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象似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象似性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象似性的概念、其与任意性的关系及语言象似性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语言结构确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的认知结构、概念结构相照应的现象,尤其是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方面,但同时也不应否认语言任意性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2.
由索绪尔提出的“语言任意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都是语言学界公认的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然而,随着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意识到语言并不是任意的,而是与人类的认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也存在着诸多象似的地方。事实上,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对句法象似性三种原则的具体研究,来讨论并解释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3.
语言象似性在过去几十年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现在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对象似性的概念、其与任意性的关系及语言象似性的基本原则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语言结构确实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人的认知结构、概念结构相照应的现象,尤其是在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等方面,但同时也不应否认语言任意性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4.
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提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以来,围绕此观点的争论在语言学界就不曾消停过。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些语言学家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认知的理据性等角度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提出挑战与质疑。我们认为语言符号在不同层面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象似性性是语言符号任意观的补充和发展,象似性以任意性为基础,任意性要受到象似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象似性在句法中的认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似性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相对于任意性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象似性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意义重大。主要探讨了似性理论在语言中的体现,着重对距离象似性原则、顺序象似性原则和数量象似性原则在句法层面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主要论述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关系,分析各种争论焦点,并在认知语言学原理的指导下,论证了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语言结构)中。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象似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7.
鲜芸 《语文知识》2011,(2):89-91
近年以来,符号的象似性原则蓬勃发展,成为认知语言学中一个很热的话题。作为与任意性原则相对立的一种符号学说,象似性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的概念结构之间有很深的自然联系。汉语在语音、词形以及句法上都体现出了象似性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范莉 《现代语文》2014,(3):117-120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使用者认知能力的重视拓展了语言学的研究视野,同时也给翻译研究提出了有益的指导。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句法象似性原则的有效性及其在汉英语序上的不同体现,论证象似性原则在英汉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也有象似性。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象似性存在于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象似性特别是句法象似性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在讨论句法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基础上,探讨句法象似性在语法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生成语言学的领军人物乔姆斯基始终把语法看作是语言的基础,始终遵守句法是独立于语义的,句法研究不应以语义为基础,形式必须独立于意义之外进行描述。认知语言学以语义为中心,将语义等同于概念化,认为语言的意义是一个认知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才具有生成性,认为词法、句法不是自主的,是受功能、语义和语用因素支配和制约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认知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理据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有些学者认为象似理论对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构成了挑战.认为象似性理论与任意性学说是两种互相兼容、互相补充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不少方面,如模糊和精确,语言单位的象似性(iconic)和任意性等在20世纪后半叶成为新的热点,因此认知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语言学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相似文献   

13.
语言学中的认知革命带来了语言研究方法的更新,一方面人们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语言现象来揭示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为语义结构是人们在经验世界中形成的认知范畴的映射。语义范畴既是语言问题又是认知问题,涉及符号、人脑、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语言范畴化就是人脑利用语言符号将混杂的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本文试图从范畴化的理据一象似性、范畴的类典型理论以及范畴化的认知工具——隐喻三个方面来揭示语言现象中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曾龙华  汪奇文  周坤 《海外英语》2013,(7X):247-249
语言的象似性是相对于语言的任意性的一个概念特征,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一直以来,语言学中占统治地位的学说都认为语言符号是任意的,偶然出现的相似只是低层次的,不足以引起重视的。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众多认知语言学家对这个观点提出了质疑,并且研究得出了一套较完善的象似性理论。了解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及语篇上的象似性有着很突出的方法论意义,这尤其体现在二语习得过程中。通过掌握认知在语言规则中起的作用可以让语言学习者更有理据地学习,更有效率地学习。同时让学习者在习得词汇、句法、诗歌语篇等过程中提高了语言敏感性和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 ,国内一些语言学者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象似性的角度对任意性原则提出了质疑 ,甚至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的基本特征。本文肯定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指出任意性普遍存在于语言符号内部的能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上 ,而象似性普遍存在于符号组合 (语言结构 )中。  相似文献   

16.
李瑾 《现代语文》2007,(3):25-26
象似(icon)符最初是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皮尔士(Charles Peirce)提出来的.皮尔士认为"每种语言的句法借助于约定俗成的规则,都有合乎逻辑的象似性"(Perice,1940:106).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认为概念结构的形成与人的身体经验、认知策略等密切相关,特定的概念和某一形式相连有着真实而自然的认知地位;体验哲学(philosophy in the flesh)为象似性学说的发展提供了哲学土壤:语言是一种基于身体经验的心理现象.海曼(John Haiman)于上世纪8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言论推动了象似性研究的发展(Haiman,1985),他认为语言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与经验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语言任意性原则长期占据着结构主义和形式语言学的统治地位.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的象似性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法结构跟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有着相当程度的对应或象似性关系,对象似性问题的研究成为语言任意说的有力补充.从语篇展发的角度,通过语料分析,可以看出语篇的象似性是语篇视角在语篇构建时的具体表现,它对于语篇的逻辑理解和组织连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符号的象似性研究打破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对了解语言和认知的关系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并结合柏林和凯家提出的“语义特征普遍性”理论,探讨英汉基本颜色词的象似规律,从而论证了人类认知的共性是英汉基本颜色词在次序、语义场、范畴等方面有着惊人的象似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历来是语言学界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索绪尔将能指与所指的关系界定为“任意性”,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象似性是语言的本源性特征。从认知角度出发。对英汉语中句法象似性的几个主要体现层面: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进行分析,可以为英汉语中的相关规则和表达形式提供理据。  相似文献   

20.
句法象似性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似性是当今认知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其研究对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语言结构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或概念结构之间的自然联系,而句法象似原则是其重要原则之一。本文分别论述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