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声音"为主角而出场的有声读物,其声音形态不仅是叙事语言中的有机构件,还逐渐从视觉文本中剥离出来,直接参与到内容叙事全过程.有声读物的听觉语境以不同样态的"声音"为叙事工具,在声音传递和听觉环境中运用独特叙事手段和阐释功能,搭构了与传统"视读"迥异的"阅听体验".文章聚焦有声读物叙事过程的声音之维,从叙事工具的征调呈...  相似文献   

2.
绘本是最适合少儿阅读的图书形式.在从“图像转向”到“听觉转向”、从“图像叙事”到“声音叙事”的认知变迁中,将“图像叙事”与“声音叙事”相结合,实现视听兼备的少儿绘本创作成为产业趋势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数字时代,出版业的技术革新对出版叙事的影响深重,在跨媒介移动和流变的背景下,数字出版叙事呈现可视化、互动化和沉浸化三种主要趋向。可视化使出版叙事更加趋向多维和强调体验;互动化消解了出版叙事中作者的主导地位,将受众参与纳入故事世界的整体构造;沉浸化则通过深化出版叙事在技术、情感层面的双重体验激发大众的阅读潜力,重构出版的社会价值。数字出版叙事的发展趋向预示着一种动态、多元且充满创意的叙事逻辑正在生成,在此过程中,数字出版既要致力于叙事形式的外部打造,又不能疏于对故事本身质量、价值的考量。  相似文献   

4.
应用互动数字叙事(InteractiveDigitalNarrative,IDN)框架,提出在设计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类科普童书产品的过程中,基于纸质书叙事符号与扩展现实交互界面形成映射关系,依托纸质书角色间的互动形成叙事情境,并将该情境迁移到扩展现实互动体验设计中。进而提出以视、听、触的隐喻性叙事符号、角色间社会化互动的叙事情境、第一人称视点的叙事视角作为扩展现实科普童书的互动数字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5.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交互界面这一特殊的程序装置。界面既是信息存在的居所,亦是互动发生的条件,其在叙事可供性维度上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主要沿着路径互动、情节互动和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及实践。在路径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遍历”这一技术方案,打开了被折叠的可能世界,并以此为认识方法,抵达未知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互动维度,互动叙事通过对时间的自主“操控”以及对空间的自由“转换”,使得基于互动的故事建构成为可能;在环境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普适计算的理念与实践,将叙事搬到了现实环境之中,使得环境本身成为一种界面,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钰 《出版科学》2018,26(4):84-88
从故事语法视角出发,结合互动叙事理论,对电子书互动叙事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移动设备上超过200个互动电子书App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出4种电子书互动叙事结构——侧枝结构、轨道切换结构、放射状结构和树状结构,并通过案例分析对各自的优势及适用领域进行阐述,同时指出目前电子书叙事结构简单,互动层级浅,叙事系统较为封闭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璐 《传媒》2021,(2):94-96
数字技术发展促使电影不断尝试新的叙事形式,数字叙事、互动叙事成为电影叙事学新的关注点.VR技术进入电影领域,在感官体验上使电影呈现出前所未用的奇观景象,继而激发起对VR影像叙事机制的研究.本文从对传统电影的叙事性入手,对比VR影像与传统电影在叙述机制中的区别与联系,以叙述和演示的关系为切入点,寻求建构一种VR影像叙述机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在厘清虚拟现实媒介的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感官、认知和时空维度提出虚拟现实媒介具有感官延伸、身体返场、再现和超越三个核心特征。基于此,进一步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层面出发,系统探讨虚拟现实媒介的三类叙事形式及其实践案例。其中,虚拟现实媒介交互式叙事基于叙事环境构建和叙事规则规划,能够让用户感受具身参与故事体验;虚拟现实媒介沉浸式叙事重视用户的心理体验,通过感官复现与自然的叙事引导和交互,帮助用户获得多层次沉浸体验;虚拟现实媒介跨时空叙事形式则借助时空构建和时空多维转化为用户提供跨时空体验。  相似文献   

