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笔者在收集邮资机戳时,发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同一个戳号,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戳式。现将笔者收集到的一些情况做简要介绍:一、戳面文字一样,戳号排列位置相同。如图1、2日戳图和邮资图戳的文字,排列位置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09,(12):59-59
《戳趣园》诚征近期各种风景戳、宣传戳,欢迎投稿,"戳"聚一堂,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3.
戳趣园     
《戳趣园》诚征近期各种风景戳、宣传戳,欢迎投稿,"戳"聚一堂,与同好共赏。  相似文献   

4.
戳趣园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戳趣园也重新"包装"了一下:增加一些戳的简要介绍、点评,更加突出戳趣园的"趣"字。不过,调整的仅仅是形式,不变的是我们对戳共同的爱好,还望各位同好继续支持,让戳来得更猛一些吧。  相似文献   

5.
台湾风景戳     
台湾地区于1957年4月25日启用第1枚风景戳——台湾阳明山(图1),现已两次更换戳型,4次变更戳面。最早的台湾风景戳,戳面标有阿拉伯数字和时间(图2),使用黑色油墨销戳。1958年9月22日戳面变化,加镌篆体“邮”字,并有一个小圆圈,日期(阿拉伯数字)保留年、月、日,取消时、分(图3)。1961年12月15日台湾更换新戳,在戳面地名旁加刻景点名称,如日月潭、光华岛、青草湖水库等。从1968年7月16日起再次换用新戳,取消了日期字钉(图4)。现在使用的是六角形的风景戳(图5)。  相似文献   

6.
戳脚     
戳脚:是以腿脚功夫为主的一种拳术。相传起于宋朝,盛于清末。戳脚侧重腿功、脚功,而且技法系统,享有“北腿”之誉。拳谚中说:“拳打三,脚打七”、“手似两扇门,全靠脚打人”,是说腿脚在武术技击中极为重要。传说中的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故事中,武松就是使用戳脚中的玉环步、鸳鸯脚取胜的。戳脚流传至今有文、武趟子之分。戳脚的技术特点是:手脚并用,矫捷刚健,紧凑严密,灵活善变。以腿法见长。戳脚的套路在练  相似文献   

7.
一封廿一戳     
一件实寄封上,通常会有:寄出局销票的收寄戳;投递局的落地戳,即投递戳;路途遥远者还有经过中转局时的中转戳;投递员的名戳或者代码戳;邮政业务指示戳,如挂号(R)、双挂号(AR)、欠资(T)等戳记。一件被集邮界视为完整的实寄封,收寄、投递戳是必不可少的,故一件封上有2-4个戳记者较为常见,而多到十余个戳记,已属罕见了,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8.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2):64-66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月5日《戊戌年》邮票首发,1月10日《拜年》邮票首发,集邮圈的开年总是这么热闹,每年的这个时候,戳趣园自然也会迎来一大波"生肖戳"、"拜年戳"。今年是狗年,说实话,全国各地带"狗"字的地名着实不多,于是,各地纷纷启用"临戳",这也好理解,生肖可以说是邮迷们最关注的一套邮票题材了,为此讨个好彩头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9.
邮政副戳就其外型、规格和功用是多种多样的。绝大数邮政副戳是单一用途,一戳多功用式的较为少见。笔者收集到3枚一戳多功用戳,现介绍如下: 其一是哈尔滨市南直路邮电局使用的直径40mm圆形三格式副戳,该戳上格为双行文字内容的存局侯  相似文献   

10.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10):64-66
近日,收到湖北武汉邮友付家煌发来的一篇稿子——《30年前的东西南北“四最地名戳”》。文章标题强调的是“四最地名戳”,但通篇读下来真正让作者难忘的,还是在寻戳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素未谋面的热心人。这篇稿子稍长,完全可以独立成文,但编辑斟酌了一番,还是放在了这里。因为戳趣园是集戳者的园地,而每一个喜欢收集邮戳的人,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10):68-70
集戳乐 对于戳友来说,愉快的盖戳经历总是难忘的,让人忍不住津津乐道,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戳的喜爱,更有对戳中凝聚的人情的一份感动。新疆邮友曾夙军就有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几个月一晃就过去了,回想起在喀什的盖戳经历,令我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4):64-64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近些年,各地邮政在邮资机戳方面持续发力,推陈出新,引发了新一轮的收集热度。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推出邮资机戳的同时,有的地方还会设计制作专门配合戳的封片,为邮迷们又添一份邮趣。《集邮博览》杂志社在北京,  相似文献   

13.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3):70-71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年春节在二月中旬,所以第3期的编辑工作在年前就基本告一段落了,在整理这一期戳趣园的稿子时,发现不少有时效性的戳还是岁末年初的,不过,邮戳记录事件,什么时候都不晚。先给大家奉上一套“大戳”,这是2月16日,也就是正月初一推出的“山东邮政戊戌年春节拜年纪念邮戳”(图1),一套20枚,“大戳”之称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4.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2,(7):78-80
“因为山在那儿。”这是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在被问及为何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的著名回答。 编了这么多期戳趣园,我斗胆借这句著名回答调侃一下邮友,集戳的各位,是否也有这种“因为戳在那儿”的心态呢?  相似文献   

15.
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邮政支局(邮政编码201206)于2001年1月10日换用欠资戳,旧戳用至前一日,新旧两戳规格相同,都是40×25双圈椭圆形,唯新戳"分"字刻在戳上,旧戳金额数字及单位都须手写,而图示尾日盖用的旧戳下环文字已模糊难辨。  相似文献   

16.
错字包裹戳     
近得一批包裹单,整理中发现包裹资费戳、包裹副戳,不规范者有之,错误者  相似文献   

17.
戳趣园     
正贵州也有"P.T."戳2014年第三期《集邮博览》刊登了一篇有关国内邮资已付戳上"T.P."错刻为"P.T."的文章,作者文中提到"这种类似的错戳是否在其他省市局亦有发现……"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贵州也有。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彭茂吾先生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邮资已付日戳志》一书,专门有"P.T.戳"一节,"‘T.P.’是法文邮资已付的缩写,刻成‘P.T.’就不知是什么意思了"。仔细看所附的邮资已付戳,为贵州贵阳使用,时间是1993年2月5日(图1)。由此看来,"P.T."戳还有不少。(甘肃周轶超)  相似文献   

18.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12):62-65
1集戳乐 戳趣园“改换门庭”已经有几期了,从尝试摸索到形式基本固定,离不开各位邮友的热心“支招”,比如近期给“1、2、3”分别加上了小标题,就是参考了北京邮友林丰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落戳邮情     
笔者也是个集邮迷,近年来迷上了原地实寄邮品的收集,这实寄邮品讲究的就是双戳全,也就是起码得有寄递局的销票戳和投递局的投递戳。一般来说,寄递戳是少不了的,销票是邮局处理邮件的首项工序,但是投递戳就不一样了,有的邮局偏偏不盖落地戳,这使集邮者大伤脑筋,而有的邮局虽然盖落戳,但往往因为人工盖戳的速度快,漏盖也是家常便饭,偶遇一枚漏销投递邮戳的实寄封,集邮人茶  相似文献   

20.
自制戳图卡     
徐进 《上海集邮》2003,(7):35-36
新邮发行当天,集邮公司都特制首日纪念邮戳,供集邮者盖用,自绘图卡,贴票销戳,是适合中小学开展的一项集邮活动,花钱少,操作简便,自娱自乐的味道浓厚。戳图卡集票、戳、画、章于一体,日积月累,自成一体,也不失为开放类集邮展品的一种素材。 怎样制作一张精美的戳图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