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新时期写作学学科的建设中,出现某些方向性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一些研究者热衷于从文艺学、美学哲学等相邻学科范畴中寻找写作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范畴,从而导致轻视对写作本体的研究。写作学学科建设必须突破相邻的理论重围,回归到对本体的研究,才是学科建设的正道。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美学学科,离不开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独具魅力的美学思想体系以文献的方式存在着,要将这一体系转化为中国美学学科建设体系存在着学科性、逻辑性、学理性难度。美学文献在记录内容上分门别类而彼此调和,在记录系统上传递信息而含蓄隽永,在文本体系上真伪具呈而有待辨别,学科体系转化艰难和文献资料有待加工的现实,要求我们建立中国美学文献学学科,去解决这些难题。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美学的标准和文献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在学科建设中的实践标准;要以美学学科和文献学学科交互主体的方式作为建设的指导方法;要以立言为公、发展学科、昌明学术的态度作为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3.
德国现象学美学家盖格尔在美学研究方法上,超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方法之争;在美学学科定位上,将"审美价值"作为美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在艺术本质问题上,主张艺术是一种存在体验;在艺术功能的理解上,认为艺术能够提升我们至生命的顶点。盖格尔的美学兼有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之长,却又超越了二者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4.
论摄影美学的研究对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性质是由其研究的内容决定的.要确定摄影美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就要明确它的研究对象.摄影美学主要是研究摄影艺术的,不是研究摄影技术的.摄影美学不研究摄影艺术的一些具体问题,所研究的是摄影艺术的审美性质、审美价值、审美创造、审美鉴赏以及审美标准.总而言之,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艺术的审美问题(美学问题)的一门社会理论学科,即是说,摄影美学是研究摄影艺术美的.  相似文献   

5.
本从美学学科性质、美的本质问题和美学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揭示了审美的复杂性,阐明了复杂性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推动美学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科建设是我国今日大学建设的中心问题,大学通过学科建设把学科知识、人才、教学、科学研究整合在一起,以达成大学教育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的诸种功能.教育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一部分,跟其他学科既有相似性,同时又因为教育学科的实践特性显现出其不同于别的学科之独特性.  相似文献   

7.
学科建设是我国今日大学建设的中心问题,大学通过学科建设把学科知识、人才、教学、科学研究整合在一起,以达成大学教育在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上的诸种功能.教育学科建设作为大学学科建设的一部分,跟其他学科既有相似性,同时又因为教育学科的实践特性显现出其不同于别的学科之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产生,除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外,还与我国学术界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的状况有关,与我国现代以来美学研究的传统有关。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文艺美学学科的建立,是我国美学研究的艺术学转向、文艺学研究的审美论转向的一个必然结果,是20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几代学人文艺美学研究实践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数学与其它学科一样也存在着美,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简单、和谐、对称、秩序以及奇异等诸方面.美学创造心理学认为:美的意识能诱发创造直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本文探讨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基本内涵,加强学科建设,必须明确其基本内容和主要环节,高校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方向建设、学科梯队建设、基地建设和项目建设,并提出了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翻译学而言,美学模式可以说是翻译学的重要模式之一,原因是美学模式能最充分地反映汉语的本质特点和中华文化的本质特点。中国的翻译美学源于中国的传统哲学和美学,从原始社会至各个朝代推陈出新,其踪迹遍布《周易》、《老子》、《庄子》等经典。严复、傅雷、钱钟书的翻译学理论也无一不是在借鉴传统哲学美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2.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季水河先生的新著《新闻美学》建构的新闻美学体系将新闻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这一总体框架中来探索新闻活动本身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带来了美学学理的纵深层次的发掘,并从多维研究视角和传统超越上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实践美学开拓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艺理论深受康德以来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这不利于文论的建设与发展。在形而下转向的背景下兴起的审美人类学,以日常生活的审美经验为基础,研究广大民众的审美需要,注重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从而有可能超越浪漫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5.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促成了美学研究重点从审美客体和美的本体向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的转变,并把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创造性地提出“内在感官”说和“审美趣味”论,深化了对审美活动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它使美学由形而上的思辨研究开始主要转向具体经验的研究,形成了以经验归纳和心理分析为特色的新范式,为美学注入了“观念联想”、“审美同情”等新观念。它结合时代特点,对美、崇高等传统美学范畴给予新的阐释,注入新的内涵,以诸多原创性理论丰富了西方美学,并影响着近、现代美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季水河先生的新《新闻美学》建构的新闻美学体系将新闻活动纳入人类审美实践这一总体框架中来探索新闻活动本身所蕴含的美学意义,带来了学理的纵深层次的发掘,并从多维研究视角和传统超越上进行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实践美学开拓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学科体系的规范和建立,是在西学的影响之下产生、发展的,西方的审美现代性给予中国现代以来的美学建设和社会启蒙以巨大的理论价值.当西方的异质资源面临本土化和中国传统,当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学科体系冲击传统的“诗文评”言说方式,内在的张力性差异就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从朱光潜美学而言,从美感体验到艺术化人生、从感性直观到从形象中得解脱这一美学体系正是处在中国现代美学转型期的“风口浪尖”之上,是中西差异的典型代表.探求西方审美现代性与中国启蒙美学之间的差异,进而发掘朱光潜美学理论中的审美独立与审美超越之间的胶着和张力,将给现代美学的建设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过去30年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从1978—1985年的“美学热“;1986—1989年的学院化倾向和对中国古代美学的研究;1990—1995年美学被冷落以及这时出现的西方后学与新保守主义的合流;1996—2000年美学的复苏,以及对先锋派艺术和通俗艺术的关注,艺术走出自律思想的兴起;2001年以后的新世纪,主要是探讨在新的国际语境中发展中国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温克尔曼的美学思想对德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拓宽了美学研究的视野,而且开创了历史主义的艺术研究方法的风气;他的“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审美理想甚至极大扭转了当时德国社会上肤浅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0.
美学思想:翻译理论构建的新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思潮的影响下,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注定要成为翻译研究的一种方向.把美学分析运用到翻译中去,有助于实现译文与原文的美学特征的等值.本文在回顾美学和翻译的历史渊源基础上,研究和探讨语际间转化中的美学问题,试图以此来为翻译理论的构建寻找新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