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少教多学"是适应当今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也是解放学生学习"生产力"的正确途径,"少教多学"策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二课堂的开展为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让高中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高效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高效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如何围绕认知冲突展开教学,让认知冲突成为课堂火种,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疑惑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辨,在思辨中纠错、明理,使课堂呈现教者动情学者入迷、精  相似文献   

4.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9+32-29,32
何炳章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从陶行知先生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从段力佩先生的"教育教育,重点在育;教学教学,重点在学",到何炳章先生的上述观点,"自育自学论源远流长,被一代又一代教育教学改革者奉为圭皋,并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这也是洋思教学的精髓,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教"的研究,但是忽视"学"的探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曾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他们能不断改善自我认知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未来公民不断提高的要求。本文就此问题从四个方面做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柯宇 《生活教育》2012,(8):42-44,47
在学习研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效教学思想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深刻的启迪。当年陶先生的相关论述及其成功实践,对于今天如何贯彻新课改精神,如何指导课堂有效教学,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极其现实的指导意义。一是"我们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移。"二是"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三是"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四是"教师要有‘爱满天下’的胸怀,热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8.
王美霞 《河北教育》2014,(11):42-42
2012年,我校开始了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短短两年时间,生本教育便以良好的效果和成绩通过了常态教学检验,收获着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解放与进步。一、"无为而为"的课堂理念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输性教学相对立,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保证学生独立的活动空间和学习空间。基于此,我校制定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不教而教"的课堂理念,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潘全霞 《成才之路》2010,(11):34-35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观点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教"的真谛,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自学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百度"生本课堂",会显示19594条结果。可见"生本课堂"是一个热门话题。如果你到基层学校,领导、老师谈论最多的也是"生本课堂"。什么是"生本课堂",笔者查阅了一下资料:生本课堂具有三大特征: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自主、合作、探究"是生本课堂的中心内容。"以人为本"是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生本课堂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是拥护生本课堂的。可是生本课堂在实施的过程所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应该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11.
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教师教得怎么样,不能单从教的方面去做出评价,关键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我们说,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质,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使学生的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均能得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教学的指导思想。目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已成为教师们共同关心和探讨的热点问题。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呢?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这是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先生的话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民族地区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需要灵活变通地将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尤其是班主任。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vid P.Ausubel)曾经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矢口道了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可见,初中物理教学中,学情分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呼唤富有活力的课堂,一节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除了基于教者本身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教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改变"教教材"的旧观念,应以学生"如何学"为着眼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剪裁、补充与设计,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李海 《青海教育》2014,(1):62-6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除了与原有的认知基础有关外,更多的是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受一定的思想支配,在学校课堂这一专门的教学场所内进行的教学、组织管理活动等的表现.顾泠沅先生在《教学实验论》中总结上海青浦实验研究经验时指出:根据课堂的教与学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三种水平:记忆性水平的教学、解释性理解水平的教学以及探究性理解水平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课堂。王尚文先生在《"入侵"与"生成"》一文中提出,生成是一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即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通过对话共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空间。笔者认为,"六大解放"在我们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珍视个性化的解读,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供听说读写的时空,从而解放学生。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想象无极限、表达无障碍、知识无止境。因此,开放的课堂总是快乐的。一、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灵性的教育。课堂教学理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因此,在解读教材时,教师要善于发现、设计值得学生探讨、争论的开放性话题,让学生灵活地组合、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从而更近距离地与文本、主人公、作者对话,读出文字丰富的内涵。课堂上,在两种甚至多种思维发生碰撞时,教师应  相似文献   

18.
分析"洋思"课堂教学实质及课堂实践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课堂教学现状;揭示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展示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巨大变化;探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实施途径;提出面对当下的实施困境,教师必须调整好姿态,以一种开放的胸襟和长远的发展眼光改变自己教学策略,为提升自身课堂教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不断学习、借鉴,在不断地践行"洋思"教学理念的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解放教师自己。  相似文献   

19.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后教",是指在课堂上,在"先学"的基础上,在教师积极而有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之间进行的合作实践、探究、学习。"后教"的主体是每一个学生,是学生集体的互教、互研、互学。教师在"后教"中起科学"导教"作用。"后教"体现了中外优秀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彭跃为 《学语文》2014,(4):9-10
如何确定散文教学的内容?我想,有两点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学生的课堂需要;二是散文的文本体式。下面我将针对这两点来探讨真散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 一、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教学,顾名思义,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教,而不关注学生的学。教师在上课前总是在思考"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学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