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玉峰 《上海教育》2013,(18):62-64
河南是中国人精神的故乡。中华民族的祖先,传说中的伏羲、炎帝、黄帝,还有尧、舜、禹、汤,他们活动的范围就是在中原一带。现在河南的仰韶文化遗址大致对应这个时代。最早的夏、商、周三个王朝,夏朝是在今天的二里头,商朝是在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周朝是在洛阳,都是在河南省内。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选出一个最佳答案1、十二指肠的第三部分:①、是在肠系膜上血管前面,②、是在胆管前面,③、是在右侧输尿管前面,④、是在肠系膜下静脉前面⑤、并无环形皱襞。2、无名指皮肤的神经支配是:  相似文献   

3.
张越 《山东教育》2020,(1):37-37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情感、自尊,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班里,他们是学生;在家里,他们是孩子;在社会,他们是公民,是未来的工人、农民、教师,是未来的父亲、母亲。因此,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给予全面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作用于世界、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积极活动的主体,是不断发展的主体。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  相似文献   

5.
"童心课堂,童心做主"在课堂上求真、探索、有序、活泼、愉悦、和谐,把小组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彻底地融合在一起。课堂变得有趣多了,孩子也彻底地转变了角色,时而是老师,时而是学生;时而是主角,时而是旁观者;时而是主考官,时而是参赛者。集中小组的力量,在讨论研究中孩子们集众人之力,展集体的智慧。在求真中探索,在有序中进行,体现着愉悦与和谐,孩子们的活泼在课堂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进行,是一种基于教学、为了教学、在教学中进行,是一种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的行动研究活动。对教师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学的实验室,是挥洒智慧、展示才华、抒发激情的生命场。为此我们学校认为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始终要立足常态课堂、关注教学常态,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师生关系是维系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在学校教育的众多因素中 ,师生关系是最基本的 ,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础。因此 ,探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内容、交往形式和性质特点尤显重要。一、师生工作关系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分别充当一定的角色以及在双边活动共同体中的分工合作。即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互动关系。一般来说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 ,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 ;学生一般是受业者、…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4分)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2.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的是。3.在英语教学中,评价分为和。评价的主体是的。评价的目的是。在小学3、4年级,评价应采用。在5、6年级应侧重。4.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3、4年级的语言技能是指,,,和。5、6年级是指,,,和。5.在英  相似文献   

9.
李健 《课外阅读》2011,(2):156-156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嗣上是和谐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相似文献   

10.
重构课堂文化推进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往往是制度化、规范化色彩很浓的一个场所,也是 一个封闭性、独立性最浓的场所。课堂是教师施展权威的最 大空间,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块领地。在此意 义上,也仅仅在这个意义上,学校文化魅力的真正检验不能 只在操场,也不能是只在走廊、图书馆,而应当在课堂中。所 以,一个学校的文化只有在课堂里面也是开放的,才能够称 得上是广泛的开放;只有在课堂里也是民主的,才能是深层 的民主;只有在课堂里面也是和谐的,才能够称得上是内在 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是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的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对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共鸣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反馈的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的实质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对象,阅读文本语言的过程即是联想、想象、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多种思维交织运作的过程。在阅读中训练思维的发散性、集中性、探究性、培养想象,联想能力,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最重要途径。阅读思维就像舞蹈,是在规律中寻求创新,在规范中突显个性。在阅读中要注重解决以下几个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习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是写作的前提。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在小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情况,教师一直在说、在读、在讲,而学生则一直在记、在写、在背。这样,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朗读、概括能力和对词汇的掌握程度也不能得到提高。本文旨在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在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在升本教育的大环境下,艺术课程首当其冲,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上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这就给我们艺术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正确开展艺术课程的教学,是每个艺术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一、艺术不是音乐与美术的简单叠加艺术在我们身边,它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戏剧;艺术在我们心中,它是协调、是激动、是享受、是第六感,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最小的一位数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这是在什么数集中提出的问题。在自然数集中,最小的一位数是1;在非负整数集(扩充的自然数集)中,最小的一位数是0。理由如次。所谓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所含有数位的个数。一位数中所含的元素仅有九个,即数1、2、3、 4、 5、 6、 7、 8、 9,显然1是最小的一位数数。这是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个清秀、俊俏、伶俐、活泼可爱的小姑娘。 有人说,在学校,她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有人说,在校外,她是人们公认的文明小使者。 也有人说,在家里,她是一个自强自  相似文献   

16.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人学领域中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人是社会性的,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个人"都是在既成的社会生产方式中,使用一定水准的、发展起来的文化,去从事各种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人"不仅在整体上是社会的人,在个体上也是社会的人,社会不仅是意识中的"他者"、他物,也是个人的存在方式、生存方式、发展方式,是人的"社会的生命"。一个脱离社会关系的人,其作为人的本质是不完整的,实际上是在向生物状态靠拢。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农业——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农业是在科学发展观中倡导的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学视野中发展农业的一个新概念。其实质是把“农、林、牧、副、渔”广义农业的开发、利用及产品生产前后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超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态化是最终目标和核心理念.生态可持续性是基本原则.复合农业生态系统是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8.
    
菊是一幅画,浸在秋韵柔情里的画,浸在秋实丰满里的画。有月的夜,朦胧的月如水,静静的泻下,妙妙曼曼,情情柔柔,天地间挂着一帘轻盈的纱裙;而菊立在空旷里,黄的、紫的、蓝的、粉的,是典雅,是富贵,是浪漫,是迷梦。在月光下,显得丽丽艳艳,楚楚动人。月光在  相似文献   

19.
一、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学校的首任是育人”,这在今天已达成共识。目前德育实施是多渠道的,包括:学科德育、班团队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在众多的途径中,涉及教师面最广、发生频率最高的当数学科德育。那么,什么是学科德育呢?学科德育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实现德育。从德育论讲,它是学校德育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尚军升 《成才之路》2013,(28):87-87
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发现数学课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公式、定理、图形等。课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的场所,学生们不断地在做思维的体操,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辨的语言。这里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激情与激情的碰撞,是智慧与智慧的交锋,是价值与价值的共享。在这样的课堂中,充满着民主、平等、安全、愉悦、包容。在数学课堂上,要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重视学生智慧的觉醒。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节生动的数学课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