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1.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请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2.没有不下台的演员,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一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走吧,雨点在无声飘落,泥…  相似文献   

2.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求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是真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我们在实践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别人曾多次为你绽放花朵,也许是一个灿烂的微笑,也许是一个会意的眼神,也许是一句轻声的问候……都给予你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我们为他人开一朵花,不仅给予他人继续走自己理想之路的信心和动力,而且自己心中也得到了快慰。平凡的生活就会多一份色彩.  相似文献   

3.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这两个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的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了。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阴,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关切的问候…  相似文献   

4.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个屋里就有了生气了。一棵树上开了一花,这棵树就饱满成熟了。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一束花,这两人就有情有意了。一个健康的人给一个病人送一束花,这个病人就有了抗争的勇气了。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份生存下去的理由,多一点活下去的借口,就是提高自己的生存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吐一地绿荫,染一片色彩,就是给自己的人生喝彩。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  相似文献   

5.
心中有善念     
苏东坡信佛。 有一次他与一高僧论经。高僧问:“我在施主你眼中是什么?” 苏东坡存心捉弄一下高僧,就说:“高僧你在我的眼里只是一堆牛屎罢了。” 高僧微微一笑,道:“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苏东坡归家后,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心想行恶的人,心中充满愤怒,他虽人在人间,心却在地狱之中;而心有善念之人,光明磊落,与人为善,心却早在天堂之上。所以说,善与恶只在自己的一念之间。C心中有善念@黄海飞…  相似文献   

6.
向明中学     
1 苏东坡对佛学颇有造诣。一次与方丈辩经,两人坐于团垫之上.相论许久。方丈说:“我在对方的眼里是什么?”苏东坡说:“方丈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说:“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苏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请以“善与恶”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为别人开花     
为别人开一朵花,其实也是在为自己开一朵花。在别人开心、快乐的时候,自己又何尝没有感觉到幸福呢?  相似文献   

8.
短诗三首     
人生罗云人生好比一个圆圆心定了,半径准了人生的轨迹也就找对了人生就会圆满人生好比解一道习题思路对了,演算准了人生的一次次攻关就会成功田宗胜荐挫折开描陆容龚运玲挫折是打开成功之门的一把钥匙挫折是推开幸福之窗的一双小手挫折是奏出美妙旋律的一根琴弦挫折是珍珠珍珠是蚌在痛苦中磨砺的结晶挫折是智慧智慧是人们战胜困难赢得的礼物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吧能为别人开花的人是幸福的人朱德秀荐且补熬一一—爆卜—一我选择坚强因为挫折是艰难的海程坚强,就是舵这组短诗,法,解读人生,巧妙使用比喻手讴歌生活形象生动哲理深…  相似文献   

9.
感动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朵花、一个笑、一首歌……感动着,也常常因为我们的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一束目光……感动着别人。这种感动来源于心与心的共振,灵魂深处的颤动,是自然而真实的情感流露。感动是一缕春风,能吹散心中堆积的愁绪;感动是一泓清泉,能滋润干涸的心田;感动是一颗爱心,能安慰落寞的心灵;感动是一种理解,能消除心与心之间的隔阂。感动是宽容与信任的代名词。因为感动,月亮把白天让给了太阳;因为感动,树木把肩膀让给了小鸟;因为感动,我们常常不能自已而热泪盈眶。感动,不能矫揉造作。感动,可遇而不可求。朋友们,热爱生活吧!因为生…  相似文献   

10.
绿衣人     
近来翻译了一篇小说《信》,其中有一个自私的母亲教育孩子说,你到了一定年龄就不要再拆信,信里都是别人的痛苦,不要让别人的事伤你自己的心。译时觉得纸上一股冷气逼人,暗自庆幸我对信的感受完全相反。我喜欢信,喜欢读信,书信越过高山,使分隔两地的离人能互诉衷曲,从互相关心中得到滋养。古时把生离死别并列,自从有了邮政,虽生离而能有音信,比起去到那永不会有任何消息回来的天国,自然大不一样。每个人一生会收到许多信,我也一样。我曾为别人的欢喜而欢喜,为别人的悲哀而悲哀;也曾写过许多信,希望别人为我的欢喜而欢喜,为…  相似文献   

11.
青春寄语     
一朵花自有它的特色,一棵树自有它的价值,千万不能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别人。  相似文献   

12.
给心灵杀毒     
<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看不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别人对此却能了如指掌,因此别人的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是一面镜子,给我们一次检点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么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它就会像病毒一样蔓延,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很多人沉沦和毁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那颗"病变"的心,就  相似文献   

13.
给心灵杀毒     
韩青 《教学随笔》2014,(3):45-4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很多时候,自己看不清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别人对此却能了如指掌,因此别人的批评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是一面镜子,给我们一次检点自己的机会。如果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么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它就会像病毒一样蔓延,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很多人沉沦和毁灭的根本原因在于他那颗“病变”的心,就像一棵树的死亡源于根的腐烂一样。而别人的批评,可以给心灵进行全面的杀毒。  相似文献   

14.
<正>新世界出版社感恩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便会更加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便会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便能对落难或者绝处求生的人们爱心融融的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赏;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就能赢得别人的喜欢。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总能在某一方面胜过别人,而在这方面又总会有更强的人胜过他。学会欣赏每一个人,会让你受益无穷。智者会尊重每一个人,因为他知道人各有其长,也明白成事不易。随时能发现别人的进步,随时能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就是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6.
程艳 《老年教育》2007,(3):20-21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此乃为人做事的绝佳境界。 能做到知足、无求的人,就会有一颗宁静祥和的心,不会在吹毛求疵、尔虞我诈中折磨自己,不会用妒忌怀恨、造谣中伤的言行对待别人,也不会沾染贪婪成性、巧取豪夺的毒水。始终能以纯净的品格给自己定位,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是别人送的。那一朵小花,也许是情人节的礼物,也许是你和他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信手从路旁的草坡上,摘下的一朵野菊,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好像总是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花与树的完美:世上没有一棵树是丑的,也没有一朵花是丑的。由此,我想到人,如果人都能像花与树那么完美,世界该多么美好。人怎样才能走向高尚和完美呢?你能认真想一想吗?  相似文献   

19.
张晓耕 《现代语文》2002,(10):25-26
日常生活中形容一个姑娘美丽活泼时,我们往往会用“她美丽得像一朵花,整天活蹦乱跳,跑起来像鹿一样快—”“美丽得像一朵花”到底是什么样子,“跑起来像鹿一样快”究竟又有多快,虽说有点儿模糊.但听话人不但完全可以想象出“那个姑娘”有多美丽,跑得有多快,而且还能产生一种真实而具有魅力的美感。  相似文献   

20.
你快乐吗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自从科学家展开对快乐的研究后,如何使人们高兴的谜底已经渐渐解开。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明白为什么有的人经常都很高兴,而有的人却不是: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伊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迪恩纳说:“对于快乐来说,物质主义是一种毒品。”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