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职务发明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对职务发明带来的现实利益的认识,有关职务发明奖励报酬的争议也日益增多。为了调动职务发明人的积极性,提高职务发明的产量和质量,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职务发明收益分配制度。我国已有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规定了职务发明人奖励金额和报酬比例的最低限度,但是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涉及职务发明奖酬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很多,呈现出层次不一、规定不同、缺乏体系与整合的基本情况,实际执行的效果不佳。本文从我国职务发明制度发展状况调研结论出发,梳理当前我国职务发明奖酬制度建立及其与其他国家职务发明制度的比较,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在完善职务发明奖酬制度中的理论原理,对职务发明奖酬机制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美日德以等国外发达国家在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涉及的科研人员所有权和收益分配方面的经验,以及对国内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路径的探讨,指出现行职务发明成果转化中实施产权激励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产权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盛永祥  李玥  吴洁  许斌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104-108
通过运用博弈论的不完全信息中的信号博弈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中技术许可条件下收益分配比例系数的信号博弈模型,分析收益分配比例系数的讨价还价过程,同时讨论收益分配比例系数确定中的许可方和接受方的讨价还价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我国职务发明比例小、层次低的现状出发,对美国、法国和德国的专利法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现行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弊端,提出完善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权属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加强中国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而现阶段,中国科研主体缺乏对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导致转化效果并不理想。主要从科技成果所有权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两方面探讨英美日德以五国的职务发明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职务发明成果转化政策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优秀经验提出促进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下限不断提高,出现了省(市)间的政策竞争。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构建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与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受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比重衡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易程度的影响,与科研人员努力成本和风险规避意愿等个人特征有关,与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程度等影响信息不对称水平的因素有关。并利用MATLAB对以上结果进行了数据仿真,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完善职务发明奖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科技创造财富和大力发展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为了鼓励职务发明创造,完善激励技术创新机制,国内外知识产权法规都有对职务发明奖酬或者补偿的规定,并出现了逐步提高提取奖酬比例和补偿费用的趋势,这也就为我们完善职务发明奖酬带来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并引入科技服务组织的专业支持,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活动顺利实施、提高收益分配激励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对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活动的三阶段模型,识别了科技服务组织在收益分配活动不同阶段的独特作用。案例分析结果表明:(1)收益分配准备阶段,科研单位需利用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以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进行准确估值;(2)收益分配决策阶段,科研单位需结合科技成果特点和科研人员特质确定收益分配方式,同时根据科研单位自主规定的收益分配比例确定收益分配方案。在这一阶段,需要引入技术转移办公室对科技成果的知识结构以及科研人员历史成果进行评价,进而确定收益分配方案;(3)收益分配实施阶段,科研单位需引入技术转移办公室对收益分配过程进行协调与监督,保障收益分配方案的顺利实施。全文基于过程视角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多阶段模型,阐明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激励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通过和《职务发明条例》的修订,使职务发明制度再次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概念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指出职务发明制度相关法律法规间,存在奖酬的计算基数、计算比例、限制约定优先等制度规定出现不一致,职务发明转化形式范围过窄,贡献度的规定过于原则抽象等问题。提出统一奖酬的计算基数、完善限制约定优先原则,增加职务发明转化形式,科学界定贡献度衡量标准,实现职务发明制度的最优设计,激发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苑韶峰  干欣怡  唐奕钰 《资源科学》2021,43(7):1361-1374
建立科学合理的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是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以促进宅基地退出的有效途径。本文在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下构建基于贡献的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模型,对浙江省典型县市进行测算,探讨了宅基地退出中各主体的贡献和增值收益分配比例的区位差异。结果表明:①以宅基地退出中农户与集体的机会成本和政府的投资成本为依据,测算得到的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接近于改革试点地区的地方政策标准和典型实践案例;②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中各主体的贡献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城乡梯度性。农户和集体的贡献均呈现慈溪>义乌>嘉兴>泰顺>云和的分异特征和城中村>近郊型>远郊型>边远型的递减规律,政府的贡献呈现嘉兴>慈溪>义乌>泰顺>云和的分异特征。③不同地域和村域区位对应不同的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格局。不同地域下,嘉兴、慈溪、义乌的农户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较高,泰顺、云和的政府和集体分配比例较高;不同村域下,城中村、近郊型村庄的农户和集体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较高,远郊型、边远型村庄的政府和农户分配比例较高。基于此,应根据区位差异,关注各方利益损失,遵循“按贡献分配”原则构建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宅基地退出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区域创新的复合效率及其增进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焕祥 《科研管理》2006,27(5):17-22
传统经济学视区域创新体系为投入-产出系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分析强调市场机制作用下的资源配置效率及其静态均衡特征。本文则考虑了区域创新的网络特征及其外溢效应,将区域创新效率拓展和定义为包含市场效率与外溢效率在内的复合效率,并通过引入"外溢比率"这一变量,分析了区域创新中具有动态含义的、帕累托最优的"域均衡"。最后,借助"复合效率的可能性边界"概念讨论了原发型效率和后发型效率的两种效率增进模式,从而将区域创新效率的研究建立在"经济-技术-社会-制度"的整体分析范式之上。  相似文献   

12.
