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呈现光辉与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体现出光辉与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智障儿童获得各种知识的最主要的地方就是课堂。教师应充分认识他们在学习中的各种缺陷和生活上的许多不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都要结合智障儿童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个人生活能力,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为他们在未来的个人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体现出光辉与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呈现光辉与人生的魅力。”实践证明: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只有构建新型课堂。下面谈谈笔者对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在非农转移过程中,成为新产业工人,但他们的新身份一直未得到制度上的确认,使他们被迫过着体制外的艰辛生活。因此政府应通过具体制度的改革将他们融入到城市体制之内。这样才能解决接下去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才能在劳动中体现出光辉与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平衡成人经验,取舍有道;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恰当预设。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他们的个性才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张扬。  相似文献   

9.
班级是个大家庭,需要班主任合理管理,这样才能使班级更加团结、文明。学生到了高中时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制力,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这就需要有好的管理者来引导和帮助他们,当然也要有相对应的管理策略。这样,学生才能在好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又是心理上的断乳期。帮助他们顺利渡过这一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必须坚持思想上引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开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督导、就业上指导,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1.
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天窗的金钥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要当一名合格班主任,必须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情感上深深地体验到班主任是可敬可亲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既是他们学业上的导师,又是他们生活中的父母,更是他们个人成长中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一、讲究实际性 在写作下水作文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学会写作. 例如,在教师下水作文《我的童年生活》中,笔者立足于初一学生刚刚告别童年生活的实际,将镜头定格在学生所熟悉的放风筝、堆雪人等画面上,这样就会很容易激活他们的童年记忆;再如进行人物描写训练时,笔者立足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去描写身边的同学,很自然地激起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只有这样,下水文中的内容才能在知识经验、文化阅历等方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实际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爱”能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我始终认为转化一个后进生和培养一个优生同样重要,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还要公平、公正、平等对待班上每一位同学,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让学生学习有一个温馨和谐的场所,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林小钦 《新教师》2019,(6):28-2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只有让作文走进生活,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素材,将作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习作才有源头,语言才有活力。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喜欢上写作文呢?  相似文献   

15.
学生作文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了解生活,这样才能使他们写作文时,有"米"下锅",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16.
刘晓祯 《小学生》2007,(1):16-17
有这样一些小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生活去大城市打工,或者出国在外,而把他们留在家乡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戚生活,他们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还很短暂。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看着父母的相片诉说自己的想念,我们把他们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阶段,依托生活情境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对此,我们应在数学教学中,多让数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去,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兴趣,发掘学他们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学生初步了解生活、认识世界、感知生命的一扇窗户。只有打开这扇窗户,才能让孩子看到窗外的大千世界。在低年级的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他们才能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指引他们从阅读走向"悦读",让阅读伴随他们成长。  相似文献   

19.
邱永清 《教育》2014,(8):71-71
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范读很重要。在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朗读,将他们的情感引到文中时,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并且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  相似文献   

20.
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肯定不是跟他们生活无关的事情,而是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和事,也就是他们身边的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历史教学的方式又该如何改进呢?如何才能找到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和现实意义,又如何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呢?这是我们无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