贫困生"心理解困".加强高职女贫困生情绪、情感方面的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封闭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问题封闭性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学校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缺乏足够的重视,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多,产生了心理问题的封闭性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建议完善社会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改善学校与家庭的健康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使用Scl-90对一艺术院校的2010级新生施测,选取30名贫困生和101名普通学生作为样本,分析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差异,分析艺术类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分析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艺术类大学生在强迫、焦虑和恐怖几个因子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存在差异显著;贫困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经济状况与性别在强迫因子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王极盛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62名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影响心理健康的十个因子出发,主要从性别、年级、家庭和谐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四个角度分析了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结果表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性别差异;高一和高三学生的人际敏感度显著高于高二学生;家庭和谐度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而家庭经济状况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智力聪慧的人才,更是培养心理健康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心理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关注。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同样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西安广播电视大学2009级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研,重点阐述了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的特征、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促进中专学生的心理和谐,促进他们更加愉快、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民办高校心理异常学生的人口学影响因素及三届异常学生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SCL-90量表对两所民办高校三年新生做心理健康调查,筛查出的心理健康异常者进行人口学分析以及横断研究.结果:心理异常总体水平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抑郁在性别上差异显著,不同家庭氛围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具有统计学意义,父母的文化程度和与子女的关系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躯体症状和强迫症状有显著意义.2013~2015级的心理异常水平学生心理状态波动不大.结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性别、家庭氛围、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学变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卢勤 《成都师专学报》2010,(1):107-110,120
本文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整群抽取的成都市某大学2009级5090名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是否留守、不同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家庭结构、不同的家庭气氛、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并采取以下对策将学生的家庭因素纳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是大学新生建档中应纳入人口学资料并重视其重要的预警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团体心理咨询的作用;三是主动建立良好的家一校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校、家庭的教育效果及学生的成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曾对本市接受基础教育的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 ,旨在给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使教育更具针对性。  这里谈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测试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教授主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 ,通过诊断调查对象的焦虑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的内容由八个分项目构成 :…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正是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本文针对初中生心理状况及其家庭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