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夜,孤灯,独坐窗前,看着流淌的墨水在洁白的纸上欢愉地跳跃着,心中涌起一丝安慰,同时也带着一丝惆怅。我从小就酷爱读书,久而久之,就迸发一些奇思异想:能否把读书的心得体会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发出去?于是,怀着一种美好的憧憬和惴惴不安,踏上了新闻写作之路。转眼一年多了,带着希望“飞”出去的一篇篇稿件,却往往杳无音讯,如石沉大海,即使有拙作见于报角也是偶尔一遇,我失落,彷徨,甚至想退却及至放弃。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军事记者》,里面一篇《昔日红花今扶绿叶》的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和入情入理的…  相似文献   

2.
李希光 《中国广播》2010,(11):14-16
我第一次来新疆距今差不多20年。20年前我从西安出发,我的行李中有一台英文打字机、三架照相机、一台很小的短波收音机。当时我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青年学者沿着古丝绸之路进行采访。我带着这台收音机,  相似文献   

3.
去年,带着对新闻事业的憧憬,坚信实践出真知的我放弃到暨南大学读研的机会,走进大众网,成为大众报业集团这个光荣集体中的一员.尽管有苦有粟,但我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记者这个职业的真谛,体味着季羡林笔下"社会的良心、世界的眼睛"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我是本溪市档案局业务指导处的一名普通档案工作者,18年前被调入到档案局,没想到这一纸调令使我与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带着对档案事业的憧憬与渴望,带着对档案工作的执著与追求,在兰台世界里我走过人生的18个春秋寒暑,时至今日,这种挥之不去的档案情结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1980年岁末,年仅16岁的我,怀着一腔崇军情、报国志,放弃复习考大学的机会,毅然投笔从戎,来到云南边陲某部,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绿色的军营,火热的生活使我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二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道路,没有改变我对新闻事业的痴情,先后发表500余篇稿件。以前我有过这样一种从众心理,即写批评稿要谨慎从事,对所涉及的事实必须核实准确,不能有任何出入,要经得起检验,而写表扬稿有点出入问题不大。后来经历的一件事使我改变了这一看法。记得一位通讯员写稿,表扬某农村青年勤劳致富以后,帮助其他青年走上共…  相似文献   

6.
去国外出差,最大的烦恼是无法上网,或者说是不会上网。 原来是准备带着我的笔记本电脑出来的,可是一是闲东西多了行动不便:二是怕“贵重之物”飞入贼手:三是不想因为此类“值钱货”在进出关时增加麻烦。于是,终放弃了这美丽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老报人林放一次同青年记者谈新闻写作时,说:许多人都问我写文章究竟有什么诀窍?看来这是一个带着普遍性的问题。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什么诀窍也没有。凡事都是逼出来的,熟能生巧。我  相似文献   

8.
编辑敢于“三放弃”王育英1978年我从报社调到广西人民出版社,当时的一位老编辑告诫我,你到出版社想要安心干下去,就得下定决心敢于三放弃。一放弃著书立说,二放弃成名成家,三放弃出头露面。我说您别吓唬我。他笑了,你不相信?那就走着瞧吧!近20年的时间转眼...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和青年作家的关系,褒贬不一.褒的过当的,我曾有几篇文章,加以说明.现对贬的过当,也适当地加以解释.把我和青年作家对立起来,那当是进城以后的事.其实,那时我不到40岁,按说,也在青年队伍之中.人们所以如此说,是因为我那时编辑一个文艺副刊,上面曾出现很多年青的作者.关于这一情况,不再多说.应该补充的是,那是从解放区走来,我还带着强烈的工作热情,在与青年人的工作联系上,的确做了不少努力.  相似文献   

10.
我一个民营企业家,哪有那么大国家责任。说我多么“干净”也绝不可能,我的企业也是带着原罪走过来的。我想这一代企业家有责任赎罪,为过去对社会某些道德的破坏,还有对环境的破坏,拆迁等行为。我原来也想过(买私人飞机),但是现在放弃了。赎罪也好,歉疚也好,或者说登完这么多山了之后感,悟也好,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  相似文献   

