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妙哉,汉语     
一次,一位外国记者在座谈会上采访周总理,问了三个很挖苦的问题,周总理如实地回答说:对不起,敝人无才,实在不知如何回答。外国记者鄙视说:我这不是对牛弹琴吗?周总理面带笑容地回答说:对,牛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一份校本课程课堂实录的个案文本显示,傣族学生不回答教师所提问题有三种情况:不会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愿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不会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有:傣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导致他们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傣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偏差,导致他们不愿意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或是母语系统向汉语系统转换复杂导致傣族学生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因此加强校本课程在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作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我与人合作在小学一年级试验过“问答作文”教学,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把自己对问题的回答写下来。所提的一串问题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式,表现出一定的思路,学生的回答逐渐通顺连贯;问题逐渐概括,回答逐渐形成有中心有层次的一群语句。举例如下:问:现在是冬天还是春天?外面什么风吹起来了?那是一棵什  相似文献   

4.
开心巧克力     
楚楚 《科学启蒙》2009,(Z1):30-31
聪明的人一位哲学家对一位学者说:"如果有人问你问题,你不要马上回答,因为这是很愚蠢的,聪明的人会想一下才回答。"学者问:"你确定你也是这样吗?""是的。"哲学家马上回答。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教师的设问与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是正常的。对学生的回答在教师也不能判断正误的时候,可以抓住其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转化到对文章的理解上来。例如一位教师教《桂林山水》提出的问题是:“漓江的水绿得像什么?”教师设想学生回答:“像无瑕的翡翠。”但一位学生的回答是:“绿得像青梅酒。”这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习惯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在不久前的一节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却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而且笔者发现,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能'与‘想'有什么区别?""这样提问有什么好处?"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提问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叶枫 《江西教育》2012,(Z2):58-59
【片段一】和在于引师:预习了吗?谁敢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谁敢在不知道问题的情况下来回答。(生一人举手)师:好,请你。(生站起来听问题)上课时不论是回答什么问题都是锻炼自己的机会,这个机会需要你自己去争取,你不争取,机会就从你身边溜走了。  相似文献   

8.
场景一:幼儿园里,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幼儿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更有胆大的幼儿跑到老师面前要求回答问题。班里像炸开了锅,幼儿争抢回答问题的声音此起彼伏,老师的嗓音不得不一次次地提高,有时甚至停下当前的  相似文献   

9.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10.
一位妈妈向我倾诉,孩子很难管教,一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对父母很不尊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是个标准的"小皇帝". 为了了解情况,我问了她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盛饭时,第一碗盛给谁?"妈妈回答:"孩子."第二个问题:"吃饭时谁坐的位置最好?"妈妈回答:"孩子.因为爱看着电视吃饭,所以坐在正座上."第三个问题:"孩子的物质欲强烈吗?"妈妈回答:"强烈.想要的东西必须要买,不给买就耍性子."  相似文献   

11.
写文章就是回答问题:写记叙文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写议论文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写说明文是回答“怎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学生管得比较严,又不大与学生交流,因此师生有点隔阂.上课时,课堂气氛总是有点沉闷,提问时,也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有一次在和学生闲聊的过程中,我问他们:"我提出的问题你们明明会回答,为什么不主动回答呢?"一个学生说:"老师,我们有点怕您,不敢回答."  相似文献   

13.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要回答好却并不容易。学生在回答时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现略作分析如下:1.简单化:回答如答记者问,以一两句简单的句子一答了之。这一现象在学生用英语回答其他问题时同样存在,这属于习惯问题。平时说惯了中文,一下子要用英文,不免觉得不习惯,至少会感到不自然。其表现如同  相似文献   

14.
成长     
"上课一定大胆!要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爸爸送我上学时,又这样对我说。我也暗暗下定决心:举手就举手呗,不就是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的心不禁一颤!一颗心顿时紧张起来。肖老师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是什么?历代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观点和角度出发,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多种回答。有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又有说: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德国哲学家卡西尔力图从一种与前人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动态的诠释,提出了一种新的回答:人是符号动物。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一、职业学校的课堂观察为什么要以学习力的解放为基本视角?二、如何建构以学习力的解放为基本视角的职业学校课堂观察?前者是价值的追溯,后者是路径的研究。一、价值的追溯:为什么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自然又牵出以下两个问题:一、何为学习力?对于职业学校教育而言,为何要强调学习力的解放?二、何为课堂观察?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前,刚升入初中的李娜瘦瘦弱弱的,回答问题时声音像蚊子一般。一次,因为没听清楚她回答的内容,我要求她再重复一遍,没想到她竟闭口不言。当时担心她有情绪,我也没勉强她,就让她坐下了。没想到第二节课再让她回答问题时,她竟然一直站着,一声不吭。课堂陷入僵持中。我正纳闷,班里一名女生喊道:"老师!她就这样,从来不说话,小学时就不回答问题。"我看了那女孩一眼,说:"那是  相似文献   

18.
太阳的颜色     
郭述军 《下一代》2014,(3):32-32
正"太阳是什么颜色呢?"猴子老师让同学们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一抬头就能看见太阳,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真是太容易了。首先是小麻雀举手回答:"太阳是火红色的。"然后是小狗回答:"太阳是金黄色的。"猴子老师也抬起头看看太阳,说:"很好,太阳就是火红色的,金黄色的。可是,我想知道,太阳还有别的颜色吗?"这下同学们可不会回答了,太阳还能是什么颜色呢?就在大家沉默不作声的时  相似文献   

19.
诸向阳 《教师博览》2006,(12):45-45
我们常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回答错了,马上请第二位;第二位也回答错了,立刻请第三位……直到回答对了为止。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答案,有时要请到十几位学生回答。一旦有学生回答正确,老师立即予以肯定并长嘘一口气:总算完成任务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试想,这样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再给回答错误的学生一次机会呢?让学生再想想,再想想……一教学《听》一课,请李明读课文。当他读到:“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一句时,读得结结巴巴,很不连贯。这时,几…  相似文献   

20.
笑话四则     
《初中生之友》2013,(17):62
人家睡觉都比你们强初中课堂上,一同学正在睡觉,老师突然把她叫醒,让她回答问题。那同学站起来揉揉眼睛,不知老师问的是什么,张大嘴说了一句:"啊!"老师本来是生气的,一听她的回答便说道:"对,就是选A,不过下次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