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与特质,延传三代以上(含三代)并流传至今具有历史一致性的动态发展和道德感召力的有机体。伊博人的传统世界观体现的是一个不断变化、多元开放的传统。奥贡喀沃和伊祖鲁作为黑非洲(以下简称非洲)伊博传统的背离者,因对伊博传统文化的狭隘理解和个人的权势欲望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非洲伊博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必须紧紧地融合在一起,达致一种新的文化平衡,才不至于造成文化的震荡。只有在新的传统文化中,伊博人才能找到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2.
在《瓦解》中,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以尼日利亚伊博人民独立前后生活为题材,通过深沉的文笔反映了非洲社会与殖民地政治的现实。奥贡克沃是该作品中的悲剧英雄,通过解读该人物形象,可以进一步了解传统伊博文化特点:它虽然有其局限性,但也包含优秀的思想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3.
高峰 《留学生》2012,(1):52-52
从古玩店到集市,从王宫到普通人家,在非洲地区几乎所有的国家,常能看到一样东西——板凳。非洲的板凳,除了日常生活之用外,还是非洲传统文化的载体。非洲板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9世纪的西非,即现在的尼日利亚、加纳地区,随后便在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开来,从东非的坦桑尼亚、肯尼亚,到西非的多哥、科特迪瓦,都出现了板凳的身影。而其中,加纳的阿桑蒂人、尼日利亚的伊博人和约鲁巴人、刚果的塔布瓦人尤爱使用板凳。  相似文献   

4.
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是尼日利亚及至非洲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非洲文学之父。阿契贝笔下的非洲不仅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独特的信仰和传统文化。其代表作《瓦解》以主人翁奥贡克沃的一生为缩影,讲述了殖民者到达之前非洲本土人的生活。作品中包含着浓厚的传统的婚姻仪式和观念;这些仪式和观念体现了伊博文化独特的特点,这种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解读小说中的婚姻仪式,有助于了解中非文化差异,便于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神箭》是尼日利亚作家齐诺瓦·阿切比"尼日利亚四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说继续了《崩溃》的主题,"一切都崩溃了,价值已再难持守,世界上到处弥漫着混乱",它以冷静的笔触描写了白人传教士在非洲的罪恶行径,特别是其在非洲土著内部制造矛盾的手法以及武力镇压的过程,以此来展现英国殖民者进入非洲前后的社会现实,并揭示出传统文化和民族英雄在殖民文化的入侵中分崩离析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6.
何俊明 《考试周刊》2013,(72):18-19
<正>"现代性"是当代学术语境中频频出现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在不同学科领域都存在广泛论争和诸多歧义的概念。概而言之,启蒙、自由、理性、人本、民主等话语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以现代性审视古代作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资源,对建设当代文化不无裨益。然而,在现代性的视野中,我们是否误读了古代作品,是一个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与目的,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就文化而言,它是指人在精神上脱离和超越传统文化,并逐渐获得现代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理性地廓清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具体地分析现代性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对待现代性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异质冲突,积极寻求二者的结合点,为社会整体现代化提供精神源泉与动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艺境界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在20世纪中国有着持续百年的长期冲突,20世纪文艺境界论集中体现了这一文化冲突,可以作为反思百年文化冲突的切入点。“治心以有内心”是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传统的“传统性”,它所体现的是“以心体天地之心”、“赞天地之化育”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截然相反,西方现代性在线性时间观主导下,凭借科学技术力量控制自然而打破了自然节奏;同时,资本逻辑成为整个生活的支配性逻辑,其力量渗透到世界各地区。面对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境界论传统发生了现代裂变,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经历了一个“蜕变”、“断裂”与“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情境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遭遇了课堂文化冲突,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下降和文化传承不力。