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此为依据阐述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的整合意义,并对相关的运用途径进行探讨,其目的在于有效改善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缺失的现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以期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运用效率,推动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的引导下,以教学资源的整合及优化为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构建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的时代意义,探讨了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协同发展机智的构建路径,并提出了新时代下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联盟实现常态化协同发展的策略。以贯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的指示精神,促进区域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与高效利用,推进新时代下区域高校体育教学的协同发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职体育课特色项目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职业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以航海技术专业体育课特色项目为例,对基于专业要求的体育课特色项目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统筹教学资源以及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课在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改革措施后,已经初步实现了在体育课上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锻炼,掌握健身方法的目标,而且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喜爱上体育课。目前高校体育课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积极推进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充分实现体育课的目标,而不是盲目地取消体育课程实行俱乐部制。体育教学工作者同时要加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力度,掌握好学生健康数据的第一手资料,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效性提供理论性数据,同时也要加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5.
高校公共体育课担负着所有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任务,公共体育课的考核方法决定了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思想、态度、学习效果,甚至影响着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教师访谈、教学实践研究认为,高校现行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方法的归纳、分析,总结存在弊端,针对考核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关于考核方法的改革建议,希望为完善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探讨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学与学习满意度现况及此两者之相关情形,研究工具为自编的《学生评价体育教学问卷》和《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问卷》,对泉州市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回收的问卷以典型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大学生评价体育教师教学各因素的现况,教学态度热最高,其次依序为教学评量和专业能力,整体体育教学之品质获得学生之肯定;2、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各因素以体育教学最高,其次依序为器材安全、比赛活动、行政服务、场地设施,整体而言,学生在体育课学习满意度倾向于中等以上程度,显示体育课学习大致符合其期望;3、学生评价体育教学各因素与学习满意度各因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校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终身健身打下基础,尝试用俱乐部制体育课取代高校体育课,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是高校的必修课。与过去的专项班相比,它有选课自由,择师自主;寓教于趣,相得益彰;教学形式有分有合,课内外一体化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1 让学生了解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体育锻炼方法 ,对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与实践中 ,要根据高校女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与心理需求 ,以培养她们对体育的认识为出发点 ,激发她们对体育课的兴趣、爱好与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会体育锻炼方法。2 通过体育课教学了解女生的具体特点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在…  相似文献   

9.
陕西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较多;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三大球和小球、武术为主;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陕西高校快速、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作为高校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 ,同其它学科一样面临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更新与改革。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 ,采用实验课程、数理分析、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 ,论证高校教学改革要顺应素质教育思想的必要性 ,提出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应遵循“健康第一”的原则 ,采用自由选项的方法让学生参加体育课学习 ,结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实践层面阐述了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优势,指出了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理论层面上提出思考,旨在对当前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进行反思,探求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职数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高职数学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就是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更新教育理念,突破学科束缚,进一步明确高职数学课程资源的内涵,通过优化整合,形成高职院校特有的课程资源优势,从而充分发挥资源功效,推动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程序教学是国外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其教学效果显著,经济实用,它从控制论的一般规律出发,使信息过程最佳,教学过程算法化,因而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有效反馈信息,及时强化正确反应,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通过运用程序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模式,探讨体育教学程序的设计与要求,从而解程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应用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加强学科软件建设,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应用水平,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库,建立一支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将能促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根本性改革,加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教育理念及其带来的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方式;认为目前体育课程观念有了较大的更新,主要体现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和强调教学过程中互动的师生关系,与此相应,应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体育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odle平台的网络课程《资产评估学》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课程《资产评估学》以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中心,以Moodle平台系统为支撑,课程责任教师提供网上资源进行导学,课程辅导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及组织网上实时、非实时教学活动开展助学,导学教师管理督促学生网上学习,三类教师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导助督有机渗透,学生协同学习,从而提高《资产评估学》教学质量。网络课程《资产评估学》以其开放性、技术性、交互性、学习自主性和资源共享性等特点深受师生欢迎。本文就其理论基础及实践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借助网络平台,把信息技术教育与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教学进行整合。结果显示在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改变这项教学中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落后以及信息量不足等难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女大学生选修健美操前后的自我意识心理问题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健美操教学使女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逐渐完善良好的形体,改变自卑与盲目从众的心理状态,并对成功与失败进行正确归因分析,帮助女大学生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养成健康生活态度。同时,女大学生学练与创编健美操,大大提高其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开发意识、创新能力、综合知识、奖罚制度、教学环境、团队结构、经费投入等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因素。建议各院校在提高教师思想认识与创新能力,拓宽教师知识面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完善奖惩制度,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环境,以确保实践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当前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环节若干关键性问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主要探讨了学制设计、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和导师遴选等4个主要涉及质量环节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应合理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修业年限与实践教学要求、强化专业学位论文选题的规范性、加强专业学位导师资格遴选的规范性、加强教研交流、完善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等5条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