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朦胧,水朦胧,屋檐下,风雨中——一只蜘蛛迷人地编织苍穹…… 也许是倦了的西风,忘记了解开那锁住的雾,不经意间携来一片云朵,这雨便倾盆起来。摇摇晃晃的蜘蛛网在风雨中显得那般剔透,一根根疏疏密密的迷人丝线,承载着多少希冀与梦想,那么大的雨,蜘蛛也许会有汗水,也许会有辛酸泪,可都是晶莹的液体,不妨就融进雨中……  相似文献   

2.
卡耐基撰写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有这样一种刑罚:古时候,一些残忍的将军折磨他们的俘虏时,常常会将俘虏绑起来,放在一个不停地往下滴水的袋子下面,水不停地滴着……。日夜不停。最后,这些不停滴落在头上的水,就成了槌子敲击的  相似文献   

3.
寻常的幸福     
这是寻常的幸福:坐在洒满阳光的窗下,静静品读一本喜欢的书;或者,倦懒的午后,歪在床上读闲书,手倦抛书便是,闭上眼就能入梦;或者,雪夜拥被,与书接谈,神游天外……关于看书,我可以想象出千百种心满意足的情境。  相似文献   

4.
棠树下的猫     
我们的前生,你可曾还记得?——写给我的爱人叶子绿了,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狸猫倦倦地躺在院子角落的棠树下面,静静地抬头仰望着树上吐出的嫩芽。上午的太阳透过棠树还不密集的新叶,斑斑驳驳地照着。狸猫在阳光下微微眯起眼睛,蓬松的尾巴缓缓摇摆着。他喜欢这样的感觉,从他是一只小猫的时候起,他就习惯这样静静地卧在棠树下,让阳光铺在自己的身上。他还记得在他是一只小猫的时候,他来到这个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陌生得让他无助而惶恐。阳光也刺眼地照着,几乎让他看不清周围的东西……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这棵庭院角落的棠树……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好象掘池,……教育上的水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夏丐尊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能  相似文献   

6.
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1),空悲清夜徂(2)。[注释] (1)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2)徂(cu):过去,消逝。[思考] 1、理解诗歌题目“倦夜”之“倦”的表现及原因。2、理解诗歌七八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题记:“教育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相似文献   

8.
积贫积弱的北宋使众多的文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倦客”心理。他们常以“倦客”自嘲,作品中多次写到倦客情怀。它对北宋凄清的审美风尚的形成显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孩子刚到新的班级时,个个都热情满满,可过不了多久,一些孩子学着学着就懒了惰了……青年教师初登讲坛,每天对每个孩子和每项工作都尽心尽力,可过不多久,一些老师教着教着就倦了怠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为什么?有时是因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人们忘记了"初心",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最初的誓言、决心与信心。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运用已有的信息标题,一般能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揭示思想内容,甚至哪类诗等;作者,能向读者揭示诗歌的背景,作者的风格、倾向等;注释,除帮助理解内容外,还可能暗含着答题的内容。如: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思考:1.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是哪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你怎样理解诗题“倦夜”?提示:准确理解这首诗,应从标题、作者、诗文三方面着手。“倦夜”,题目首先吸引了读者,夜晚是安眠的时候,怎会出现“倦夜”的感觉呢?杜甫生活的时…  相似文献   

11.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1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相似文献   

12.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1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1、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为“倦夜”,诗人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夜,怎样理解诗人的“倦”呢?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第2-3题。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2、诗人为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  相似文献   

13.
在蓝天下。水、土、人构成了这个美丽的大家庭——地球。而如今的地球,却在哭诉着。城市废水,工业污水和化学废气,使地球的皮肤溃烂了,草原退化成沙漠,森林退化成荒芜,地球的呼吸困难了……1、蓝天下的水黄河的水为什么那么黄?就是因为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流进原本清澈的黄河里。长江的水为什么不清澈?城市废水、工业污水让母亲河失去了原有的风采。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万物生灵的源泉,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因为缺水,不能发电。停水,停电,早已成为身处在大城市里人们的家常便饭。水源短缺已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环境问题。2、蓝天下的…  相似文献   

14.
孩子刚到新的学校和班级时,个个都志向远大,雄心勃勃,可过不了多久,学着学着一些孩子就懒惰了……青年教师初登讲坛,信誓旦旦,每天对每个孩子和每项工作都尽心尽力,可过不多久,教着教着一些老师就倦了、怠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人们忘记了"初心",走着走着就淡忘了自己最初的誓言、决心与信心。这正如诗人纪伯伦所言: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相似文献   

15.
好朋友     
滴答,滴答……连续下了两天的小雨,天空灰蒙蒙的,就连空气也仿佛成了湿漉漉的。小松鼠木木在树洞里兜了三圈。  相似文献   

16.
漆昌琼 《师道》2012,(5):52-52
"纸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抛书午梦长。睡起莞然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蔡确这首小诗,总是勾起我对阅读闲情的向往,而"手倦抛书午梦长"亦是我的惬意享受。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语文课前预习内容固化:生字扩词,理解词语,分段概括段意,写写主要内容,回答课后问题……学生日久生倦,随意敷衍,预习遂成语文教学的"鸡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不妨让学生写写批注。现以《黄山奇松》为例谈谈做法。清障式批注,为通读课文作准备  相似文献   

18.
西瓜水、青菜水、薏仁水……让这些五花八门的水,伴随宝宝度过一个健康的夏天吧!在夏天,"天热,宝宝多喝点儿水!"成了妈妈们的口头语。别看水再普通不过了,其实,喝水的学问大着呢!  相似文献   

19.
亲临台风     
从早晨就开始下雨,下的是暴雨.下雨的声音就像是整脸盆的水往下倒,"哗哗哗"地!透过水帘子一样的窗户往外看,人们在雨中顶着风往前走,不管是穿雨衣还是打伞,根本挡不住雨水肆虐地往人身上灌,一会儿就已经变成"落汤鸡"了.……  相似文献   

20.
亲临台风     
从早晨就开始下雨,下的是暴雨.下雨的声音就像是整脸盆的水往下倒,"哗哗哗"地!透过水帘子一样的窗户往外看,人们在雨中顶着风往前走,不管是穿雨衣还是打伞,根本挡不住雨水肆虐地往人身上灌,一会儿就已经变成"落汤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