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类似遗嘱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信念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2.
<正>【教材解读】《古诗三首》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课中的三首古诗,《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所写,而《题临安邸》和《示儿》都是南宋诗人的爱国诗作,反映的是相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生活情况,因此放在一课时教学。同是表达爱国之情,两首诗的表达方式各不相同:陆游的《示儿》通过临终绝笔的形式抒写内心的悲痛,表达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而林升的《题临安邸》是通过对南宋统治者的怒斥与愤恨表达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3.
《示儿》是南末杰小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陆游一生主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中国。可是,南宋小朝廷屈辱投降,苟安江南,陆游的理想始终没有实现。尽管他屡遭秦桧等人的排挤、打击,一片丹心,报国无时,但未因此而灰心。即使是在生命垂危的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这首绝笔诗,倾注了诗人强烈的爱国  相似文献   

4.
三易教路就诗论诗——只见一叶不得森林《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  相似文献   

5.
朱秀芳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4):33-35,38
南宋诗人陆游一生写诗上万首,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九千三百多首,是历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了诗人一生不变的爱国情怀,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爱国情怀从单纯渴望抗金、收复中原,把满腹希望寄托于君主、朝廷,到关心沦陷区百姓,对南宋王朝偏安国策愤然提出质间的产生、凝结、升华过程和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6.
《古诗两首》包括《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被彻底平息,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这一胜利喜讯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7.
“九义”小语教材第12册第3课是由《示儿》和新增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组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通过“悲”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第二首诗是唐代杜甫在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是通过“喜”表达为祖国重归统一...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许多人曾经写过示儿诗,反映了他们对子女的严格要求与殷切期望,用心良苦,语重心长。南宋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诗人告诫儿子,成就学问在少年壮年时就要下苦功,但光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还是表面的,要彻底了解事物的本质还得亲身实践。“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这是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的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诗中洋溢着激昂的爱国热情,体现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祖国山河的精神,并教育子女要以天下为己…  相似文献   

9.
案例背景 古诗教学说简单很简单:首先,让学生记住诗人的姓名及生活的年代;接着指导学生背会难理解的字、背熟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告诉学生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一般来说,古诗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完成了。但是这样的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优秀古诗文的热爱,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在短短的几句诗中所要表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叶秋玉 《新教师》2019,(12):38-39
古诗教学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诗人苏轼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望湖楼上饮酒时,对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景色的欣赏。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如何找准切入点,挖掘古诗教学的审美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相似文献   

11.
语文九册29课《古诗三首》中的《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写的爱国诗篇。这首脍炙人口的传世名作,字里行间洋溢着矢志爱国、至死不渝的激情,是向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主要的爱国词人。其爱国词篇慷慨沉郁,表达了词人为国家兴亡而痛惜的感情,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对南宋朝廷缺少英雄、不用英雄、不图恢复中原的憎恶与感慨,表现出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现仅就其中三首略加分析,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古诗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音韵和谐,节奏分明,是美育的好教材。古诗美的领域是一个辉煌的殿堂。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是古诗教学的目的所在。下面我们先对小学古诗作一番粗略的美的巡视。1.感情美。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小语中的古诗,虽然只有短短几行,或爱,或恨,或喜,或忧,感情的表达总是淋漓尽致的。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就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执著的爱国深情。王维的《杂诗》,用明白如话的语言,询问来自故乡的旧友,问他来的时候,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里,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但是强烈的思乡之情却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4.
石伟 《华章》2011,(27)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常常为分裂的祖国而忧郁,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朱自清先生在《爱国诗》中认为陆游“为了民族,为了社稷,他永怀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还认为:“过去的诗文中,也许只有他才配称为爱国诗人,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  相似文献   

15.
学习完北宋诗人程颢的古诗<春日偶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发现学生们还沉浸在诗中那云淡风轻、傍花随柳的美好春景中.刚好今天是作文课,我就乘势引导学生拿起笔,放飞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性美、自然美、意境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 材的美育作用,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通过朗读和吟诵感受美诗具有形象美、意境美、音乐美的特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诗虽然短小,但却塑造了十分 感人的艺术形象。如《示儿》中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短短的字句中 ,塑造了一个至死不忘收复中原的爱国诗人的光辉形象。诗句中洋溢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 想 感情,这种感情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感染。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和 吟诵 这首诗,进一步品味诗…  相似文献   

17.
杨琴 《云南教育》2015,(Z1):62-63
古诗是我国浩瀚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多少文人墨客以诗明志,以诗传情,以诗写史,成就了无数流传千古的大诗人。教学古诗,要让学生会读古诗,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要让学生能正确书写诗句,借助工具书了解诗意,初步了解诗人表达的是什么;要让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获得审美体验,享受古诗的审美趣味。教学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出塞》这首古诗时,笔者按照  相似文献   

18.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也是为人父母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古往今来,不少人借助诗歌这一特殊方式教育子女,留下了许多佳话。南宋爱国诗人陆游,85岁高龄时写了一首传诵千古的《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收复失地,殷殷嘱托儿子要继承父志,为实现国家统一而竭尽全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语文全套教材中共选入古诗40多首,编者对所选入的古诗进行了合理、有序的编排,几首诗编为一课,或集中讴歌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或集中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全套教材中共选入古诗40多首,编者对所选人的古诗进行了合理、有序的编排,几首诗编为一课,或集中讴歌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或集中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