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职业教育立法在百年历程中进行过数次的制度构建。清末实业教育立法为民国职业教育立法奠定基础,在效法他国模式、学习其先进经验的进程中进行本土化的实践与探索,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成熟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单纯照搬苏联模式,全盘否定旧中国的立法体系,加上受到政治运动的影响和干扰,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其法制建设大起大落。直到改革开放后,中国职业教育立法才逐步走上正轨,并取得重大成就。中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百年历程,每一个时期都有其自身鲜明特点,需要我们认真归纳、总结和反思其中成败得失,为推动中国职业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要并非指的是一种时态,而是一种思想态度和意识,以及一种崭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的全部蕴念所在。根据后现代基本精神,本文力图重新审视教育过程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师生关系,从一种全面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视角反思传统的师生关系,从而对师生关系问题形成新的有益的认识,即师生关系应从二元对立的主客关系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由单向的知识传授关系转变为双向的平等对话关系,从理性保障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情感保障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称新《管理规定》)是教育部的重要规章。本文在比较新《管理规定》与1990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称原《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对新《管理规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新《管理规定》的特点、新《管理规定》的主要精神和新《管理规定》的贯彻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教师培训是其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是其培训的重要依据。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根据准备期、职初期、稳定期、倦怠期、专家期等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特点,通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尝试职前培养、开发校本培训、应对职业倦怠、孕育学术大师等自我实现或学校推动途径来创新教师培训策略,使教师顺利实现专业角色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教育纠纷进行及时化解和妥善疏导,以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根据我国当前教育纠纷解决路径的现状,应尝试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纠纷解决途径———教育仲裁。教育仲裁的特点是保证学校在对教学活动进行依法独立管理的前提下,既能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又能发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权能。教育仲裁具有效益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能及时有效地化解教育纠纷面临的问题,必将成为教育法律纠纷解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生申诉权的法理基础探究,是解说、建构学生申诉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对学生申诉权的一种本源性的认知和探寻,也是解决学生申诉根本问题的进路。学校自治与特别权力关系是学生申诉权实现的基础。基于学校自治和特别权力关系的客观存在,学生申诉制度的设置,一方面是维护教育教学秩序稳定,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确保学生合法权益的不受非法侵犯,保障人权的需要。学生申诉权的制度保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学生申诉制度,把学生申诉权纳入制度化、程序化的轨道。学生申诉权的救济途径主要是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立法问题研究--人文关怀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6年“两会”期间,特殊教育倍受关注,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特殊教育的发展常常与法的制定有密切联系,特殊教育立法极大推动着世界各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残疾人受教育权的享有和实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支撑。本文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在考察特殊教育立法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特殊教育立法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特殊教育立法的法理基础,并提出和阐明了特殊教育立法理念、基本原则、基本制度,促使特殊教育事业进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市应着力优化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应进一步解放思想,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变革为手段调动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应不断推进民办高校的自身建设,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的、公办与民办教育并举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我市高等教育总量的不断增长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知识观是课程观的哲学基础,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课程观的变革。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知识的境域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课程观、自主课程观、本土课程观和实践课程观为主要特征的新课程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基层民主实践的发展需求,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对原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以该文本为切入,运用协商民主理论来重新诠释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性功能,并将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定位为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决策过程的协商平台,进一步分析该功能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教育领域基层民主与自治理论的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