11.
武德运 《当代图书馆》2005,(3):69-69,80
每当看到三三两两风华正茂的青年男女,沐浴着初升太阳的霞光,健步走进图书馆,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地接待读者的时候,我便会心潮起伏,感慨万端。回想起几十年前我进入图书馆时,也是一个满头黑发的青年,随着一年又一年岁月的流逝,现在已是满头华发的老者。几十年来,酸甜苦辣,各味备尝。面对各种机会和诱惑,内心也曾有过波动,但并没有采取行动。现在扪心自问,我可以毫不惭愧地说,我是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图书馆事业。抚今追昔,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12.
挫折容易使人灰心丧气,使人放弃理想和追求。但我却偏爱挫折,因为它使我奋起成才。记得我刚上初二那年,父亲得重病住院,昂贵的医疗费虽然把父亲的病治好了,但家中再也拿不出钱来供我读书了,我只好含泪离开校门。为了养家,我到处打工挣钱,等家境好些了,可想再回校园读书已不可能了。1988年,我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穿一身国防绿跨入军营,想靠从军来实现儿时的“军官梦”。经过在驻地夜校三年刻苦的学习,我信心十足地报考了陆军学院的指挥专业,梦想将来能当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可结果却如同一盆凉水浇湿了头——我因军事训…  相似文献   

13.
季玉 《新闻天地》2004,(4):54-55
没有了安妮,连嫉恨她的人都寂寞,古城的新闻圈子里更是少了一份活色生香。不过我并没有惋惜,她是应该属于更广阔的世界的。我只是闲时想起她,想那些有很好的烟很好的酒很好的谈话的夜晚,我宁愿她永远带着狐妖气息,而不要成为平庸的女人。  相似文献   

14.
决不放弃     
《兰台世界》2006,(8X):59-59
有一次,英国首相丘吉尔参加一个题为“成功的秘诀”的讲座,只讲了这么两句话:“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相似文献   

15.
周奇 《出版史料》2006,(4):61-65,66-70
1981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党组交给我一项任务:主持创办《青年文摘》杂志。到1985年11月调离中国青年出版社,我主编《青年文摘》杂志整整四年。这四年,是我在“中青”三十年编辑生涯中最有意义的四年。“中青”决定创办《青年文摘》,还是1980年的事。那年夏天,时任副总编辑的阙道隆率组到天津调查研究,在青年座谈会上,青年们都希望青年出版社创办一种综合性文摘刊物,把报刊上的好文章集中起来介绍给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花很少的钱、用很少的时间,阅读更多的好文章。调查组带着青年们的建议回到出版社。出版社党组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后,决定创…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3,(S5):122-123
<正>我喜欢翻阅档案,因为档案会让我感受到历史脉搏的跳动,翻开档案,就是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初识档案,是翻开了研究所的《风雨五十五》周年画册,从这本画册中那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张张稚嫩到成熟的脸上,感觉到了历史的沉淀,引领我这样一个青年档案工作者带着新奇的向往迈进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从中,我看到一个机构发展壮大的历史。最吸引我的是,翻开最开始的几页卷宗,我并不会知道后五年、十年……五十年、六十年之后会取得的成功,这会不断  相似文献   

17.
清明时节,我想起了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原“湖北日报”社驻孝感记站记——谭勇同志。他还没结婚,英年早逝,殁于肝癌。他一定是带着那篇未完成的稿子的遗憾慢慢走的,一步三回头,泪眼婆娑;更有那未竞的记生涯!报社人知道,他有一个十分刺眼的记号,也是他父母心里一道深深的伤痕,那就是右脸巴上的一块又长又大的胎记,呈猪肝色。他为什么不去美容呢?可能碍于此,他不愿求友,也无淑女近他,一直拖到近三十没婚配。其实,我曾给介绍一个谈友的对象,女孩子的电话也给了他,他一羞于胎记,二感到肚部疼痛,怕害了她,打消了联系的念头。  相似文献   

18.
敬爱的编辑:您好!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我鼓足了勇气给您写这封信。我叫韩立建,2005年从山东省聊城市的农村入伍,现在是65549部队通信连的一名战士。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高中没上完就辍学打工。一直爱好写作的我,并没有放弃想写点东西的想法。在我辍学不久,我的语文老师送我一本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打工的那段日子里,  相似文献   

19.
深深地植根于这片芳草地———我与《辽宁青年》〔编刊情怀〕辽宁青年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于德玲五年前,从事大半生的青年教育工作的我,在面临组织重新安排工作的时候,竟然选择了辽宁青年杂志社。当时,许多关心我的人都不甚理解,甚至认为官职副厅级的我到县处级单位的...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社会现实中,大众媒介对青年形象的选择性呈现,一方面体现着占社会主流思想的成人世界对青年成长的期待与控制,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成人世界将异质化的青年作为信息快餐和娱乐对象的问题。本文试探询在青年成长发展过程中大众传媒所反映出的问题,并对新大众传播时代特征与深层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