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原训练及其研究现状(续完)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4  
冯连世 《体育科学》1999,19(6):66-71
最近几年,在国际上应用的仿高原训练方法还有低压仓(减压仓)训练及让运动员呼吸特制的低氧混合气体等。高原训练模型也在不断地建设和改进之中。继80年代前东德建成大型模拟高原训练场馆之后,芬兰于1992年又建造了一个Altitude House(高原屋);瑞典于 1994年建成了自己的模拟高原训练场馆;挪威花巨资于 1995年建造了一个带有训练设施的 Hypobaric Altitude House。美国最近又发明生产了一种可调氧分压式睡仓(VO_2MAXX低氧睡仓),它可提供1名运动员在仓内休息,以期达到高住一低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的研究进展 1.1高原训练概述 高原训练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在训练方法及实施形式上不断改进、更新提高。由最初的传统高原训练,到后来的仿高原训练(模拟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3.
1高原训练和低氧训练的研究进展 1.1高原训练概述 高原训练经历了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在训练方法及实施形式上不断改进、更新与提高。由最初的传统高原训练,到后来的仿高原训练(模拟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4.
1前言 自50年代中期,国际上已开始有意识的开展高原训练,并不断地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及高原训练对生理生化机能影响等方面对高原训练进行研究。几十年来,高原训练得到迅速发展。高原训练的实践经验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完善;高原训练的训练方法也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5.
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LDH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在模拟高原训练及返回平原后的变化趋势 ,对高原训练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 :在模拟高原训练 ( 2 30 0± 5 0 ) m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向 M型偏移 ,而在高原训练的平原期间小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向 H型偏移 ,预示高原训练提高了骨骼肌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泽民 《游泳》2006,(4):28-28,29
一、基本情况介绍高原训练从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也看到很多资料介绍,曾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上过高原进行训练,这次有幸与国家游泳队一起去高原训练,对于没有高原训练经验的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并积累了很多经验。本  相似文献   

7.
G804.6 20024544模拟高原训练及研究进展(综述)=The development ofstudy on simulative high-altitude trainingprirformis injury syndrome[刊,中,I]/张海忠,林建棣,邢思杰∥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21(2).-55-58参26(SJ)模拟∥高原训练∥有氧耐力∥乳酸阈∥低氧训练应用文献资料法,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间歇训练和高住低训法的生物学效应和所用器材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指出模拟高原训练法是能够避免高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训练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训练质量、运动员能力和成绩的训练方法.我国田径、游泳等项目在70年代以后也逐步采用了高原训练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高原训练的理论研究,探索高原训练的规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形成中国竞技体育的训练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分析讨论了高原高度、气候条件对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影响;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方法及模拟手段;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结束后至参赛间隔时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以后,非洲世居高原的中长跑选手的崛起,引起世人的瞩目和关注。世界各国对高原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高原训练的奥秘被逐步  相似文献   

11.
关于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最大摄氧量的生理学因素有:氧运输系统被称为中枢因素,骨骼肌氧利用系统被称为外周因素。研究表明,运动形式不同,限制因素不同。心肺系统是人体在完成最大全身运动时最大摄氧量的限制因素,而骨骼肌内外周氧扩散梯度及线粒体容量是人体在完成局部肌肉活动或单侧肢体运动时起主要限制作用。而线粒体容量和氧运输能力在解释不同动物物种间的最大摄氧量差异时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间歇性负氧训练是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俄罗斯的研究和应用已初具规模.本文介绍了间歇性负氧训练的一般原理、基本训练方法以及俄罗斯的研究现状.旨在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对我国的科学训练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峰值摄氧量(pVO2)是国际公认的青少年有氧能力评估标准,尽管有近八十年的青少年数据,但对它的解释以及它与青少年儿童成长和成熟过程中其他健康相关变量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有关青少年有氧能力可训练性的争论从未停止,仍然需要解决训练导致变化的因果机制以及根据年龄、生物性成熟、性别等因素进行调整。青少年日常体育活动的特点是间歇性进行和强度的迅速变化,但大多数青少年很少进行用来确定峰值摄氧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在这个背景下,肺部摄氧量的瞬态动力学就可以最好地反映青少年的有氧能力。对不同强度运动开始时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的严格研究非常少,而在运动强度的阶跃变化中,实足年龄、生物性成熟和性别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得到充分证实。了解青少年肺部摄氧量动力学参数的可训练性主要基于对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的少量比较研究,对训练导致变化的根本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文章的目标是对成长和成熟过程中的有氧能力提供简要概述,提高对其评估和解释争议的认识,找出知识差距,提出10个相关的研究问题,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潜在领域。  相似文献   

15.
评定有氧工作能力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训练水平、不同性别的60名受试者进行了摄氧量、心率及氧脉搏的测定,其目的是通过比较优选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指标。结果显示:在此方面,由于公斤体重的氧脉搏可同时消除体重和心率等因素的影响,故它比最大摄氧量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6.
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及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上下肢有氧、无氧能力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散打运动员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提示构建优秀散打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量化的指标体系以及训练工作应注意相关指标的应用。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与其它运动项目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和PWC170值的比较分析,为散打运动员向相似的对抗类项目如跆拳道、拳击、柔道、摔跤转型以及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研究了运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运动时,机体的能源供给主要来源ATP-CP和有氧供能的能量;机体承受负荷时的能源供给以ATP-CP代谢为主,负荷后的间歇期里ATP-CP的恢复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给能量。对于适合高强性间歇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发展其有氧能力比发展无氧能力更为重要。提高运动员以磷酸盐系统代谢的速度耐力性为特征的运动能力,可以采用高强性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8.
朱威  曹峰锐 《精武》2012,(20):1-2
目的:对最大摄氧量和氧脉搏同800m跑、12min跑成绩的相关性作探讨,以确定哪种方法更适合作为高校普通大学生体育课体能测试的评定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太原理工大学20名普通在读大二女生。运用意大利科时迈(COSMED)公司生产的quarkb2型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系统测得受试对象的最大摄氧量。在标准的400m田径场上分别测得受试对象12min跑和800m跑成绩。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女生12min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正相关。②女生800m跑成绩同最大摄氧量绝对值、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和氧脉搏成低度负相关。结论:12min跑比800m跑更适合用于评定高校普通大学女生有氧能力的体能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动与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运动与自由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进展,包括急性剧烈运动和慢性有氧训练对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及发生这些变化的机理,还述及了氧自由基损伤防治方面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20.
人类有氧耐力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因素对人类有氧耐力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平均遗传力;二是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的个体对耐力训练会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形成相应的反应群体,借助于分子遗传学方法有可能探明区别诸群体的基因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