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曹有凡 《湖南教育》2000,(17):53-54
教学目标1.学习第三段(第四至第八自然段),分析邱少云在险境中的表现,揣摩他的内心世界;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教学过程师:(板书课题后)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战士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潜伏的?生:战士们潜伏在离敌人前沿阵地只有六十多米的地方,敌人居高临下,战士们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师:正因为潜伏的环境这样危险,所以要求战士们潜伏时纹丝不动。哪知中午时分竟然发生了意外!请看录像。(学生看录像: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师:(深情地)就这样,邱少云在~团烈火中壮烈牺牲了。课文是…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以课文为依托,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发展思维能力为重点的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练笔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插图,描一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有些插图课文中已经作了细致的描写,就无需再写。有些插图课文中未有具体描写,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插图上面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有“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习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把画面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棱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写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二、精彩篇章,仿一仿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  相似文献   

3.
在阅读教学中,定准方向,选好“突破口”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问题,而且有助于冲破程式化教学的旧框框,为学生创造自学多练的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试介绍几种突破口选择的方法,以求指教。 (一)从图入手,指导学文,图文对照,促进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有位老师从文中“没揶动一寸地方”这句着手提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烈火烧身的时候,邱少云同志一动没动。请同学们仔细看书上的插图深思。看看邱少云到底动没动?”这一意外的问题,吸引了  相似文献   

4.
一、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如吴传姿老师执教《第一场雪》第二课时:师:学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揭示来制定。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三四两段,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怎样学懂课文的。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中美丽景色。师:“瑞雪兆丰年”怎么回事知道吗?生:知道,课文里告诉我们了。师:我们总结出第一个学习目标:“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雪后美丽景色,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小黑板出示)师:同学们看课文思考练习2,想一想第二个目标是什么?生:知道作者对第一场雪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生:知道…  相似文献   

5.
《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教师抓住最能体现邱少云崇高品质和英雄行为的词语———“纹丝不动”,让学生根据这个词语提出能帮助读懂课文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确定了课文的主问题之后,将学习探究的过程交给学生,由学生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读悟,对课文语言文字进行探究。到了结课阶段,形成了如下的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为什么要?为了整体为了胜利什么情况下?烈火烧身怎样?千斤巨石结果?自我牺牲战斗胜利下面是教师利用板书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片段实录:师:同学…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小语人教版第十一册第14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第8节,内容如下: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教学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对英雄在烈火中的伟大壮举及当时的人物心理有比较深刻的领悟。为此,在学生熟读这一节的基础上,我将这一段文字写在黑板上,并在下面画了一双眼睛,然后让同学们看黑板,边读内容,边看图画思考: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  相似文献   

7.
马燕 《四川教育》2001,(6):21-21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看图初读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每幅图的意思写出来的。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一段。 1.抽读一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2理解词句。 (1)“忽然”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明明一听蛐蛐的叫声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3)“草丛”指哪儿? 3.如果你是明明,你又那么喜欢蛐蛐,你会想什么?看图说说明明的表情,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抽读) 4.齐读思考: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讲了什么吗? (二)学习二段。 1.明明这 么喜欢蛐蛐,当 他发现一只好 蛐蛐的时候,他 会怎…  相似文献   

8.
1.分析关键词语。课文中有些词语是表达中心思想的传神之笔。如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词语,点明事情意义的词语,可挈领全篇的词语等。对这类词语,教学时应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意义,从而受到教育。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可抓住“纹丝不动”一词,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部队为什么必须趴在茅草丛里纹丝不动?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是怎样纹丝不动的?他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通过层层剖析,使学生懂得邱少云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和战斗的胜利,为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严格遵守纪律,可使邱少云的高尚品质和人格力量充分展现,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说个谜语,大家猜猜看。“像鼠不是鼠,背上钢针竖。受惊缩成球,天下无敌手。” 生:(齐声)是刺猬。 师:对了,是刺猬。(板画刺猬)它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冬眠》一课中介绍的一种非常可爱的小动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阅读《冬眠》一文,了解刺猬是怎样冬眠的。(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刺猬是怎样冬眠的;2.作者是怎样观察刺猬冬眠的;3.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现在,同学们带着我们的学习目标轻声自由读课文的3-14段。一边读,一边勾画。老师将出一组知识竞赛题,看看谁了解的动物冬眠、…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学习作者饱含感情地具体叙事 ,在叙事中说真话、吐真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领悟表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我们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都深受感动。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哪些内容表达的?生读课文 ,回答问题。师板书。这些事例 ,怎样叙述才能表达感情呢?这就是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一)领悟作者具体叙事表达感情的方法。1.同学们快速默读3~6小节 ,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学国语的情景。生默读 ,概括。如果用这两句话概括叙述这件事 ,能不能表达…  相似文献   

