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湖南田赋征实的实施与国家战时粮食政策的推行有密切联系。随着湖南田赋主管机关的调整,田赋征实过程中又推行"随赋带购"和"随赋带借",取得的效果十分显著。尽管田赋征实加重了中小农户的负担,但是在保障军粮、供给公粮与调剂民食、稳定经济形势和消减通货膨胀上有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战时湖南乃至全国财政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析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之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赋征实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为解决军粮民食问题而实行的战时政策.在当时全民抗战的情形下,为坚持持久作战,保证军粮的供应无缺,实行田赋征实政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行征实的过程中,由于制度与人员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弊端百出,贪污现象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1941年.国民政府开始实施田赋征实政策。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平抑粮价,满足军队和公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在抗战时期,田赋征实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通货膨胀日趋严重.为了稳定粮价,满足军队和公职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国民政府于1941年对土地税收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田赋征实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国统区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实行田赋征实之后,为了保证粮食的完好无损并及时供应军需民用,国民党政府拔出大量经费,修建为数庞大的粮食仓库,并制定了一系规章制度,采取有力措施,从粮仓调查、仓址选择、仓库设计和施工、仓库验收、粮食入仓、保管、粮食出仓等做出严格规定。这不仅保证了粮食的及时入仓贮藏,减少了粮食因霉烂变质、虫蛀鼠噬而造成的损失,而且对于抑制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保证军需民食的供应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西康省为了落实国民政府田赋征实仓建设的政策,进行了收纳仓、集中仓、聚点仓的建设。西康省分成康属、雅属和宁属三区,聚点仓在康、雅、宁三属建设基本平衡,而雅、宁两属的收纳仓和集中仓的仓数、仓容都比康属大。西康省田赋征实仓实际完成的规模较计划缩减,在全国处于滞后的水平,但随着这项工作的进行,它也促进了西康粮食仓储建设的发展,对于稳定战时西康粮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日本社会关于幼儿园和保育所的二元制运行机制进行着多次的改革,为了改变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分立状况,近年来日本政府推行了具体的措施,确立和实施了"认定儿童园"制度,这是日本幼儿教育历史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认定儿童园"制度由政府主导,切实加强了"幼保一元化"的改革进程。然而,"认定儿童园"制度的实施需要对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处理,涉及多方面问题,但目的是为了使儿童教育机会均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为迅速结束侵华战争,开启了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的"桐工作".国民政府出于多方面考虑对日本的这一工作采取了回应,并与之进行了多回合会谈.经过近一年的商谈,"桐工作"走向末路,但客观上这多轮会谈却有意无意地影响了抗日战争的进程,给国民政府的抗战带来了一些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9.
"印象·刘三姐"是以"刘三姐"为主题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讨论"刘三姐"传说的起源与流播不仅对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对这一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很大的价值。据现有文献资料,"刘三姐"传说在明末清初就已定型,这一人物并不具有征实性。"刘三姐"传说在明清时期的流播范围小,故事单一。而在五四之后,其流播区域渐广,故事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10.
1924年改组后,国民党自上至下建立起一套完备的党务组织系统。后经"北伐"完成统一,国民党正式独掌全国政权,"以党治国"体制遂开始在全国推行。自此,"党政双轨"制正式在全国实施。按这一制度的设计,地方党政之间是一种地位平等、相互合作的关系。但在地方势力严重、派系斗争不断的情况下,山西省党部的生存状态却极其艰辛,始则几欲流产,继则难以发展,明显呈现出与"党国"的制度设计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安徽省按照国民政府的决策和部署,在国统区实行了严格的粮食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实行粮食调查统计、办理田赋征实、供应军公民粮等,有效保障了国统区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支撑了安徽战场,为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七七"事变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观点从国际到国内被认同了近五十年。近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中国现代史研究的深入,"七七"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起点越来越成为不被支持的观点,2008年9月18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征集的两份来自日本的史料更成为驳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起点论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刘夙 《中学生百科》2011,(18):44-45
畅销小说《山楂树之恋》被著名导演张艺谋搬上了银幕,"很清纯地火了一把"。小说里面描写了一棵"怪树"——开红花的山楂树。小说中的人物王村长说:"这棵树呀,本来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有无数的抗日志士被日本鬼子枪杀在这棵树下,他们的鲜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政界与学界在粮食统制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偏旧偏新"倾向:一是中国素来无粮食管理的传统,而主张粮食放任政策;二是期望借鉴西方国家粮食统制模式来解决战时中国出现的粮食问题。随着政、学各方讨论与研究的深入,他们又力图寻求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管理道路,采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结合的方法,恢复古制"田赋征实",控量以制价。关于粮食统制问题的论争反映出抗战时期政、学界良性的互动关系,为国民政府粮食统制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与选择。从学术史角度来看,该时期围绕粮食统制问题进行的讨论与研究,对中国历代粮食政策进行了总结,也开创了现代中国粮食史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红领巾》2005,(Z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特地编发了纪念专辑《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6.
《红领巾》2005,(Z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特地编发了纪念专辑《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7.
柏林战役     
《红领巾》2005,(Z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特地编发了纪念专辑《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8.
《红领巾》2005,(Z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特地编发了纪念专辑《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9.
清代雍乾以后里甲制度趋于废弛,"乡地"成为各地的主体性乡村职役组织。乡地不同于保甲,是一种职能全面的地域性乡役组织,一般以村、庄等自然聚落为基层单位,其上置各级"地方"。各地乡地组织的生成途径互有不同,有些是出于原有地域性乡役组织的转化,有些是出于里甲组织的地域化演变,有些是伴随里甲制度的废除而创建,有些则长期与里甲组织共存,此外,有些地方的乡地通过编联保甲得到充实,呈现次生形态。乡地组织承担的职能包括催征田赋杂税、摊派征发差徭、报告刑事和治安事件、在民事诉讼和刑事案件审理中承担各种责任、进行道德教化和调节民事纠纷、办理保甲和统计户口、办理抗灾赈济事务,以及奉官府饬令办理各种临时性事务。清中期以后的乡地制度,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政治的实用主义特征,可以反映中国政治发展中国家组织逐渐向乡村社会延伸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2005,(Z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正义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及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今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本刊特地编发了纪念专辑《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段历史, 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