9.
周宏伟  匡野  宋馨谷 《传媒》2024,(2):50-52
智媒时代,技术革新推动媒体叙事呈现开放多元新态势,对传统叙事语言带来冲击,互动叙事形态构成的媒体传播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探求智媒体中互动叙事传播形态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以智能生成、动态交互、辅助优化为要素的媒体产业传播策略,从情感传递性、参与体验感等方面进行拓展性思考,探讨人工智能助力下媒体生产与传播策略融合的价值,以期为互动叙事研究架构提供理论延展,拓宽智媒体传播策略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档案数字叙事凭借其沉浸式和互动性特点,使档案数字叙事用户与档案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用户在档案数字叙事空间中进行互动,从而获得情理共鸣。论文依据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从互动仪式链构建的空间界限、符号焦点、用户群体、情感基础四个方面分析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仪式运行机制,对档案数字叙事服务的仪式构建提供可行方案,最后对档案数字叙事仪式链进行情感能量分析。通过引导用户在档案数字叙事中的情感积累,构建差异化的档案叙事互动市场,为档案利用与赋能提供理论方法,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的两会报道聚焦于报道手法的创新、生产形式的多样,生产出不少互动性强的融媒体爆款产品,吸引了众多用户的点击和分享.本文从互动参与、互动叙事和互动体验三个方面入手,对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的首部新闻互动微纪录片《她的故事,"触"处动人》进行可互动叙事分析,发现了"时政新闻+微纪录片"的创新模式,希望对今后的严肃新闻报道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科学纪录片是一种广受公众欢迎的科学传播载体。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以BBC史前系列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结构、听觉叙事语言、视觉叙事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系列使用的科学传播技巧。研究发现,《与恐龙同行》在听觉叙事和视觉叙事效果的双重作用下,从解说、音乐到自然音效,从丰富的镜头语言到电脑动画技术呈现的视觉奇观为观众逼真地重现了恐龙生活的世界。该系列纪录片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传播技巧:(1) 对内容进行简化;(2) 使用“讲故事”、戏剧化的叙事手法;(3) 使用模型、CGI等技术进行可视化。这些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使该系列纪录片实现了科学和大众想象的结合、科学和娱乐的结合,增强了其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有利于保存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文章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后,发现当前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存在叙事素材孤立、叙事视角单一、叙事结构固化的问题,并从资源、技术和公众参与这几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红色档案叙事现状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叙事外视角勾勒与内视角聚焦相结合、资源内容关联与聚合、突出沉浸式体验、以互动需求为叙事发展动力的实践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成 《传媒》2019,(14):67-71
“互动电影”即以交互式叙事的方式呈现的电影作品。已经发表问世的诸多互动电影市场成绩不等、口碑褒贬不一。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几部热门作品的成败,探讨互动电影发展前景与空间。评价不佳的互动电影主要归咎于文本量不足、交互自由度较低以及观众在观影中易于产生习得性无助的体验。创作优秀的互动电影需要正视传统影视与数字媒介之间的差异;提高剧本的文本量,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尊重观众的主体性,避免习得性无助的产生。随着数字媒介的进步,互动电影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若男  孙远哲 《出版科学》2021,29(4):94-103
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影视行业在互动性方面进行了数字叙事形式的新尝试.从本体论视角切入,探索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构建.在界定叙事对象、行动者、渠道和其他系统要素的基础上,指出相较于受众被动接收信息的传统影视叙事系统,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因其受众介入叙事的特性而形成了"四次叙事"运作机制;并结合先进数字技术从"完善上帝视角叙事""发展第一视角叙事""创新互动叙事模式"3个维度提出对互动影视数字叙事系统的优化展望.  相似文献   

16.
徐丽芳  曾李 《出版科学》2016,(3):96-101
分析数字叙事(DS)和互动数字叙事(IDN)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在发展历程、概念界定上的异同,梳理各自的实践取向和理论研究领域,并探讨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研究领域、教学科目和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7.
修辞学和叙事学具有内在的关联结构和通约逻辑。有别于经典叙事所擅长的语言修辞模式,数字叙事客观上呼唤“数字修辞”这一全新的修辞理念。所谓数字修辞,意为面向数字文本的一种修辞观念、形式与实践。融合新闻叙事的数字修辞原理,可以从修辞本质、修辞语法、修辞情景和修辞效果这四个维度加以综合分析。在修辞本质方面,融合新闻超越了传统的修辞劝服模式,越来越多地转向界面引导,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义生成方式——引导式生成,即在用户的参与中实现某种“共享”的意义生产。在修辞语法方面,融合新闻通过语义规则维度的程序设定、文本结构维度的时空操控、意义路径维度的情节决策,重构了一种基于互动的叙事语法。在修辞情景方面,融合新闻的情景修辞主要体现为对故事情景的创设,对新闻现场的模拟,以及对混合情景的再造,从而在情景维度上重构了文本语义感知的元语言系统。在修辞效果方面,融合新闻沿着文本故事和体验场景两个维度,拓展了新闻叙事的情感向度,构建了一种基于情感认同的现实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玮  高玉涛 《新闻知识》2023,(5):24-32+93
在竞争饱和的解谜游戏市场,游戏剧情设计及其带来的产品差异化成为吸引新用户的方法之一。截至目前,前人对电子游戏剧情和故事的研究相对不足。为此,本文以玛丽-劳尔·瑞安的数字叙事理论为基本视角,以案例分析为主要方法,对解谜游戏的互动叙事模式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解谜游戏在故事层面是双重情节的复合叙事,在话语层面是专注场景的嵌入叙事,在互动层面是内在探索的互动叙事。因此,为创造游戏产品的差异性、独特性以吸引新用户,解谜游戏设计可以从游戏情节和游戏场景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博物馆空间受到学界和业界关注,探索空间的力量成为核心挑战之一。论文集《构建博物馆:叙事、建筑与展览》(Museum Making:Narratives, Architectures, Exhibitions)分为“叙事—空间—身份”“叙事—感知—具身”“叙事—媒介—媒介化”三大部分,揭示博物馆领域的空间能力与潜力。为剖析博物馆空间构建的发展意义与路径,全书凝练了博物馆空间构建的三重转向:从建筑到空间的观念转向,从空间到空间叙事的话语转向,从空间叙事到空间体验的功能转向。三重转向分别揭示了博物馆空间的概念性、结构性与阐释性力量,为我国博物馆空间的专业化构建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诺 《传媒》2015,(15):52-53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有声读物在移动终端渠道拥有了良好的传播基础,而4G技术的成熟则为高质量的数字有声读物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无线网络传输速度越来越快,移动终端越来越智能化,数字有声读物作为一种对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的补充形式,成为必不可少的、被越来越多用户所接受的阅读方式.移动流媒体技术使得数字有声读物的传输更加快捷,未来数字有声读物将会更加贴近人们生活,符合人类新型的阅读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