11.
邱燕  张德全 《考试周刊》2011,(48):56-56
一、复习导入,把握整体师: 孩子们,你们已经初读了第18课,请同学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里?(强调“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前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祖父的园子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我”在祖父的园子里又是怎样生活、成长的?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作者念念不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跟随作者走进这个大园子。  相似文献   

12.
那一节公开课带给我的“震撼”让我至今难忘。  那一天,来听课的是本区教委、教研室的十多位领导和兄弟学校的三十多位教师。我们校长非常重视,课前一再叮嘱:“这节课要教出风格、教出水平。”  我选择的课题是《我的战友邱少云》。检查完学生预习情况后,我放了一段录像,是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情景。为的是激发学习兴趣,便于把握文章重点。在分析课文时,我照例征求学生的意见,同学们一致要求: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利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是我们班的拿手好戏,因此,我对学生还是比较放心的。  看着孩子们边读边划,圈圈…  相似文献   

13.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五年制第九册第四训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作者目睹邱少云隐蔽潜伏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说明了邱少云是自觉遵守纪律的模范和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伟大战士。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因而,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了解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来体会他的高尚品质,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根据本课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联系周围环境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志愿军战士潜伏的情况,着力表现他们所处环境的特殊…  相似文献   

14.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丰碑》。(板书课题)上节课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 ,大家能不能概括地讲讲“丰碑”的故事。概括地讲比具体地讲还要难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思考一下应该怎样讲 ,然后自己小声练习讲讲。(学生默读 ,思考 ,各自练习。)师 :哪位同学先说?其他同学要仔细听 ,找出优点和问题。生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中艰难地行进。将军正忧虑战士们能不能克服困难 ,走出云中山时 ,警卫员报告说 :“前面有人冻死了。”将军很生气 ,他快步朝前走 ,看见一个老战士被冻僵了。他更生气了 ,让人把军需处长叫来。后来 ,他知道了被冻死的人就是军…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 :讲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 ,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同学们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美丽的公鸡》一课的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是怎样描写这只公鸡的外貌呢?(生齐说 ,师画公鸡的简笔画。)这只公鸡的外表的确很美 ,它的心灵是不是也像外表一样美呢?学习完这篇课文 ,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们边看投影画面边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二、讲读第二自然段1 公鸡和啄木鸟比美的内容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请大家打开课文 ,齐读这一段。2 公鸡吃得饱饱的 ,挺着胸脯 ,挺着胸脯是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做人挺胸脯的…  相似文献   

16.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孙中山,课文写了他一件什么事?(破陋习)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儿的“陋习”指什么?(缠足)“破”的意思是——(破除、废除)
  3.让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相似文献   

17.
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极端危险处境 ,从而更深地理解邱少云牺牲的壮烈 ,在教学这一课时 ,可紧紧抓住“作者心情复杂”这一小节 ,由提问到逐一深化 ,扩散学生思维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邱少云意志之坚强、思想境界之崇高这一主旨。师 :请一个同学读读第7小节 ,看看“我”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 :“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师 :怎么复杂?说具体点。生 :担心、矛盾、祈求、痛苦。师 :担心什么?生 :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 ,或者突然叫起来。师 :为什么这样担心?生 :因为邱少云才21岁 ,很年轻 ,经受锻炼少 ,怕忍…  相似文献   

18.
师 :这节课继续学习21课《詹天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谁能说说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教学伊始 ,引导学生抓课文重点内容 ,直奔人物的特点 ,发挥主导作用。】生 :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他主持修筑了我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师 :看!课文第1段先概括写詹天佑的主要贡献。后面几段又写了什么呢?生 :接受任务 ,修筑铁路 ,提前竣工。师 :课文是怎样具体写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呢?(指名读第2段)清政府刚一提出修筑计划时 ,帝国主义国家的态度怎样?请抓关键词语来说。生 :阻挠、要挟。师 :他…  相似文献   

19.
师上节课 ,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外收集来的有关资料 ,并且已经做了认真的自学。这节课 ,我们就在大家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认识 ,品读欣赏。现在请大家打开书 ,自由速读课文 ,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析 :开门见山 ,交待清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 ,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走的“路” ,而不是盲然地跟着教师跑。(生朗读课文 ,思考发言)师 :下面谈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小夜莺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谁来说说文章的思路?生(甲)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 ,共分为四段。第一段讲了军官让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 ,准备好了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葡萄沟。(板书 :葡萄沟)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那就快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吧!学生自读课文感悟 :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相机板书 :是个好地方。三、细读课文 ,指导朗读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你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一段。1 学习第一段。(1)学生读第一段 ,边读边悟 :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葡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