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贴标签,“正标签”能促进学生良性发展,“负标签”可能使学生愈。加堕落。所以,教师应当在信任学生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多样化的潜质,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恰当地给学生贴正面标签,达到利用“正标签”服务学生发展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刍论学校教育中的“标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及其他教育在无意中经常给儿童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当儿童被贴上诸如“老实、胆小”、“调皮捣蛋”等标签时,他们就会作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而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标签效应产生的机制如下。  相似文献   

3.
贴“标签”与发“信号”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分析了贴标签和发信号的理论基础,并对标签和信号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认为贴“标签”与发“信号”都是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的一种手段,标签和信号应该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所谓“看不见的行李”,《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是这样解释的:“学生每天携带着‘看不见的行李’来到学校,贝内特(Bennett)和莱科姆特(LeCompte)将‘看不见的行李’贴上‘文化资本’标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不论是“因材施教”理论,还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均从学生的智力能力的差异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文化”这一潜伏在教育过程中的巨大的影响因素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其成为“看不见的行李”。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6,(25):220-221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都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下面我们对几种常见的“标签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家之言     
由“标签理论”想到的 有两间结构相同,外貌相似,距离又很近的厂房,同时被告知是危险建筑,必须立即搬迁。其中一个厂的工人在临走时,把厂房的门、窗等都砸烂了,而另一厂房看上去还完好。在以后的日子里,那间被砸坏了门窗的厂房逐渐成了小偷、乞丐、吸毒者、流浪汉的避难所;而门窗完好的房屋他们却不去问津。这就是著名的“标签理论”。那些人之所以选择门窗全坏的房屋作为栖身处,是因为他们觉得,那种地方更适合他们。 在教育工作中,老师们不乏这样的体会:给学生贴上好的标签,就会有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给学生贴上不好的标…  相似文献   

7.
王铎 《宁夏教育》2002,(4):53-53
在讨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让我们看看以下事例: 镜头一:某中学一名学生因天性顽皮、淘气便被教师和家长贴上了“不规矩”、“不服管”、“胡乱来”的标签,同时他也成了教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他  相似文献   

8.
只要做了教师,总是不可避免遇到不做作业的学生。 遇到这样的学生,我的经验是:老师在没有进行调查研究之前,不要给学生贴任何“标签”:这是懒惰,或者学习目的不明确,品德有问题之类的。这样的“标签”可能会阻碍你对学生进行研究,束缚你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标签     
这是一位普通教师所写的教育案例。她由眼前本子上的标签。联想到了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标签——那把学生分成“乖”与“不乖”的标签,并在无意中把它传递给了天真的学生。有叙事,有分析,有反思,有升华,有警示:这是“多么简单的三段论,多么武断的三段论,多么可怕的三段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是否还在十分“好心”与“敬业”地试图不断给学生贴上这样的标签呢?作者的诘问也在刺痛着读者的心,引发深深的思考。这是一篇教育案例,教师研究成果也可以这样表达。  相似文献   

10.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用来解释人的越轨行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重点研究了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人一旦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那种人。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探讨问题学生如何不被帖上标签,以及标签理论对于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有时我们会将学生一些普遍的心理问题看做道德问题,错误地给学生贴上“不道德”的标签,由此而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的形成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是学校教育失误所致。学校教育失误是一种教育过程机会不均等分配的体现,表现为对学生分班教学的“等级分化”、座位安排的“隐性歧视”、课堂互动的“边缘效应”以及班级对“后进生”印象定势的集体意识不良等。学校的管理、教师的行为,班级的互动中透视的“不平等”关系,给部分学生贴上了“后进”的标签,标定一些学生为群体的“越轨者”,在教师期望和班级互动进一步影响和强化下生产了“后进生”。  相似文献   

13.
问:“高素质教师”应意味着什么? 哈伯曼:什么是“高素质教师”,要看是谁在说这个问题。“高素质”应该意味着这些教师的学生有所学,有所获。“高素质教师”应该能预知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空许诺。“高素质”的标签不应贴在22岁的男女孩头上, 因为他们刚刚接受完大学教育,但却不会到贫民区学校去执教,如果去了,也会落败而归。  相似文献   

14.
赵锋 《上海教育》2006,(1A):27-27
如今的职业学校学生往往被社会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而上海市医药学校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让这些“失败者”重新找回了成功的自信。该校的做法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教育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找回自信,而不是在筛选和淘汰中塑造“失败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千百年来,科举考试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似乎变成了“评价”的化身。科举意识深入千家万户,并以文化的形式渗透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可谓根深蒂固。直到今天,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带着浓郁的科举情结来看待当代的教育评价,狭隘地认为“评价”就是考试,考试就是最好的教育手段,并且往往把“评价”与教学、学习相分离,“评价”便成为了独具特色、与教学过程毫无相关的只鉴别优劣、好坏的“筛子”。于是,学生被贴上了不同种类的“标签”,学校教育也由此走向了“标签”教育,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6.
李应慧 《甘肃教育》2009,(24):64-64
常听同事们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抛到一边,那么我们看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是的,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只是教师让学生的成绩蒙蔽了眼睛。我们的教育,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考试分数分成了三六九等,“优生”、“差生”之类的标签贴在了这些无辜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只是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上贴上探究学习的“标签”,学生的探究学习只有形式,没有实效,这是违背提出课程标准的初衷的。为了真正实现探究教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开展探究学习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论标签理论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标签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家用来说明社会越轨现象的一种理论。从标签理论的基本命题出发,指出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可以使许多学生的偏离行为得到解释。此外,教师给学生贴的标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因此,标签理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工作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师教育项目中“探索中国”的课程,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尝试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的努力。他们在实践中提出并实践了“多向跨文化互动式教学”的教师教育模式,丰富了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我参加过多次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评奖活动,看过的教师论文已近千篇。这些论文题目往往雷同,内容则多数是把自己所做的工作贴上一个当下教育界流行语言的标签。可以说那里面没有多少研究的成分,更不用说个性和创造性了,以致我常常难以挑出“优”等的论文来。问问其他评委,印象也差不多。更可怕的是,2001年和前几年比,未见进步。2001年的论文中,贴得最多的标签是“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神”,可是这些论文所告诉我的实际情况却是:1.教师本身的科研素质未见提高。2.教师十分缺乏主体性,说的都是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