论职务发明创造的非职务化流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是单位甚至国有专利权流失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表现形式,分析了导致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遏制职务发明创造非职务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俞文华 《科学学研究》2008,26(1):98-104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中美经济贸易健康发展的关键议题。本文试图通过专利统计分析,探讨美国在华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比较优势,以揭示美国在华的技术竞争优势。为此,本文分以下三部分:首先对美国在华发明的申请和授权态势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检索数据库与国际专利分类和技术分类对照表,对美国在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按技术领域进行了汇总,并基于上述统计对美国在华技术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上述分析结果的公共政策含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俞文华 《科学学研究》2010,28(4):515-522
根据W IPO《国际专利分类号与技术领域对照表》,对国内外在华职务发明专利授权予以统计,并对不同子技术领域国内外的技术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不同子技术领域,特别复杂技术子领域国内职务专利权人面临国外专利封锁的动态进行了探讨;最后,讨论了分析结果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华专利技术布局结构情况及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我国拥有大量的知识资产.目前,日本已经成为在我国拥有专利数量最的国外来华国家.本文主要针对日本在华专利申请基本状况,特别是这些专利申请所涉及的技术结构及技术比较优势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以了解不同技术领域内日本在我国的专利布局态势,以及中日两国技术差异程度,从而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关政策,寻求与日本企业间开展互利双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校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保护高校自主知识产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陕西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专利权归属问题是造成权利纠纷和影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我国职务发明法律规定的不足,对完善陕西高校职务发明权专利权归属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中药产业1985-2010年的职务发明专利及非职务发明专利,分别按有效与失效情况、复审情况、产业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统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2001-2011年医药专利中的职务发明及非职务发明分别按申请与授权情况、复审情况、产业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加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华广敏  黄伟 《科研管理》2020,41(5):69-77
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成为发展趋势。本文首先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投入变化趋势,然后,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立足于国内增加值效率,分别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影响及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影响,探讨二者互动的内生机制。结果表明,除极少数行业外,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中间投入基本处于上升趋势。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不能有效促进制造业效率提高;中国低端制造业除化工及医药制品业外,绝大多数低端制造业效率提高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中国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效率不能有效带动其他行业产生增加值。为此,本文提出中国应以创新为主要内生动力,加大对高技术服务业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明 《科学学研究》2020,38(11):2087-2096
职务发明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是实现职务发明创造转化和实施运用的有效激励手段。《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对此予以了明确。作为职务发明人智力成果的价值体现和促进职务发明人推动发明创造成果转化的制度激励,职务发明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具有正当性。但是,有限的“约定优先”、“合理性”标准的模糊对待、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限制性规定、职务发明相关权利的杂糅处理和单位知识产权运营能力的不足对职务发明人实现创新收益分享形成掣肘。实现职务发明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首先应明确“合理性”的判断标准,即在程序正义的基础上根据职务发明人的创造性贡献程度和职务发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确认收益分享的合理限度。其次,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作为一项“权利束”,应将其分而处之,明晰各参与主体间的权利边界。再次,应优化国有资产属性的职务发明创造的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科技法律制度为核心,兼容其他各部门法律法规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复次,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应鼓励单位与职务发明人之间通过约定分享收益。最后,实现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的互利共赢还需要提升单位的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以实现职务发明成果的转化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