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借助儒家“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2.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强调“爱”,但对“爱”却有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爱思想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3.
儒家仁爱思想可分成仁爱之心、自爱、爱亲人、泛爱众、仁者与天地万物一体五个层次,以爱有差等原则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层层扩展。仁爱是一种人道思想,仁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比较儒家仁爱与道家的慈爱、墨家的兼爱、佛教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伊斯兰教的行善惩恶,可以看出世界不同文化都强调“爱”,但对“爱”却有不同的阐释,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儒家仁爱思想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在当今世界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特智慧。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一直是颗璀璨的明星。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哲学的精华所在。该文从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由此论述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随着"仁爱"思想的发展,诸多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大量极具情感色彩的经典命题。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民爱物",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和二程的"万物一体",儒家仁爱思想的情感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仁爱的施予从人走向物,仁爱的性质从伦理走向生态,这便构成了这种情感逻辑的基本线条。但是,这种"仁爱"思想的情感在施与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遭遇到一个仿佛不可克服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的两极,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仁爱”是儒家伦理规范之灵魂,我们须剔除糟粕弘扬其精华,加强师德建设。儒家“仁爱”思想蕴含很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精华。“仁者爱人”,就整体而言,即要爱国爱民。就具体而言,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要弘扬儒家“有教无类”及以严求爱、诲人不倦的敬业爱生精神。其次要弘扬体现儒家“仁爱”的“忠恕”之道的精华,热爱同志,以求同志间的相互理解、尊重。再次,弘扬儒家仁爱精神要自尊自爱,为人师表,从内在精神到外在举止,全面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袁秀娟  王长坤  陈涛 《文教资料》2008,(21):212-213
"仁爱"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道德遗产:大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利用儒家"仁爱"思想来影响、熏陶、教育当代大学生,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构建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构成中医药学的母体,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儒家仁爱思想使中医药文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形成了医乃仁术的独特本质、内圣外王的价值目标和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可以说,儒家的仁爱思想彰显着中医药文化用心呵护民众健康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9.
儒家教育思想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社会不可逆转地进入后现代时代,用后现代的观点审视儒家教育思想是社会和教育发展所需。儒家教育思想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后现代的反思批判性与儒家教育思想的反思批判性特征,后现代的反中心主义与儒家和谐仁爱教育思想的人文关怀,后现代的反基础主义与儒家教育思想的不确定性等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儒家伦理思想对网络伦理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伦理的建设中,儒家伦理思想有一些合理的思想值得借鉴。儒家伦理仁爱贵和思想对于网络伦理规范的制订,儒家慎独自律道德修养方法对于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儒家德智双修的教育模式对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预防都有积极意义,儒家伦理是网络伦理建设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更是一种思想态度扣意识,以及一种崭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本文力图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师生关系,从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师生关系问题形成新的有益的认识。即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使公有资本不断地保值增值,需要充分发挥公有资本人格化的道德力量。如何实现公有资本人格化,这是国有企业摆脱目前困境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强国林立的北太平洋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存在着诸如领土争端、军事冲突、经济冲突、政治冲突,文化冲突等众多矛盾与纠葛,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们很有可能导致地区冲突的激化甚至升级,影响世界的稳定,该地区各国都应高度重视这些矛盾的严重性,本着和平共处精神予以正确决策,积极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保持国际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4.
缩短档案工作与大众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档案工作和大众有一段距离,相当多的人不知道档案及档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以至于档案工作难以实现它的利用目的。因此,如何开发档案资源,使档案工作走向大众,是档案工作应时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乡徙》中女主人公由一个把生存需要看成人生第一要义的人,由一个丧失了自主性与自觉性的“异化”的人,成长为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具有精神独立性的、努力进行自我拯救的人,作品的这种展示无疑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作品在对这一新的社会弱势群体的精神剖析上存在着价值判断的偏差,仿佛下岗不是对人以往拥有的各种社会权力的无情剥夺,而是救赎、启蒙精神氓众的治世良方,因此不能不说作者对弱势群体精神世界的如此解读是遗憾的。  相似文献   

16.
塑造领袖形象是文艺界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领袖人物从神坛的圣像回归到有血肉的普通人,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过程和理论历程。这是政治开明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还是文艺自身发展规律使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受偏见和研究力度不足的影响,《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形象被长期误读。探究《西游记》玉帝形象的来源——道教神话、民间传说中的玉帝形象,讨论文本中对玉皇大帝形象的客观表现,得出《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并非伪君子、昏君,而是有道明君的结论。造成玉帝形象误读的原因,主要是读者感受与文本表现的偏差和先入为主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的领导体制是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建立起能够推动大学发展的内部领导体制;章认为,由党委代表出资对大学作出重大问题决策,具有中国当代社会和政治环境的鲜明特点,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学内部领导体制;在制度创新中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相似文献   

19.
将唐宋元三朝诗歌作为各自独立的整体放在一个认知框架内来比较特色与高下,就是明人的三朝诗合论。它也是明人进行诗法选择和建设展开明诗学的重要方式。明人的三朝诗合论大致有比较宋元诗、否定宋元诗、肯定宋元诗及反复等三个过程。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普遍的、切合实际的最高的准则。它强调阴阳对立面的统一平衡是产生发展万物的根本原因,主张用中执中必须依对象予以具体认知评价.并及时采以相应合理的用中执中行为,包含了超前的而为人类独有的仁爱思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建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构成了社会稳定、安宁与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