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康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诗人,他的1000余首诗词,题材广泛,真实记载了他一生的经历.而其中尤为突出的则是他以农业、农民、农村为题材的200来首农事诗.通过这些农事诗歌,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心中和谐的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2.
闻一多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民主战士和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渴望民主、向往平等自由的崇高的一生。同时,作为一个学贯中西、博闻广识的学者和诗人,他的一生又是追求艺术真谛、勇于开创艺术潮流、积极推动艺术革命的刻苦的一生。他的诗文,无不闪动着他那独有的、充满深邃的思考和奇丽的灵感的光华,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朵异彩独放的瑰美的奇葩。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不仅对于当时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便是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试想结合闻一多的创作实践,对他的诗歌理论,特别是他的关于诗歌的格律化方面的理论进行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一生多难,遭遇不幸使其表达思想时采用隐晦的手法,艺术方式也趋于深微化,诗歌题材与所用手法丰富多彩且比较难懂,他最重要的诗歌题材是政治诗、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和感怀诗。  相似文献   

4.
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巡幸江南时,曾多次驻跸德州,并写作许多吟咏德州的诗篇.简要分析这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可知其主调就是勤政恤民、励精图治.这些诗歌是康、乾二帝给小城德州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在对李白的“西顾”诗歌及其雕塑般举首西望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窥视中,感受诗人一生的“西顾”情结,其深层内涵是诗人一生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朝鲜诗家金得臣的诗论在诗歌本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他认为诗歌是"得于天机"的产物;做诗要"用尽一生心力";在进行诗歌审美批评时,要"具诗眼",不能"以名取诗"。金得臣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泛流传的曹雪芹祖父、清初著名文人曹寅“为康熙伴读”说不合史实。曹寅并非经筵伴读 ,而是佩笔侍从康熙。他侍从康熙学习欧洲自然科学知识、吸收文化新质因子 ,这件事对于曹寅一生和曹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熙皇帝对西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人据此认为康熙皇帝学习西学、倡导西学。其实,康熙对西学的态度并非积极倡导,他无论对西学怎样感兴趣,都是为了借助西学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西学只是康熙的御用品而已。康熙对西学的态度只是利用并非倡导。  相似文献   

9.
谈谈康熙后期诗歌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的诗歌创作 ,可分为三个时期。康熙四十七年 (170 8)以后的后期诗歌 ,有其不同于前两个时期的内容特点 :既积极向上 ,老而弥壮 ,又自慰自叹 ,悲愁自怜。艺术上的特点是真和朴 ,诗人的自我形象也很鲜明 ,而且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10.
康熙时期,中俄开始正式接触,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两国贸易繁荣。1715年,俄国传教士团首次来华,更促进了两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康熙晚年,因俄商来华人数太多,且商品主要为皮货,不为中国所欢迎;更重要的是俄方所作所为违背了康熙关于安全、和平的原则,因而使中俄关系形势逆转。  相似文献   

11.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长盛不衰声誉的大诗人,他给中国古代诗坛留下了一颗颗硕大璀璨的明珠.取得了辉煌的诗歌成就,然而,他却因为自身诗必斗酒的生活习性、恃才放浪的行为方式、政治敏锐性的迟钝或缺失酿成了自己的人生挫折和政治悲剧.他的人生际遇可以为后世之人提供一些有益的思索。  相似文献   

12.
戴复古一生飘游江海,诗鸣东南半天下。作为江湖诗派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台州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文学家,其人其诗浓缩了东南沿海及江湖文化的诸多特质:心慕手追、老而益切的归宗情结,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江湖本色,身为布衣、敢犯龙颜的民主意识,坚忍不拔、诙谐乐观的草根风格,不拘一格、博采众长的兼容思维。  相似文献   

13.
同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一样,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整个人生历程中不仅没能拒绝或逃脱孤独体验这一人类精神的樊篱,而且对孤独的生命体验独树一帜,这充分体现为李白诗歌所衍射出来的诗人多层复杂而又相互纠结的孤傲、孤愤、孤寂、孤苦之孤独心理。  相似文献   

14.
同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一样,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整个人生历程中不仅没能拒绝或逃脱孤独体验这一人类精神的樊篱,而且对孤独的生命体验独树一帜,这充分体现为李白诗歌所衍射出来的诗人多层复杂而又相互纠结的孤傲、孤愤、孤寂、孤苦之孤独心理。  相似文献   

15.
"诗佛"之称,让我们对王维其人其诗产生了很多误读,实际上他并不是一直如《辋川集》中所表现的那般安然恬淡,感伤情绪在他的作品中时有流露。其感伤情绪或者表现为人伦上对亲友分离的感慨和悲伤,或者表现为个人政治遭际中名声受累的失意和愧疚。诗人投身山水、寄身宗教,以消解感伤,但终其一生,也未能解开情感之结。同时,感伤情绪的融入,也让王维诗作中增添了"有我之境"。  相似文献   

16.
彭燕郊先生弱冠之年,便以长诗《春天-大地的诱惑》、组诗《战斗的江南季节》跻身于气度不凡的“七月”诗群。上世纪50—70年代,因胡风要案而置身于严酷的厄境中,但一种隐性的写作也从未在他心底中止过。晚年诗作中所呈示的种种足以令人惊叹的精神进境,更是在中国现代诗史、思想文化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迹。彭燕郊的诗文,始终维系在一个很高的精神高度上,它们至少是延缓着我个人精神生活的退化和萎缩的。谨以此文稍稍表达我对燕郊先生的敬悼之情。  相似文献   

17.
论诗哲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的诗歌对社会、人生、自然、宇宙的哲理表现,达到了中国诗歌史上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杜诗中的哲理,有以议论和警句的形式表现的,更多是寄寓在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物象与事象的生动描绘之中。这些作品是诗情、画意与理趣三者完美的结合。大变动的时代背景、杜甫以儒为主兼收佛道的思想、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以及他对曲尽物理的自觉追求,是杜诗丰富深刻的哲理意蕴生成的原因。杜甫哲理诗对宋诗理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响,是宋诗理趣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8.
端木国瑚是丽水青田藉文化名人,一生著述颇丰。其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主要有山水诗、怀古诗、咏怀诗、悯农诗等。其山水诗别具特色,自然优美,清丽朴素。其诗歌创作反映了端木国瑚生平经历和情感,体现了其冷峻清丽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从桃源到醉乡——试论王绩对陶诗文化内涵的继承与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文学史上,王绩之所以率先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传统,主要在于其人格精神、思想认识与陶渊明有相契之处。然而王绩的人生境界与陶渊明略有差异,故其田园诗风貌亦有别于陶,流露出浓重的名士之气,而略于表现村居生活之淳美,可谓得其真而未得其淳  相似文献   

20.
余家驹是我国少数民族杰出文学家族著名诗人之一,又是余氏彝族文学家族的开山诗人。其汉语传统诗歌主要分为山水诗、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民生疾苦诗五类。诗歌既有黔西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情风貌的再现,也有诗人沧桑的人生历练之后所固有的那种对宇宙、社会、历史、人生的独特认知,饱含诗人至真至诚的情感,融汇了诗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余家驹诗歌意象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儒道相容,佛禅生趣;随情入诗,率性而作;巧用典故,意蕴深幽。余家驹诗歌在西南地区乃至国内更大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被写进中国当代较有影响的两部文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