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平 《群众文化》2002,(6):14-16
在人类化进程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发展的内涵,同时包含着新的化形态的生成和孕育,以及城市社会成员精神化生活方式的变革和递进。于是,21世纪的城市人行为,造就了广场化的普及与提高。广场化作为现代城市的一种化行为,以其积极健康的态势跻身于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中,在充分展现城市的优秀品质和人理念的同时,用独特的传播方式、时尚节奏和精神魅力,呼唤着人们关注城市、关注现代化进程、关注先进化的与时俱进。这样,广场化既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民族聚居的形象,又是一个城市走向开放的标志;更多的是广场化为城市注入了新的化底蕴和人情怀。这种崭新的化行为使城市变得更加朝气蓬勃。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国书馆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聚集体。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可以在城市中展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尊重、吸收并综合多元文化的精华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图书馆为例,探讨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个城市不可能没有精神,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是优秀传统化和当代先进化的结晶。城市广播新闻人物报道面临一个重大命题是,怎样用广播多维视角,表达城市精神中一个核心内核,这就是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人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与城市发展--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城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聚集体.每一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可以在城市中展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尊重、吸收并综合多元文化的精华已经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海图书馆为例,探讨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观周刊》2011,(34):I0001-I0001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器物可以照搬、技术可以模仿、管理可以参照;而文化这一熔铸于民族灵魂的精神血脉具有极强的自主性,它深深镌刻着一个民族的鲜明特征,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档案》2006,(4):60-60
非物质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化的重要标识,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化意识,承载着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化生命的密码。根据联合国教科组织《保护非物质化遗产国际公约》的定义,非物质化遗产具体表现为: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物质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遗产更注重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新疆新闻出版》2012,(2):17-25
序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文化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在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社区化是城市群众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不少县(市)城市化建设步伐迅速加快,城市和集镇居民小区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加强社区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精神化生活,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并且这也是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和载体。  相似文献   

9.
一 上海是一个奇异的城市.开埠百年,它始终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上海是中国最早拥有私人牌照轿车的城市,也是最早出现出租车的城市.在1930年代,上海就有了自己组装生产的德国奔驰汽车了.发达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在上海培育了中国最早的市民阶层,上海相对中国其他城市而言,它更趋平民化,更崇尚秩序和法制、更追求质量和完美,这些品质同样深深地影响着上海轿车工业的发展.可以说,上海轿车工业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上海是城市精神资源储备最充足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10.
<正>自开埠始,上海迅速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我们诚邀您用文字勾勒:您在上海的亲历亲闻,您与上海的情缘往事。用无数个"我"的故事,来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馆的“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是一座城市的根,是一个人终极意义上的家。档案馆,是化的这种本质特性的重要载体。在这个“精神家园”里,人们可以探究个人和城市的脉.可以考证个人和城市的化“身份”,从而找到个人和城市的化归属感。在档案馆,市民可以触摸到城市的每一次脉动,感受到个人命运和城市发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馆的各种活动,都是为市民和城市提供“化身份”的凭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城市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怎样塑造城市精神?这是上海目前正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我认为,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城市精神的概念,才能对上海城市精神做出准确的归纳和概括,找出我们的城市精神基础与国际大都市比较中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明确如何从加强社会文化的建设方面对上海城市精神的培育,树立起上海城市文明的神韵与品位。  相似文献   

13.
曹婷  张洁 《青年记者》2012,(8):22-2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哺育和传承生命力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的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以及各民族共同创造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壮大提供了精神力量.面对着当下各国文化激荡的文化环境,大力弘扬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增强国有文化资本的市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关系到民族精神与文化力量的丰富和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把文化建设好发展好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建设好发展好文化,需要媒介技术的推动来完成这一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正>自开埠始,上海迅速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逐渐形成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本质是人的精神。我们诚邀您用文字勾勒:您在上海的亲历亲闻,您与上海的情缘往事。用无数个"我"的故事,来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活力和魅力。征文要求:1、以亲身经历或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故事和细节,写出自己与上海的交集。以小见大,揭示个人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通过个人的事例,反映近现代上海城市发展的轨迹,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史文化遗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档案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记录、传承与弘扬的主要载体和来源,对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传播、发展和进步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档案文化要体现时代性。"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申博主题的确立,使上海成为第一个将“城市”作为主题的办博城市。七年后,上海将为世人呈现出宏伟、精彩的世博场馆当然毋庸置疑,这是近年来上海市政建设的手笔和速度所证实了的。但是要使我们的世博会办得“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不仅仅只须水清、地绿的城市环境和壮丽的世博场馆,更包括那些在宏伟场馆背景下向世界展示的上海人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人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既挖掘展示其深厚的文化沉积,又要发挥其现代光辉。城市精神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因此,城市广播新闻人物报道就应解读一个重大命题,怎样用广播多维视角,表达城市精神中一个核心内核,也就是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人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任欣欣 《湖南档案》2012,(10):14-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今年,全国档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相匹配的档案强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文化的重要母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刘扬 《档案天地》2017,(8):48-4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的软实力。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大学文化,是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总和,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有学者认为:“高校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处在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20.
谢宾 《大观周刊》2011,(40):87-88
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了悠远曲折的路程。从远古文明到当代文化实践,中国文化跨越了五千余年的漫长征途,这是一个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不断发展、变革、断裂、进步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不断创造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或文化模式的过程,也是人类整体“自然的人化”的过程,然而在各个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对当时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