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狱中联欢》(第十一册)一课按照新年大联欢的过程,写了“唱歌”、“交换礼物”、“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内容,其中重点写了“贴对联”和“表演节  相似文献   

2.
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 ,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 :师 :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 ,想一想 :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生 :写鱼的各种样子。师 :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生 :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师 :说说理由。生 :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样 ,什么样的鱼怎样。师 :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 :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 ,…  相似文献   

3.
《狱中联欢》选自长篇小说《红岩》,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时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而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根据这一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那些对联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组织教学:一、把握主线,理解内容这篇课文具体描述了重庆解放前夕,我们的革命前辈所进行的狱中斗争。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首先对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可设计如下教学环节: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狱中联欢分别写了哪些内容?3.完…  相似文献   

4.
华丽  万成权 《湖北教育》2000,(11):24-24
《精彩的马戏》(第三册)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先看插图,再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 生:这段话写猴子爬竿,十分精彩,逗得观众哈哈大笑。 师:谁说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位同学说得好,因为他不仅说出了谁表演了什么节目,还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主要描写了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中的革命者在1949年的新年为庆祝革命胜利、新中国诞生在狱中以联欢会的形式继续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动人情景。全文按联欢会内容的顺序记叙 ,分别写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和表演节目四部分。其中 ,详写了“贴对联”和“表演节目” ,这是教学的重点。而“贴对联”中出现的对联因为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监狱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和赞颂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的 ,所以大多含义深刻…  相似文献   

6.
<正>一、阅读、梳理、对比——中心句里有秘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生:花钟。(师出示图片)师:这个图上,花在哪里?一起指给我。(生指图下面的“花”)师:钟在哪里?(生指图上面的“钟”)师:上面表示时间的大的,我们叫钟。小的叫——(指手腕表)生:表。师:花和钟有什么联系呢?把课文打开,请同学们读课文,边读边想:什么是花钟?这篇课文围绕花钟写了什么内容?  相似文献   

7.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师 :这节课 ,我们学习第十三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板书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 ,同学们会想一些什么问题 ?生 :“十六年前”指的是哪一年 ?生 :是谁写的回忆 ?回忆了些什么 ?生 :都十六年了 ,为什么还要回忆 ?……师 :(把学生们提的主要问题写在黑板右边 )以上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文 ,在课文或其他参考书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自学课文 ,查找有关资料 ,同桌相互交流 )师 :(大约过了10分钟 )好了。现在 ,谁能回答刚才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 :刚才 ,同学们通过自己提问、自己学习和互相讨…  相似文献   

9.
片段一:师:威尼斯是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旅游景点非常多,作者为什么在众多的事物中只选取“小艇”来写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生1:因为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生2:因为威尼斯的小艇样子比较奇特。生3:我想可能是作者乘坐过威尼斯的小艇,感觉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仔细,从课文的叙述中理出了作者只选择“小艇”来写的原因。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艇呢?请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小艇样子奇特船夫驾驶技术好小艇作用大)师:课文主要从三…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詹天佑》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同学们,通过自读课文和查阅相关资料,你读懂了什么?有没有疑难?(学生纷纷举手,谈论自己自读的收获)生:我知道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生:课文具体讲述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包括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等三方面内容。师: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疑难问题?生:我觉得这篇文章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是多余的,应删去。因为这两段没有写詹天佑,就是没围绕主题写。师:请大家读一读、…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李兆兴老师一直坚持“以读为本,加强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自能读书的能力”这一原则。他总是想方设法多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已表达的机会,从中了解学生读书的情况,摸到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请看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的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什么事?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事。 生2:主要讲了大年夜小女孩在街头上卖火柴的事。  相似文献   

