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集中反映了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追根溯源暴露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某种错位。如何改善大学生的生存现状?基础教育如何为高等教育奠定基础?笔者认为素质教育是贯通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乐观人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畏困难的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低弱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宝祥 《高教论坛》2003,(6):75-78,89
中国的基础教育享有良好的声誉,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是低弱的。为什么受过一流基础教育的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却不能成长为社会急需的一流人才呢?本文分析了其中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并提出增强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如果说基础教育是要让学生埋头于书桌的话,那么大学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抬起头来,环顾四周。"美国高等教育专家前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的这段话,非常形象地表达了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不同。基础教育的任务主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差 ,但这又是有悖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良好声誉的。为什么受过一流基础教育的中国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却不能成长为符合社会急需的一流人才呢 ?本文分析了其中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 ,并据此提出了增强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面对今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支离破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充满质疑,如何救治?文章通过阐述高等教育质量的信仰内核,分析当代大学生学习信仰现状与高等教育实践本身对于学习信仰的遮蔽,认为学习信仰的缺损是造成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要基于信仰,重建高等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也包括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些主要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解决的问题。但是,到了大学,高等教育阶段如何与基础教育阶段接轨,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使高等教育更好地发挥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的社会功能,这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湖南基础教育的优势何在?如何继承发扬?怎样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为中、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湖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此,湖南省教委和省教育学会年初决定在全省上下开展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大讨论、要求各地、州、市、县教委、教育学会,各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之初的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这一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新形势,给我们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比如:"入世"、"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环境发生哪些新变化?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哪些新动向? 大学生择业观、择业取向有哪些新特点?怎样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工作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9.
常莉 《文教资料》2013,(8):94-95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十分重要的阶段。搞好基础教育,为学生建好大厦的基底;办好高等教育,为学生崛起大厦的高度。中国现代教育在这两方面的实践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对教育的思考也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学校教育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文章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角度进行观察,对学校提出更高要求,目的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接受教育方面的问题,同时为个人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金慧 《华章》2012,(28)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础教育改革必然会对高等教改革产生影响,而高等教育改革也会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任务除了启蒙学生的物理思想外,还要培养、发展和深化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科学地认识大自然和科技社会生活,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完整的基础.而大学物理教育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扩展学生在专业技术层次素养上得到培养和训练,由此可看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将从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衔接特点及中学生与大学生知识建构特点来分析基础物理教育改革对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11.
朱越 《人民教育》2021,(6):51-54
建设科技强国,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建设科技强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创新教育.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阶段,如何为培养有责任心、使命感的创新型人才奠基?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已成为未来几年要实现的目标,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成倍增长.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们怎样学习?他们的学习目标、动力是什么?大学的学习生活对他们的成才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他们对教学改革的要求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在于探索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教育国际化、全球化的问题也客观地摆到了我们面前.我国的教育究竟如何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大趋势?具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教育事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各种教育形式,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甚至幼儿教育、老年教育都应怎样应对这些挑战?研究迎接挑战的对策就是完全必要的,这是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教育界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有学者将这种局面归因于过度教育,认为高等教育发展过快,挤占了基础教育资源;普通教育(特别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强势影响,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学生太多,而且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大大超过了社会所供给的岗位,教育匹配与职业匹配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事实上,大学生就业难不是过度教育,恰恰相反,是教育不足的集中体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只能增强教育力度,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鲍成中 《生活教育》2014,(17):39-40
正基础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逻辑不同于高等教育的课程逻辑。——钟启泉基础教育的根基在"基础"鲍成中(以下简称"鲍"):您能谈谈您对基础教育是如何描述的?钟启泉(以下简称"钟"):我们都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学会求知等"四个学会",后来他们又加了一个学会——"学会改变"。我们都需要学会改变,顺应时代的发展,我想这是对基础教育发展最好的概括。今天已经不是精英教育时代了,而是大众教育时  相似文献   

17.
略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和生涯发展的重要问题.基础教育、家庭教育、高等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忽视以及学生自身认识的偏差造成了这一现象.高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课程建设、咨询辅导、测评系统建立、师资队伍建设、活动创新等多方面进行协同作用.职业生涯规划同样也离不开基础教育的悉心呵护.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在高等教育中是被普遍提倡的.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铺垫,在高等教育中贯彻的人文精神也要适当的引入到基础教育中来,使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我国颁布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一规定准确地把握了时代脉搏.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力量,并将成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作为人才源头的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影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哪些?高等学校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值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人力资本理论视野下的印度高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自独立伊始就把教育投资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大学生,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的教育发展模式.但是,在人力资本学者看来,印度的教育投资模式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片面理解、极端应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要借鉴印度的经验和教训,把高等教育的投资和发展建立在基础教育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高等教育自身要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内部多元发展.同时,完善职业培训教育机构,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