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语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指导 ,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对外语教学影响深远。本文分析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具体影响 ,探讨外语教师如何通过加强学习研究 ,形成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 ,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民众现。本文对毛泽东民众观的形成条件、毛泽东民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人民至上观、人民主权观、群众路线观以及亲民作风观等)和毛泽东民众观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与时俱进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做出了新的判断 ,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 ,形成了科学的阶级观。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是邓小平阶级观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国际因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为邓小平阶级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材料。“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前提。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邓小平阶级观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曹力 《化学教与学》2013,(8):60-62,16
初中生微粒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进行统筹安排和系统设计,确定每一阶段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微粒观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的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微粒观。文章系统设计了微粒观形成的各阶段学习要求;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微粒观的知识体系;举例说明了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微粒观的知识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征途中,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形成了内客极其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民众观.本文对毛泽东民众现的形成条件、毛泽东民众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民主体观、人民至上观、人民主权观、群众路线现以及亲民作风现等)和毛泽东民众观的深远影响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黄炎培职业教育"大德育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探究其丰富的理论来源,在其职业教育目的观、人才观、爱国观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加上黄炎培受到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国外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儒家思想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和国外职业教育德育观也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大德育观"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实践离不开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指导,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的形成对外语教学影响深远。本分析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对外语教学的具体影响,探讨外语教师如何通过加强学习研究,形成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教学观,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生态心理学取向的情境观形成了不同于行为观和认知观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导致我们对人类学习的认识发生根本性变革的是这种基于情境的学习观,而不是建构观。虽然情境观有可能融合了行为观和认知观,但行为观和认知观同样有其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政治观是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反映,是大学生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出发点.政治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观教育.大学时期是人的政治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促进我国政治民主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对马约翰思想形成的基础进行深入研究.马约翰受基督教思想、自身的爱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西方科学思想和西方审美观的影响,形成了体育普及观、终身体育观、体育科学观及体育审美观.追寻其思想形成的轨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四清 《甘肃教育》2010,(12):27-27
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教师的成熟,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方向、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只有拥有正确的学生观、教材观、目标观、方法观、自我观,才能在新的高度以更开阔的视野开展语文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思想、思潮涌入校园,对大学生政治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四川大学生政治观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四川大学生政治观的因素,建议采取有效策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社会政治问题,形成正确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3.
傅瑞林 《教育与职业》2007,39(26):88-90
荣誉观的确立对于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社会实证调查和心理分析的角度概括了转型期的当代大学生荣誉观的特征,透析了大学生荣誉观形成的社会因素和心理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正确荣誉观的教育及社会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技术观的形成来自于教育观和技术观两个基本方面,不同的教育观和技术观导致不同教育技术观的形成。本文对教育技术研究中技术观问题的提出、界定、分析、解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认为当前教育技术研究中的技术观问题主要体现在物质工具技术观与方法技术观的分歧,解决的出路在于摆脱现有技术定义对教育技术研究的束缚,从教育技术发展现实出发,重新回到认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上来,重构教育技术观。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要承担着培育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使命,而且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贫困观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然而当前在学生贫困观的形成过程中,学校却处于"缺位"状态,对学生的贫困观"不作为",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包括大学生的贫困观仍处于"常识"水平,消极贫困观占据着学生的思维。可见,校园贫困观教育的"归位",是学生人文主义贫困观的形成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贫困观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是行为习惯、良好社会公德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法治观如何将影响到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良好的法治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是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大学生法治观的培养是西藏高校共同关心的问题和重要的任务。西藏高校法律通识课程是对非法律专业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有效课堂,完善法律通识课程建设,必将有益于西藏高校大学生法治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修辞教学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修辞观,获得较好的语用能力。修辞观包括系统观、选择观、立诚观、辞达观、辩证观和动态观;语用能力表现为能正确评判修辞现象,能得体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8.
唐君毅认为由于心灵观事物因果关系的角度不同而形成了哲学史上不同的因果观.心灵向不同的方向寻求因果关系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因果观:“内观、外观因果”,“前观、后观因果”,“上观、下观因果”.心灵活动有规律可寻,史上的各种因果观又可在心灵活动中予以会通.  相似文献   

19.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为我们挑战传统、形成新的有时代特色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教师理解并积极地实践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文化感应观是对周遭的文化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感知和应答的一种观念,具有包容性、选择性、动态参与性特征,文化感应观有助于教师对文化多样性做出应答。教师教育中可以从学生观的培养、教学的改进等方面促进教师文化感应观的形成。教师文化感应观的形成对于其专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