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数学日记属于数学交流中的书面交流形式.首先对"数学日记"和"课程资源"进行了概念界定,基于课程资源的视角,运用案例研究法,对数学日记展开了探究,得出以下结论:数学日记是一种具有交流性、反思性和拓展性等特征的课程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反思能力,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等.  相似文献   

2.
每带一级学生.我就教学生坚持记“数学日记”,从来没有间断过,学生的数学习惯、数学兴趣得到了培养,师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得到拓宽.有的家长说:“娃娃改变了学习习惯,每天回家先记数学日记.知道把不懂的知识和想说的话记录下来,用日记的形式和老师交流,有时候我们也看,  相似文献   

3.
走进新课程后的今天.“数学日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我欣喜地发现,让学生写数学日记,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笔。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相阅读、相互讨论,甚至质疑争辩“数学日记”中的内容,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数学作为交流工具”的教育目的也自然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例子”.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  相似文献   

5.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把“探索型课题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时间.而“数学日记”就是数学“探索型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展现形式.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领悟、理解、应用和推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向教师请教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日记”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6.
文[1]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形成对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是在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的和现实的问题的一种有意义的主动学习.是以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实践和相互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它能营造一个使学生勇于探索争论和相互学习鼓励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8.
学生写“数学日记”,是我校“数学小课题研究”的特色活动之一,学校要求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都要写。我任教二年级(1)班的数学课兼班主任,按理说,还没有教学生写“数学日记”的“义务”。但为了及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我从二年级开始就指导学生开始了写“数学日记”的尝试与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日前,由淮安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首届“我们爱数学”小学生数学小论文(日记)成果展示交流会在涟水县郑梁梅小学举行。活动期间不仅展示了近百篇由学生自己创作的优秀数学小论文(日记),还进行了数学小论文(日记)写作的现场指导教学。200多位数学骨干教师就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数学小论文、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生数学报》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专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行动研究与经验总结,系统架构拓展性微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路径,从学习难点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学习方式、数学文化等途径进行资源开发,应用于课前预习、重难点学习、典型题型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等方面,形成本校特色的初中数学拓展性微课程系列素材资源库.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初步培育了技术回归教育本质应用的区域样本;初步形成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拓展性微课程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写数学日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状况、效果、问题、困惑、感悟、收获和反思,使教师的“教”为主体转向了学生的“学”为中心,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魅力引导学生多从生活“找”数学、“想”数学和“做”数学,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以数学日记的形式随时记录下来。如学完了乘法后学生写了这样两则数学日记:①我觉得“搜集生活中的数学”挺有趣的,可以让…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内容按照“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呈现,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情境性原则.“情境性原则的教学机制是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促进积极的内在体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写好数学日记,教师不能只是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还要想方设法创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处在写数学日记的环境当中。我在教学过程中,就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在课堂上定期宣读学生的数学日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交流和点评。二是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开设“数学小作家”专栏,展示学生的优秀数学日记。供学生学习和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孙年爱 《考试周刊》2009,(27):73-7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数学学习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以这种方式学习呢?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该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而作为课程改革重要载体的新教材如何承载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何展现新《课标》的“主动性”和“再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都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新的学习方式,将数学探究和数学建模有机的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轮课改以体现选择性和主张个性(兴趣)为关键词,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建设是落实数学学科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是为希望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的学生而量身定制的,涉及的教学内容反映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拓展数学视野,提升数学能力,为后继学习提供动力[1] .通过对一道常见习题的拓展性研究,探索初中数学拓展性学习素材开发的途径,为进一步开发完整的课程积累素材.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地强调接受和掌握,而忽略了发现与探究.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新教材编写中也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阅读与思考”等学习栏目.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巾.新课程区别于人教社原有教材.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一定数量的教学拓展资源。开辟了“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实习作业”等拓展性栏目。为有兴趣、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