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山石 《初中生》2007,(4):54-55
1929年,法国的德布罗意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看完德布罗意走向诺贝尔领奖台的旅程后,你会目瞪口呆的。  相似文献   

2.
1 德布罗意假设2 0世纪初 ,物理学研究的领域从宏观深入到微观 ,逐步掌握了微观客体的运动规律 ,建立了量子力学理论 .在这进程中 ,一个刚从历史学的研究转向物理学的法国青年人 ,路易·德布罗意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1 92 4年 1 1月向巴黎大学理学院提交了题为《量子理论的研究》的博士论文 .在论文中 ,他提出了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 ,并给出了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与伴随着的波的频率ν和波长λ之间关系为ν =E/h , λ =h/p.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 ,能量和动量采用相对论形式 .上述德布罗意关系式与相对论中的质能关系式E=…  相似文献   

3.
德布罗意和物质波理论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2,23(6):46-48
192 4年 11月 ,巴黎大学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博士考试 .尽管应试的年轻人发表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新见解 ,但考试委员会成员们被应试者的聪明和勇气所感动 ,为他的大胆假设———物质波理论打开了绿灯 .众所周知 ,物质波就是德布罗意波 ,这位应试者的名字将永远和物质波紧紧联系在一起 .1 出击之前路易斯·德布罗意 (LouisdeBroglie ,1892 - 1987)出生于法国迪埃普的公爵门庭 ,父亲曾担任法国首相等要职 .他在德赛利中学读书时 ,就显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而引人注目 .18岁时获得巴黎大学历史学士学位 ,接着又学习法律 .年青有为…  相似文献   

4.
文章记述了德布罗意假想的产生过程。浅谈了其内容要点和在物理学史上的意义及微观粒子与经典粒子和经典波的不同,及德布罗意的科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德布罗意独具特色的治学方法作了尝试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德布罗意     
莫里斯·德布罗意于1892年8月15日出生于法国的阿耳比(Oieppe),德布罗意家族在十八世纪就取得了世袭的公爵称号,所以他是公爵的儿子。他的家庭经济很富裕,但他并没玩物丧志,从小就酷爱读书。德布罗意在大学里受的是文科教育,1913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文理院,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他的哥哥莫里斯是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哥哥的影响和熏陶下,渐渐地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当他从莫里斯那里了解到1911年第一届索耳末会议上的一些关于量子问题的最新报告时,就决意到他哥哥所在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德布罗意关系中和的意义及其之间关系的分析。澄清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和频率计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1929年-德布罗意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1960)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22年起,德布罗意(左图)在法国科学院《波动力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数篇有关波动和粒子缔一的论文。1923年夏天,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上。他把这一想法以两篇短文的形式分别发表于《通报》杂志和《自然》杂志的评注栏内。1924年,他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想法,提出了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物质波理论。1925年,他把这篇100余页的论文…  相似文献   

8.
重提德布罗意关于微观粒子能量振动的观点,并加以修改。在此基础上应用相对论理论得到了运动粒子能量的拍脉动,由此推出德布罗意波长和薛定谔方程,给出了粒子能量脉动波的波粒二象性图象。  相似文献   

9.
例1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E=hγ,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性.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p=h/γ.若某激光管以Pw=60W的功率发射波长6.63×10-7m的光束,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0.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1892-1960)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1.
从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关系式推导了新的相对论性动量和动能的关系式。利用这个新关系式,总结了一套由微观粒子的动能求其相对论动量和德布罗意波长的简便方法,以及由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求电子能量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路易斯·德布罗意(Louis de Broglie,1892—1987)是20世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在本世纪20年代初,他独创了不朽的相波理论.这个理论在当时尚无任何实验支持的情况下大胆地断言一般物质具有波粒二象性,从而完成了波和粒子观念的一次伟大综合,并为波动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记述德布罗意的成长道路,侧重考察和分析他创立相波理论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的观点,对核反应截面推行分波分析,计算了硬球散射,得到了简洁的解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推导说明德布罗意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三者之间,并不满足机械波和电磁波等经典波所遵循的关系,其波长、频率也不具有经典理论所描述的物理意义。其原因是德布罗意波并非经典波的简单再现,波粒二象性所指的“粒子性”和“波动性”都是具有独特含义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和群速度作了某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例 1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E =hγ ,其中频率表征波的特性。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之后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了光子动量p与光波波长λ的关系 :p =hλ 。若某激光管以Pw =60W的功率发射波长 6 .63× 1 0 - 7m的光束 ,试根据上述理论计算 :(1 )该管在 1s内发射出多  相似文献   

17.
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bgliie,1892-1960)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1922年起,德布罗意(左图)在法国科学院《波动力学》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数篇有关波动和粒子统一的论文。1923年夏天,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物质粒子特别是电子上。他把这一想法以两篇短文的形式分别发表于《通报》杂志和《自然》杂志的评注栏内。1924年,他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想法,提出了微观粒子波动性的物质波理论。1925年,他把这篇100余页的论文发表在《物理年…  相似文献   

18.
陈雅 《物理教学》2010,(1):17-19
有这样一道习题: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大到行星、恒星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长为A=h/p,p为物体运动的动量,h为普朗克常数,同样,光也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动量为:  相似文献   

19.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5):F0002
德布罗意(Louis Vicor De Broglie,1892-1960)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获得了192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0.
分别在相对论条件下和非相对论条件下计算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并通过相对论修正系数进一步揭示电子的加速电压与波长经典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