12.
丛蓉  丛筱燕 《山东教育》2002,(34):30-31
师:同学们好。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翠鸟》。谁会写这两个字?好,请你写到黑板上。大家一起看,他写得对不对。师:写对了吗?生:“翠”字写错了。师:谁来给他提个醒,怎样改对这个字。请你自己找个小伙伴来讲吧。生:“翠”字上面的“羽”字没有钩,下面的一竖刚刚出一点头,不穿过去。师:对,赶快改一改。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为什么给这种小鸟取名为翠鸟?“翠”是什么意思?生:是因为这种鸟身上的羽毛大部分是翠绿色的,“翠”是翠绿的意思。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查字典了。师:真好。不懂的词查字典,你很…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丰碑》。(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通过预习,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板书:“军需处长”)生:红军队伍的任务很艰巨,行军条件很恶劣。生:我补充,课文写了将军开始为军需处长生气、发火,可是知道军需处长被冻死以后,对军需处长表示了深深的敬意。(板书:“将军”)生: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同学们课前预习得很好。请再说说你有哪些不明白…  相似文献   

14.
一、引导学生感悟要把握“轻重”这是《景阳冈》的一个教学片段:1.引入激趣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景阳冈》这一课,你们觉得用怎样的方式学好呢?生:这篇课文很有趣,演课本剧,演课本剧……(学生们在下面喊)师:那好,就演课本剧。师:要想表演成功,必须先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先读课文,然  相似文献   

15.
师:请打开书142页,我们先听一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听录音。) (指名认读生字词,并正音。) 师:课文讲谁全神贯注? 生:罗丹。 师:(板书:罗丹)老师加几个字,同学们将它补充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板书:罗丹全神贯注地)  相似文献   

16.
案例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A:课文第十自然段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我觉得“站满”一词用在这里不够准确。师:你能说说不够准确的理由吗?生A:因为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而这里又写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师面向其他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生:我也认为“站满”一词用得不够准确,因为课文第六自然段写“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这天漳河边上不可能站满了老百姓。生:还有,课文第八自然段写到邺“年…  相似文献   

17.
师:在今天这个大热天儿里,我们学习一篇能让人体会到凉爽的课文,《第一场雪》。(板书:第一场雪)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生:课文为什么叫第一场雪?生:作者为什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生:什么叫瑞雪?生:既然冬天的夜晚格外寂静,为什么还要写些声音呢?〔学生把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这是一次集中反馈,这样设计,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师: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说明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这节课我就和大家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还要解决同学们…  相似文献   

18.
孙传文 《山东教育》2003,(13):35-35
《观潮》是人教社大修订版教材高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了壮丽、雄奇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有位老师在本篇课文的教学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课堂上又出现了下面的情景:生①: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师:请讲。生①:按课文题目下面“预习”里说的,课文最后一部分写的是“潮退之后”的景象,课文的最后一句却是“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不过,解决问题还得靠同学们自己。大家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去读书思考,也可以小组讨论,相信大家能得出结论。(同学们兴…  相似文献   

19.
一、导入1 今天继续学习第四课———生齐读课题《丑小鸭》。2 “丑”是什么意思?(难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丑小鸭的?(师贴丑小鸭图 ,生述 ;师板书 :灰灰的、大大的、瘦瘦的)3 请同学看图复述丑小鸭模样。4 可怜的“丑小鸭” ,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日子过得怎样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31页。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想一想这段讲了什么?投影 :丑小鸭来到世界上 ,除了鸭妈妈疼爱他 ,谁都欺负他。2 让我们一齐来读这一句。3 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丑小鸭没有朋友 ,丑小鸭真可怜 ,只有妈妈疼爱他 ,大家…  相似文献   

20.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在这一段中,作者主要写了沙滩上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学生自学,分组讨论,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这是给学生读中提问作示范。〕师: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谁来说?生:作者写了沙滩的贝壳和喧闹的沙滩这两处景物。生:我认为,贝壳写得非常具体。作者留心了海滩上的事物,用“各种颜色各种花纹”写了贝壳的种类多;“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具体地写出了贝壳的形态,没人理睬。生:我认为沙滩上喧闹的景象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仅写了“银光闪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