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审美制度问题研究》反思了两种美学传统,提出了新的美学命题,尝试新的美学形态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重新思考现有的美学形态和美学问题,整合现有的研究资源,对于人们重新思考美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推进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审美人类学作为新兴的学科,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跨学科研究。审美人类学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由于是新兴学科,审美人类学研究并不统一,主要有美学模式和人类学模式。对后殖民语境中的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建设而言,中国经验的凸显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感性和身体是同一的,它们与理性的关系是压抑与被压抑的关系,被压抑的原因在于理性主义对二者的歧视,这种压抑同时对现代社会人群的生存产生了种种危机。与此相反,后现代主义文化则主张感性的解放,它表现在身体的凸显、新感受力的提升以及审美趣味的泛化方面,所有这一切,都表征了当代文化的平面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反思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桑塔格的“反对阐释”的理论,站在一种反理论、对理论的抵抗立场上,对传统的内容说,现代阐释体系对艺术作品做出的阐释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批判,提出“反对阐释”之后的阐释问题,即对艺术形式的阐释。同时也是对反对阐释所要走向的文化立场也做出了自我的导向,走向培养新的感觉力的大众文化。由此,这种阐释理论体现了理论的后现代转向反本质主义的、解构宏大理论的、反理智等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