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苏轼与晏几道作为北宋后期词坛上的两位代表人物,留下不少涉及到"梦"这个独特意象的作品。他们的涉梦词在艺术风貌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喻梦"与"醉梦"的不同,这与二人的思想经历、脾气秉性以及生平遭际是分不开的,而其共同的创作动机则更多出于词体自身的特质。苏、晏的涉梦词不仅确立了梦词的审美范式,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词体的发展,并婉曲地展露了他们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王锐红 《德州学院学报》2010,26(3):28-30,33
梦以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艺术魅力,很早就进入词人的视野,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题材.清代文人杜诏的词作中就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他的写梦词或抒发人仕理想,或寄予思亲、思乡、思友之情,或表露归隐之志.真实生动地记录着词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梦"意象的解读是进入杜诏内心及其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和纳兰性德是近年来词学比较研究中很受关注的两大词家.本文抓住两位词人作品中"梦"这一关键意象进行比较分析,着重指出二人梦词在内容成因方面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作为满洲词人的第一人,是清代词坛上一颗备受瞩目的明星。他的爱情词细腻多情,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中写梦的词所占数量很大。这些梦词写的情感跌宕、凄凉悲怨。本文意在分析他的这类词所追念之人、所追述之事。同时来分析其形成的大致原因。  相似文献   

5.
浅论苏轼之"梦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轼的词作中,有关梦的"梦词"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而且苏轼的"梦词"内容丰富,可以将其分为"真梦词"和"喻梦词"两大类型。而苏轼之所以多写"梦词",一方面与其人生经历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佛道思想和前人写梦的文艺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怨恨作文课",这句话大概能道出作文课上大多数学生的心态。我们不能否认,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学生不爱写作,他们想到作文便头疼,看到课程表上的"作文"二字便觉得面目可憎。众所周知,作为学生,作文又是不可不写的。学生不爱写、不会写却又不得不写,多么让人痛苦的矛盾!笔者认为,这一矛盾的出现源于学生写作兴趣的严重缺失。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在"读"上做一点文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学生,如果没有丰厚的  相似文献   

7.
在苏轼的词作中,其涉梦词数量丰富,内容多样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其中,"记人咏物、怀旧惜别、人生如梦"是苏轼涉梦词创作的主要内容。而在影响苏轼涉梦词创作的诸多因素中,个人人生经历、佛道思想的影响、前人涉梦文学创作的影响无疑起到了主要作用。苏轼的涉梦词还反映了其对词体进行革新的努力,这种努力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的强化和传统婉约词的雅化。  相似文献   

8.
在苏轼词作中,写梦词的数量可观且内容丰富多样。苏轼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与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写梦词作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抒情真挚构思精巧、虚实互转相辅相成、意境朦胧风格清旷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倪鸿是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生活于清代道光至光绪时期,系晚清粤西重要词人,传世有一卷《花阴写梦词》,收录词作48首。他寓居、游宦广东三十余年,其词的创作地点以岭南为主,故其词作富有浓郁的岭南风韵。倪鸿创作有纪游词、咏物词、题画词、酬赠词等,描绘粤东的风景名胜,赋颂南国物产,表现南疆人文。倪鸿填词取法浙西词派,瓣香姜夔、张炎,词风清空豪旷。《花阴写梦词》产生于独特的岭南,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学的繁盛,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啊,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的他们确实如花朵般鲜艳夺目.然而,细心的语文老师,你发现了没有?当你面带笑容地告诉他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作文课"或者"今天我们的作业是写一篇作文"的时候,这些原本充满生机的"花朵们"大部分都在顷刻间"蔫了",教室里顿时"怨声四起".为什么孩子们会如此惧怕写作呢?追根究底,是他们不会写.因为不会,所以惧怕;因为惧怕,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写不好;因为写不好,所以更加害怕……如此这般,恶性循环.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个人觉得,关键是靠我们语文老师多途径地去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去让他们掌握写作的技巧.我在教学实践中是从课外练笔着手的.  相似文献   

11.
电影与电视的区别,通常用"梦"与"窗"来形容.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电影与电视的区别,即技术层面、艺术层面和接受层面.技术层面从制作技术、传播技术和呈现技术三个方面来论述;艺术层面从艺术综合、艺术选材和艺术表现三个方面来论述;接受层面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和接受心理三个方面来论述.最后指出正是由于电影与电视之间存在的区别,电影才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楼梦》系列梦的分析,揭示了梦在结构全篇、映村现实、寓言象征、心理仿真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肯定了梦描写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作者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尽情发挥着他孩子气的想象,同时,作者在书中也溶入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求功名而不得的苦恼,创作的过程是他宣泄自己情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说过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蕴含着作家自己深沉凝重的生命体验的《野草》,反映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原理,对《野草》中几篇和梦境有关的散文诗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作家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赡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评教”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学评估通常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专家评估,学生评估”等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本以其中之一的“学生评估”的利与弊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安德森的《鸡蛋》主题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梦”的幻灭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舍伍德.安德森最优秀的短篇小说《鸡蛋》就是深刻地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以诙谐的笔调,通过一个孩子的不懂事的眼光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的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及其对年轻一代的毒害。  相似文献   

17.
18.
易卜生和曹禺都以诗情勃发的激情在各自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寻梦者"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对自我与他人拯救的理想情怀。他们梦想的指向旨趣迥异:易卜生坚持不懈地叩问人的生命之终极问题,他的梦想都指向人的最终的精神向往;而曹禺在诗意掩映下的梦想却都指向物质的或者现实的、世俗的归宿。虽然曹禺深受易卜生及其他西方剧作家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和宗教的积习却使曹禺在实质上选择了一条与易卜生迥异的审美之路,他们的典型"梦想"意象实际是中西两种精神指向的文化显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从诗学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曹丕《典论·论文》经由魏晋玄学到陆机《文赋》的美学转变过程及其意义。着重强调了从“诗赋欲丽”到“诗缘情而绮靡”的美学嬗变对于先秦以来所形成的儒家诗学审美观的巨大冲击 ,揭示了它在人的自觉过程中所具有的本体论的审美意义 ,指出了对于艺术形式美的重视和欣赏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艺术自身的发展要求、时代变化的影响和特别是哲学美学思潮发展的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艺术审美理想的发展和转变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诚然是一部严肃的现实主义悲剧,但其中也包含了若干喜剧因素,梁山好汉不完全是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他们集皇帝的特权、神仙的能耐和圣人的道德于一身,是极富喜剧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