只有重新审视教学理念、制定教学任务、改革教学手段,才能消除课堂文化冲突,所以课堂文化冲突背景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要完成的三重任务是: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系统的建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系统的形成,促进学生审美感悟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白先勇的所有作品都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浓乡愁,从早期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故乡人、事的怀念,到赴美留学期间创作的“纽约客”系列小说中对处于异质文化笼罩下的华人内心文化冲突的关照,再到《台北人》中对故园的眷念,对传统文化式微的惋惜,到现在对重现昆曲繁荣的热衷,文化乡愁一直伴随着他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是指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价值特征。按照福科的意思,现代性是指与现实关联的时代特征,区别与传统。西方文化中的现代性是指一种在文化传统中内在生成的但又背叛传统的独特价值、意识特征或精神形式。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大家,他的作品大多是以湘西为背景,描绘出"湘西世界"中的底层人民生活的悲欢离合。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正处于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中,对于湘西呈现的落后愚昧,他希望能有所改变,想在改变中寻求湘西未来的命运,但又怕现代文明的输入会导致湘西世界中自然人性的堕落。沈从文是独特的,他既追求现代性同时又反抗现代性,在看到传统文化落后的同时又指出传统文化值得肯定的价值所在,在看到现代文明的先进时又能指出其存在带来的弊病。本文试从《萧萧》这部作品来分析沈从文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喜福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文化翻译,以及通过分析作品中所展现的代际移民之间的文化冲突,即拥有不同文化属性与背景的母女之间的文化冲突,透视了处于主流文化中边缘化群体的美国华裔,不断追寻自己的文化属性以及文化身份的历程,并探讨了美国华裔作家在文化身份建构历程中,只有充当两种文化中间的文化传递者,才能在两种文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在斯诺和利维斯掀起的英国"两种文化"论争中,约翰·福尔斯反对斯诺以工具理性为基础的功利主张,支持利维斯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其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在虚构故事的外表下潜藏着作者对"两种文化"之争的思考和批判。作品通过人物之口表达了作者对学科分化的质疑、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坚守。小说叙述中隐含的"两种文化"论争具有深远的历史传统背景和具体的现实文化语境:它不仅是一场学科论战,还折射出英国社会中的文化价值选择与身份认同诉求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早期的英国曾遭受过罗马人、北欧海盗和诺曼人的入侵,这些入侵者在劫掠财富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留在了不列颠岛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异族的语言和文化逐渐渗入进英国的社会生活中,成了英国文化的一部分。基于此,详细分析了外来入侵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的文化寻根派旨在传统文化中找到规范现代性的文化共识,但时代共识的迫切发展却导致对文化共识的忽略,本文旨在探讨现代性的不足及共识的必要,以及文化寻根小说对现代性的反思.最后论及其挖掘与建构了那些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17.
片面地强调<变形记>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似乎淡化了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及文化背景,显得过于强调其现代性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影响.卡夫卡是从传统中来的,其作品在表现"异化"方面与后来的以及当时的一些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国家的作家、作品尚有一段距离.从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文化环境和卡夫卡的精神特质出发,探讨专制文化在造成<变形记>人物"异化"方面的突出意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欧洲大多数国家可称作多文化社会的国家。这些国家相邻地生活在不同的少数民族和种族群体中。例如,波罗的海国家中俄罗斯民族作为少数民族人数不等地定居在爱沙尼亚人、拉托维亚人和吉普赛人等本地居民中间。移民或侨居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人、摩洛哥人及其他来自原法国殖民地的人,代表着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样,英国有大批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日利亚、肯尼亚和多米尼加的移民,还有二次大战后把英国选为移民地的欧洲大陆人(例如,波兰人)以及为了就业而去英国的欧共体的国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160万土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中,对现代性的多重含义辨析不清,影响讨论正常进行。在文化研究中,现代性是一种人间世的方案,主要是解决人类在近现代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人的自我救赎和人的自我成熟所的本体论难题。这是审美现代性问题。它是对人的感性存在方式的维护,即对传统理性评论现代性的反叛。  相似文献   

20.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早期的重要小说,然而仅仅从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角度并不能充分凸显出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研究小说在艺术表现中体现的现代性及其艺术价值,挖掘了作者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背景下对人类困境的思考,及其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主张和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