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机器翻译的不满,科学家于20世纪末发明了一种将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结合起来的技术--计算机辅助翻译.它的诞生使一些领域的翻译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某些术语重复率高的行业.虽然该技术有许多优点和先进之处,但也有不可克服的劣势和缺点.就此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探讨,希望对当代的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160-161
随着互联网+新时代的发展,翻译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翻译的发展历史入手,讨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各自的优缺点,着重探究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有效互补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各自的优势,进而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追求翻译的人性化标准化,同时降低语言服务的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性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机器翻译系统(MT)获取外文商务资讯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机器翻译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仍有待商榷。本文将以国内最常用的机器翻译工具"有道翻译"为例,对商务英语翻译中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在翻译准确性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兴起。但机器翻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译后编辑成为完善机器翻译必不可少的手段。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作为纽马克最著名的翻译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本的翻译。本文以深海采矿英语为例,探讨如何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指导下进行译后编辑。  相似文献   

5.
张靖楠  崔燕 《英语广场》2023,(13):25-28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机器翻译工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处理文化类文本的翻译时,机器翻译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二十四节气”相关文本的翻译为例,将有道、谷歌、百度、必应四个机器翻译工具的译文与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的人工译文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机器翻译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财富。在将中医药产品推广至海外时,相关说明书本地化意义重大。而中医药说明书的功效、主治成分,因其文言属性,更是翻译中的重点。文章从这一重点入手,引入针对文言内容的解构环节——即针对机器翻译的译前编辑处理。同时,根据已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模式研究,提出了聚焦此类文本的"译前编辑+机器翻译+机辅工具+译后编辑"翻译新模式,并与已有翻译模式进行了翻译效率等对比,探讨了该翻译模式应用于中医药功效、主治类文本翻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机器翻译逐渐走向成熟,这对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翻译伦理问题同样发生了根本转变,国内翻译伦理观急需重新建构。以新时期翻译类型、文本性质、翻译主体界限、译者角色以及翻译行业转型为主,对其伦理问题作出具体阐释,翻译伦理观新建构的影响因素作出具体分析,以及在新建构上给予一些建议:理解人机的正确融合,厘清严谨的人工翻译,正视以客户为中心原则的语言服务业等,借此为中国未来翻译伦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衔接理论视角下探究了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衔接手段差异。研究表明,机器翻译使用的衔接手段较为单一,人工翻译相较于机器翻译使用了更多的衔接手段。通过对人工翻译在衔接手段方面的总结归纳,有利于对机器译文进行译后编辑以及计算机学习并提升在衔接层面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翻译领域关于机器翻译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其优势也被过分夸大.文章分析比较了机器翻译和机器辅助翻译的优点和缺点,指出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各有优点,它们之间只有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促使机器翻译越来越先进。以百度和有道翻译为例,主要从微观角度——词汇、句法、时态方面及宏观角度的"文化观念"方面说明机器翻译的实践应用。比较在线网络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并讨论二者的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新科技和便利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各类机器翻译层出不穷,给人工翻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该文通过分析机器翻译发展历史与现状,机器翻译的优劣势,预测了翻译专业的前景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的翻译人才培养为例,研究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方法以及翻译人才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具体实施方式,力求在实践中探讨高级复合型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朝政 《海外英语》2023,(23):11-13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机器翻译+译后编辑”已经成为翻译技术领域探究的热点,在字幕翻译领域方兴未艾。但目前人们对该模式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模糊之处。对待机器翻译,必须从多个角度综合衡量它的相对优势和固有缺点,通过廓清机器翻译的错误类型,弥合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而拓展“机器翻译+译后编辑”的应用范畴,推进人机协作在字幕翻译领域的实践。该文对机器翻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常见错误类型进行归类,分析了机译中常见的三种错误,为新型翻译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机器翻译是人类用计算机进行的自然语言间的相互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发展应建立在完善的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目前,计算机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处于"辅助"的地位,但从长远来看作为机器的计算机也永远不可能替代人的位置。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概念,并介绍了目前常见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工具,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只有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相结合才能译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翻译技术的不断升级给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翻译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翻译人员要学习使用现代机器翻译技术,根据不同文本选择相应翻译技术,适应时代快速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陈思宇 《现代英语》2023,(19):111-114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先进,机器翻译较之前更受欢迎,各种翻译引擎所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纽马克在语言功能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文本类型进行划分,提出了三种文本类型:表达功能型、信息功能型和号召功能型。文章通过对三类文本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不同机器翻译系统的差异性,通过与人工译文进行对比指出机器翻译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比较,发现机器翻译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和弊端,如译文生硬、机器味过浓、影响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等。旨在对此问题和弊端进行探讨和分析后,进一步了解机器翻译,充分认识其存在的问题及弊端,以便促进机器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复杂性使翻译过程呈现非线性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翻译的出现,大大减轻了翻译的工作量。而与此同时,机器翻译面临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另一种新模式的机器翻译,即机器辅助翻译出现了,这给译界带来了福音。可翻译过程并非设定好程序,在机辅翻译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其复杂的非线性路径决定了机辅翻译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18.
机器翻译技术已经发展到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水平,译文质量明显提高。文章围绕机器翻译能否应用于文学翻译的问题,从个人翻译实践出发,借助“信、达、切”的翻译标准,探讨机器翻译在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一.Cyborg translation 现阶段的翻译实践迥异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实践,传统的纸笔模式已逐渐被键盘网络模式所取代.根据人机交互程度,可分为三种笔译实践模式:人译(human translation)、电脑辅助翻译(computer-aid trans-lation)以及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机器翻译现阶段只能小范围地应用于某些严格控制的文本,而在翻译市场中,纯粹的人译几乎难以想象,有违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的原则.因而,电脑辅助翻译是现阶段的主流翻译模式.这种人机合作的模式与cyborg(汉语多用"赛博格"指代)有颇多相似之处.Cyborg这个词就是神经控制装置(Cybernetic device)与有机体(organism)的混写.  相似文献   

20.
面对云计算时代强大的翻译技术以及机器翻译、机助翻译一次次的更新换代,翻译人才面临着职业发展道路上的新难题。翻译并非简单机械的文字转换,机器翻译不能替代职业译者的翻译,而是与之共存的一种多元的翻译服务方式。为了让翻译专业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翻译实践中应有效利用翻译技术,体现职业译者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翻译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