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诗文诵读”的评估报告说 ,73.1 %的家长和86.7 %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能弘扬传统文化 ;88.7%的家长和96.7 %的老师认为对孩子的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 ;94.2 %的家长和100 %的老师认为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据介绍 ,组织少年儿童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熟背中国古典诗文经典 ,是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新推出的具有开创性的跨世纪文化工程 ,“平均每天20分钟 ,坚持3年 ,终身受益”。背诵古诗文 ,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 ,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事实证明 ,…  相似文献   

2.
胡克林 《考试周刊》2011,(88):38-38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80首。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说明》表明:2012年高考文言文的考查更加突出,其中多年未曾在高考中露面的名言名篇默写和古文翻译将再次出现在试题中,同时新增古文鉴赏诗题。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简直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滋养剂。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许多家长看到,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高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以上事实表明诵读经典诗文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中国青基会于 1998年 6月正式启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如今已有 2 9个省、市、自治区的 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 ,孩子们在经典古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 ,气质也高了 ,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古文诵读”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与中科院院士杨叔子于 2 0 0 0年 11月 2 9日的谈话语 )。紧接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 (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 15 0篇 ,含课文 ) ,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背诵推荐篇目 80首。再紧接着 ,下发…  相似文献   

4.
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构建诗化校园生活氛围,使孩子 们耳濡目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倡导孩子们熟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 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将古典诗文、名人名言和警句融入自  相似文献   

5.
冯婉燕 《教育导刊》2007,(11):44-44
1.幼儿教育中的异化现象教育方法机械化。背诵经典曾经流行一时。家长让孩子背诵古代经典的期望是好的,他们希望孩子能够继承古人的智慧与贤德,但是让孩子在一点都不理解古文寓意的情况下背诵,只能是让孩子陷入刻板记忆的痛苦之中。这种机械的教学非但无益,且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幼儿教育机械化是家长们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的,过量地让孩子进行各种枯燥的、机械的训练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只会让孩子形成僵化的思维,变成学习的机器。杜威认为,机械般的活动"不能使人对活动的意义和联系有新的认识,它只是限制而不是开拓意义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43):40-41
<正>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它以独特的文化影响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我校《小学生经典诗词诵读课外阅读过级册》序言中谈到:"经典诵读,使孩子在最佳的年龄段能接受祖国源头文化的熏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自己的人格。"我们以课标规定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为主,适当增补经典的古诗词曲、三字经等,共列出古诗文背诵篇目175首,经典名言警句  相似文献   

7.
一、诵读经典诗文的重要性 中国青基会于1998年6月正式启动中华占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如今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80多万孩子直接参加了诵读工程。活动越到后来家长们越认为,孩子们在经典_占诗文中吸取了做人的精神力量,气质也变好了,就是苏轼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接着,修订版教学大纲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并在大  相似文献   

8.
胡明珍 《教育》2014,(30):3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尤其是古典诗文内涵深刻、意存高远,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千百年来,古典诗文已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小学阶段是学习古诗文的最佳时期。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步入“经典诗文”的殿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呢?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李建忠 《河北教育》2002,(12):21-21
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数千年的文明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让孩子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可让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还可增加他们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新大纲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后面还附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人们大都持这样的观点,认为学生古诗词学得多了,增加了语言的积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然会脱口而出,或运用于笔端,做到“左右逢源”、“意随笔到”。从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  相似文献   

10.
张新胜 《学周刊C版》2011,(8):100-100
古诗文积淀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及早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和伦理道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轻.记忆力最强。教师应让他们遵循“背诵为本.不求甚解.但求熟记”的原则,开展古诗文背诵活动.及早获得古诗文经典的熏陶.做终生受益的文化准备.达到滋养学生心灵的目的。学校要将背诵古诗文成为这些年级学生的一种自觉学习行为.背诵贵在坚持.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教师参与是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优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让孩子从小背诵古典诗文,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13岁以前的儿童是记忆力黄金时期,此时期作诵读训练,无论对加强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格,还是开发记忆力,打好语言文字基础,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反复诵读,促进思维我们平时的诗歌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对诗句意思的理解,让学生将字词的解释生硬地背诵出来,  相似文献   

12.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浸润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启迪了民族智慧.陶冶了民族情操,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从而让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相似文献   

13.
李明 《甘肃教育》2014,(11):72-72
正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可谓字字珠玑,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背诵古诗文的篇数,可见学习经典诗文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领学生感受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  相似文献   

14.
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人类文明的成果,正是通过这些经典诗文而传承的。小学阶段是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在这一阶段.让孩子们学习一点经典诗文.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特有的思想和内涵.这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琳军 《甘肃教育》2007,(2X):18-19
中国的古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旗的精神和品格,对当代小学生来说。开展古典诗文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他们幼稚的心田里,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  相似文献   

16.
去年,复旦实验中学陈老师给班上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完成的学生仅23%!此题始创于日本一家著名的公司,而后渐成经典。陈老师基于部分学生厌学情绪重,花钱大手大脚,方有此举。并为此专门召开家长会作“战前总动员”,如此这般苦口婆心地分析了该项活动的种种好处:便于沟通孩子和父母的感情,让孩子体验父母养育的辛劳,同时也让家庭营造民主气氛。用心良苦自不必说。然而,当天学生就议论纷纷。有抱怨老师没有“人性”的,有认为老师在“作秀”的,有调侃老师不懂现在家里都是洗淋浴的;更可悲的是一些家长不仅不配合,也认…  相似文献   

17.
周燕杰 《快乐阅读》2011,(12):155-156
《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和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小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阶段,正是大量背诵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正确引导孩子的是非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能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为小学生升入初中、高中学习古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我们的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意识到诗歌神秘而伟大的力量。两千年来,诗歌滋养和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经典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目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断的长廊。”如何继承这些经典诗文。继续营造连绵不断的“长廊”,是语文学习的大事。然而.由于诗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析理深刻,风格迥异。学生欣赏起来往往意犹未尽,不可透悟;加上部分教师误认为诗歌教学不过是让学生背诵、积累,致使学生如人五里之雾。甚至读不出其中的韵味。  相似文献   

19.
滨州市实验小学开展语文教改实验以来,我的孩子所在的班级有幸成为实验班。自从参与了这项实验,孩子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孩子能背诵大量诗文,积累了丰厚的语言文化财富。一天,孩子让我给他检查背诵,我一看背诵内容大吃一惊,孩子背的是臧克家的《有的人》,而且背得很熟。他所背的内容出自学校自编的小册子《诗文精选》第一册。这本书选编了 40篇精美诗文,孩子每学期背一册。我从来没见过孩子在家里背诗文,一打听才知道他都是在学校早读时背熟的。没有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轻轻松松背熟了大量诗文,作为家长在为孩子进步…  相似文献   

20.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一、涵泳经典潜滋暗长待薄发诵读古文,满口留香。古诗文要读得充分,读得好玩,要注重孩子的兴趣情感培养和个人体悟的交流,淡化古诗文的表达技巧及其内涵的深度挖掘,通过生动有趣的诵读、文化熏染的赏读、活泼带劲的赛读,让孩子爱上古诗文,走近古诗文,乃至敢于自创古体诗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