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翁慧俐 《现代教学》2015,(Z1):136-137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历史由来和节日文化,和家人一起体验重阳节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我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长辈、关爱老人,懂感恩、讲奉献。【案例】1.活动准备学校准备:整合课程资源,设计重阳节活动课程;开发社区资源,拓宽实践天地;投入活动经费,保障活动开展。家庭准备:采购节日食品,品味饮食文化;安排举家出游,体验节日风俗;关爱身边老人,感  相似文献   

2.
<正>一、对节日文化的理解与思考节日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它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弘扬人类优秀文化和传承美德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来源,大致来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在集体无意识状态下通过人类实践的不断演变而成的,可称为自然型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一类是人为、有  相似文献   

3.
<正>重阳节也就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之所以被称为"重阳节",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关系。在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我国古诗中描绘重阳节的风俗有很多。宋代杜世安的《惜春令》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当时重阳节的节日风物和节日民俗:"今夕  相似文献   

4.
幼儿艺术教育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幼儿发展为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重阳节作为民族节日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6.
《红领巾》2007,(10):44-44
在10月,有两个节日,我们一个也别错过。九九重阳每年阴历的9月9日,是重阳节。重阳节是个快乐、健康、敬老的节日。"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zhūyú)",是重阳节的三大习俗。  相似文献   

7.
"女儿节"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岁时节日的统称,传统中北京地区的"女儿节"主要有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自元代出现"女儿节"节称以来,其节俗随朝代的更迭而变迁,本文重点考述元代以来北京"女儿节"节俗。"女儿节"的节日传承由祛邪趋避等民俗信仰逐渐转变为具有聚合家庭情感、娱乐。节日不仅强化家庭血缘伦理意识,日渐成为家庭关系与社会关系的纽带,而且各种娱乐活动将社会生活纳入自然节奏中,调剂了生活。  相似文献   

8.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14,(2):103-106
九月九日定型为民间传统节日是在西汉初期以前,而使用"重阳"这一节日名称,则是在东汉之后。重阳节包含众多习俗因子,许多因子来源于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它们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并不断赋予重阳节俗新的文化内涵,使重阳节俗一再演变。  相似文献   

9.
在盖瓦洒"哑巴会"中,通过族内群体文化自觉的行为,使节日中自然的慰藉功能上升为自觉的娱乐功能;群体民族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觉醒,是产生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的结果。群体对文化认知与实践过程,体现于节日的调适功能与组织功能,而有助于节日文化的传承;通过文化吸纳与选择,则推动了节日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坚守     
朋友,你记着“母亲节”、“父亲节”固然很好,但你可知道我国自古就有“重阳节”携双亲登高望远的习俗吗?朋友,当你头戴红色圣诞帽,挤在小教堂里不亦乐乎的时候,你不要忘记,对于我们中国人,春节可是最盛大、最喜庆的节日。朋友,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肤色就是大地的黄色,是否还记得自己的精神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是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传承主体,增强其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淡薄、传统节日活动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性不强、"洋节"入华的冲击、节日法制化不足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乏力等因素,影响了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与行为的提升。增强大学生传统节日文化意识,优化其节日文化行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净身节,又称"泼水节",以"送瘟"为主题,是通过泼水的仪式来消灾、祈福的民俗文化活动。其作为存活于当地农村生活中的民间艺术,承载着诸多文化信息,是当地文化本体性的体现。通过分析该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价值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关注净身节,从而推动该节日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代节日体育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日体育是唐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元宵节体育活动、寒食节体育活动、阳春体育活动、端午节体育活动、重阳节体育活动等。通过研究唐代节日体育,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立全国性或地方性体育节,形成一种全民健身及刚健活跃的社会风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九九重阳节,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相似文献   

15.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于阳数。阴历九月九日双阳重逢,故名"重九",又作"重阳"。时值深秋,天高气爽、橘绿橙黄、稻熟蟹肥,正是登高赏秋的大好时节。因此,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古人看来,是与"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同等重要的盛大节日。到了汉代,重阳节已形成固定节日。每至重阳,天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佩插茱萸,赏菊饮酒,吃重阳糕,"以畅秋志"(《齐人月令》)。  相似文献   

16.
柴田 《家庭教育》2011,(10):44-44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目,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过节时,人们除了参加各种文娱活动,还要开展各种敬老活动。1989年,国家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这不但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家庭成员对老人尽孝道、表爱心的节日。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A5):22-23
中国云南省的红河州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这里住着68万多人口的哈尼族,他们依然传承着哈尼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旨在从红河州金平县哈尼族的"苦扎扎"节日入手,通过对节日庆典的研究,深入分析这个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话题导入】近年来,"洋节"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响应度",平安夜歌厅爆满,圣诞节彻夜狂欢,情人节玫瑰飘香……中国本来也是节日众多的国度,如果以春节为起始,有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随着改革开放,异域文化不断进入我国,"洋节"就是其中之一。当传统遭遇"洋节",我们如何面对这种不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呢?  相似文献   

19.
对东北地区部分朝鲜族乡镇与市区的老年协会、文化机构和社区、50个朝鲜族家庭和32所朝鲜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表明,目前朝鲜族节日传承呈现出:传统节日种类减少、庆典仪式日趋简便而快捷、趋向多元化、传承主体不均衡或断裂等新发展动态.因此必须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协调传承主体、突出节日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节日的教育功能、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新时期朝鲜族节日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20.
蕴涵丰富内涵的节日,不仅具有具体的表象活动,还具有优秀文化传承功能。基于"节日活动"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整合幼儿教育的各种资源对传统节日进行宣传科普,在体验参与中促进幼儿成长,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