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越A越B"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很有特点的格式,从量及变量的角度看,该格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倚变关系,B表示或承载的量值变化以A表示或承载的量值变化为条件,量B随着量A的变化而变化。但从量类来看,A和B表示的量具有不对称性;从量值看,不管A和B是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两个量的变化方向都是大量化。  相似文献   

2.
"越V越A"的基本语义特征是条件倚变,即格式后项形容词所表示的事物性质随着前项动词的动作发生而变化。根据"V"的特点可以把格式分成三种语义类型,即:"越Vd越A","越Vs越A"和"越Vd s越A",且"越来越A"格式的形成是由于"越V越A"中"V"的虚化而变来的。  相似文献   

3.
“越A越B”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由两个副词“越”起连接作用的语法格式,“越”作为一种相对程度副词,是与客观同质事物相比较而言表现出来的程度差别,这种相对性集中体现了具体事物之间差比基础上的明确的程度区别,表示程度时还兼有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越……越……"是一种广泛运用的,由两个副词"越"起连接作用的语法格式,本文对"越……越……"格式中的语法成分的分布进行了穷尽式地描述,而且对"越……越……"格式或部分格式充当什么样的句法成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讨论"越A越B"中A、B之间存在的关系,"越A越B"的格式意义及A、B的特征,动词、形容词(含词组)否定式充当A、B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不A不B"格式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否定类对举格式。由表否定的副词"不"构成"不……不……"形式,再嵌入可变量"A、B",语义极为丰富。能进入"不A不B"格式的以反义语义场和同义语义场为主。同时,A与B间的语义关系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有很大影响。当A与B为反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可以表示程度适中,也可以表示程度尴尬。当A与B为同义关系时,"不A不B"格式表示强调否定的语义,其感情色彩由A与B的本义决定。特定的语境和A与B的位序都会对"不A不B"格式的语义产生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the more…,the more…"和"越p,越q"是英汉语中常见的条件倚变句式。它们在语表形式标记上有一定的共性,但又存在着细微的差别。在共性上,它们通过结构标记和一定的语序排列体现出各部分的倚变变化关系。在差别上,则是通过结构标记的使用、成分省略和成分倒置加以体现。本文拟通过对两句式的比较分析,理清各自的结构标记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邢福义老师的"小三角"理论[1],从语表、语里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复句"哪里是A,而是B"进行探讨。语表形式上,"哪里是A,而是B"前者表示否定意义,后者表示肯定,以及A、B在词性上有对称与不对称两种情况。语里内容上,A、B在语义上"同中有异",且有转折和递进两种语义关系。再者复句"哪里是A,而是B"也可以作为一种命题来体现它的信赖程度。最后在语用价值上,"哪里是A,而是B"复句格式可以用于对客观事实和主观认识的反驳。  相似文献   

9.
"既A又B"、"既A也B"的异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A又B”和“既A也B”都是表示并列关系的结构.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1680万字语料为基础,对“既A又B”、“既A也B”进行了形式、意义考察,以期进一步明确两个格式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A现B"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框式结构,它由两个固定常项"现…现…"和A与B两个变项组成,变项多由单音节动词语充当,而且结构对动词语在语义上有一定的选择性。"现A现B"分为顺序式和倒序式两种语义格式,分别有不同的格式义,前者A、B所表示的动作相继发生,语义上有逻辑顺承关系;后者A、B动作发生时间的先后与前者相反,在语义上是目的——行动关系。两种不同的格式在选用时除了受格式义的制约外,还受主观评价倾向和具体语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一、三大关系的内容设某一混合体系是由A、B两种成分组成的,n(A)、n(B)表示A、B的某种物理量的量值(以下简称组分值),n为混合物的与n(A)、n(B)相对应的物理量量值(平均值),a、b表示A、B在混合物中所含量值(或百分含量).若五个量值存在如下等式:an(A) bn(B)=n(a b),则n(A)、n(B)、n之间有如下三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浅谈"A就A"格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玲 《文教资料》2008,(28):272-273
本文以"A就A"格式为研究对象,从格式构造、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及语用四个方面并结合"主观性"来细致描写这个格式,以求对这一格式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这一格式是汉语中比较常用的格式,表示的是一种"没关系"、"不要紧"和"无所谓"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越南语和汉语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接触,汉越词是两种语言接触的结果。在现代越南语里不仅仅存在着大量的汉越词而且越南人还能利用汉语语素造出自己的词语,即称"越造汉越词",也称"越创词"。这种造新词的方式在现代越南语里起着很积极的作用,也是越南语造新词的一种趋势,使越南语词汇越来越丰富。新造出的越造汉越词,双音节词的数量占优。  相似文献   

14.
中越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导致了语言的接触和同化。一方面,越南语受到汉语的"汉化";另一方面,越南语也"越化"了越南境内的汉语,使得现代越南语词汇中出现了大量的汉越词。汉语词进入越南语系统后产生各种变化,其中,双音节汉越词数量众多,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考察分析,归纳出该类双音节汉越词的七小类越化方式,这些方式充分体现了汉语与越南语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A是A"格式是汉语里一种很有特色、表义丰富的格式,而"A是A,B是B"由于形式上与其类似,人们经常把二者混为一谈,本文梳理了二者的选词、表义和变换格式的不同,认为应该把它们处理为两种不同的格式,便于汉语学习者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16.
进入“由A而B”格式的主要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由A而B”可以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表示发展变化趋向或过程的“由A而B”要求A、B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此而B”“由A而来”等是表示原因和由此产生结果的“由A而B”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
平乐船民有两个来源:一为古代越族;二为历史上迁徙至平乐的汉族。平乐船民深受越文化影响,从精神内核、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等方面都有越文化的烙印,并且在船民歌谣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讨论"加"表加合义的"A加B"格式,分五个部分来展开讨论1、格式构成和句法功能;2、A、B的位序与格式义;3、"A加B"和"A加上B";4、相关格式比较;5、余论.  相似文献   

19.
"不A不B"格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构成、分布及语义等方面全面考察"不A不B"格式,着重分析这一格式的语义特征."不A不B"格式中A、B的意义关系有相对、相反、相近、相关四类,A、B意义关系的不同形成"不A不B"的语义差异,同时,受语境影响,相对类"不A不B"往往产生语义偏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表递进句式的词语很多,同样表递进,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因此,有必要从认知层面的角度对"越…,越…"进行研究,先分析这种句式的句法结构,接着从主观推测层面和客观反映层面找出人们大脑主观思维和句式客观表达上的区别,以便知道这种句式独特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