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成都商报报道,记者在27日召开的“国际中小学课程科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获悉。从2001年起我国中小学将开设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通用的基础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以往的分科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开设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分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综合文科以社会科学为主,包括历史、地理和综合实践等;综合理科以自然科学为主,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环境、计算机、综合实践等。…  相似文献   

2.
综合课程是 80年代以来国际上通用的基础教育中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专家普遍认为,以往的分科教育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中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目前世界上已有 10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开设了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分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综合文科以社会科学为主,包括历史、地理和综合实践等;综合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环境、计算机、综合实践等。据了解,今后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将构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其…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文科教学主要使用学科教材和课外读物开展教学活动.相比于理化生等理科类学科所使用的实验仪器与装备,中小学文科类教育技术装备种类较少,被关注程度不高.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落地落实,一些省市的中小学开展了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建设,其中也包括许多文科类教室.文中通过探讨中小学文科教育技术装备建...  相似文献   

4.
面对 1 0 0个国家先期开设理科综合和文科综合课程 ,我国近年加大了学科综合化的步伐。为了尽快走出综合科教师极度匮乏的窘境 ,尽快适应初、高中开设综合课程的需要 ,本文着重总结了实施学科综合工作的一些情况 ,以供大家参考。1 深化认识 ,更新理念1 .1 从教学实践看综合化  相似文献   

5.
录取新生时,按照志愿进行文理分科。第一学年,全部开设文化基础课程。其中文科开设:语文(以阅读与文秘写作、应用文体写作为主)、数学、政治、史地、英语;理科开设语文(以阅读与说明文写作为主)、数学、理化、政治、英语。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考试取得课程学分和课程结业证书。第二学年,学生根据志愿选报专业。各专业全部开设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课程结束后学生通过考试,取得课程学分和课程结业证书。第三学年,上学期开设综合职业 能力课程:计算机应用 与网络、职业道德、职 业指导、公共关系、 《…  相似文献   

6.
英国重视理科教学。90%以上的小学都开设理科课程。中学的一、二年级开设综合理科(包括理、化、生等学科),三至五年级理科教学分科进行。对智力稍差的学生,还可继续开设内容更为广泛的综合理科。  相似文献   

7.
作为综合文科课程的历史与社会以及作为综合理科课程的科学,都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力求超越学科界限,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强调相关学科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中学地理虽属分科课程,但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这决定了地理教师无论是在综合文科课程,还是在综合理科课程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8.
浅论初中综合理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初、高中阶段开设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的做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种课程设置从一出现就受到了专家们的重视,并且在一些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开设综合课程特别是开设综合理科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向,这一趋向必将影响到我国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学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模式。当代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向培养人才模式的高校提出了挑战,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跳出专业的传统观念,把课程设置纵向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文科和理科应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开设一些涉及文、理科的边缘学科以及新型综合学科,以适应学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借鉴国外理工科大学在设课方面的有益做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介绍当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课程体系及其特点。以期从中获得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信息窗     
我国中小学课程将有大变动此次课改具体设想包括:A、小学以综合课为主,低段只开设思想品德、综合实践、语文、数学  相似文献   

11.
八方揽萃     
中小学校将开设综合课程据从最近召开的国际中小学课程科学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上获悉 ,2001年起我国中小学校将开设综合课程。今后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将构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根据教师适应能力和其他条件 ,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 ,也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 ;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摘自《深圳特区报》2000年3月30日)尝试新教法 :几位教师同上一堂课广州海珠区菩提路小学准备尝试一堂课几位教师共同上的教学法 ,认为可将学科之间知识有机联系一起。如语文课《月光曲》 ,由…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学生的各科会考成绩,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共计9门课程,使用因素分析方法对“3 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高考方案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门课程可以科学地分为三类:“文科综合”包括历史、政治、地理三门课程;“理科综合”包括化学、物理、生物三门课程;另外三门课程数学、英语、语文可以看作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科学生都需要学习和考试的课程。这恰好与“3 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高考方案相对应,本文的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初中综合理科课程设计的构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上课程设置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是学科内容的范围起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综合理科课程。综合理科课程发展很快,1968年,在保加利亚的维纳召开的综合理科国际会议上,只有30~40个综合理科课程;到1978年在荷兰奈梅亨大学召开的综合理科教育国际会议上,已知道的综合理科课程有130个(还有很多是会上没有收集到的)。〔1〕根据《世界中学课程博览》中收集到的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发达国家初中理科课程的统计,这些国家的科学课程基本上是以综合课程的形式开设的。〔2〕我国在20世纪20~30年代曾开设过综合课程,后因种种原因未…  相似文献   

14.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课程育人"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途径之一.长期以来,理科课程由于其学科特点,落实"德育"任务的形式势必与文科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以现行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理科课程标准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显性呈现和隐性渗透两个方面针对课程标准落实德育内容进行实证研究,分别从总体分布、纵向趋势以及学科比较(数学、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我国中小学理科课程标准落实德育内容的一些主要结论,以期为我国理科课程的相应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常我们所说的化学课程主要包括化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化学教材的编制以及化学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一、化学课程几个理论问题的讨论1.化学课程的设置形式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开设分科化学,也可开设综合理科;既可开设必修课,也可开设选修课;既可开设学科课程,也可开设活动课程。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学科中心的课程价值观,开设分科化学。学科中心课程强调各个科目由单一的独特的内容所组成。这样的设计倾向于割裂知识,从而割裂学生的理解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知识体系趋向于高度分化和综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放在科技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来研究,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大趋势入手,在充分论证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针对文科教师认识偏差和文科学生理科基础较弱的实际,客观分析了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开设面临和可能面临的困惑,并提出以下构想:改变教育和学习观念、加强调查研究、正确认识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目的、合理安排、选择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重视文理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使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真正担负起素质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
“综合理科”课程的探索与创新杨德壬一、背景“综合理科”是为上海市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教材改革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进入职校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分学科理科课程,已经初步掌握了有关自然科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也熟悉了学习这些学科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8.
在职业学校开设综合课程,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紧迫需要,也是学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的必然要求。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应是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综合课程,它的建设应遵循综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以培养科学素养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学理科教师为核心目标,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综合性、协调性和特长性原则,一般应包括通识课程、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五个模块,本文还对设立职业技能实训单列课程的创新实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兼有理科、文科、管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近两年来,随着研究生规模的迅速发展,每年都有800名左右研究生入学;至今学校已有83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立的研究方向已达126个,特别是其中还有一批为适应我国“四化”事业和新技术发展急需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因此,几年来,我校为硕士生开设的课程数也在不断增加,1980年全校只开设96门,1982年增加到185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